李斯的倉鼠一嘆告訴我們創業要找對風口

李斯

一開始李斯只是個小官吏,在家鄉的小縣城管理糧倉,一次他在糧倉裡碰見了一隻大老鼠,這老鼠十分肥碩,看見人也不驚恐,滿倉的糧食任由他挑食。後來他去上廁所,又碰見了一隻老鼠,這隻老鼠非常的瘦小,吃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人沒有消化乾淨的食物,而且一旦聽到人聲就嚇得不行。

看見了這兩隻耗子後,李斯非常的感慨,說出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人之賢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意思就是,人啊過得好還是過得差,就像這些老鼠一樣啊,關鍵是所處的環境。

你看這時候的李斯不就是跟題主問題一樣嗎。

李斯認為,一個人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

於是,李斯從楚國的一個叫上蔡的小地方來到了秦國的咸陽。

你看這不就是李斯努力傾其所有來到了一個富人聚集的地方嗎。

在這裡李斯碰見了呂不韋,後來跟秦王搭上了,再後來做到丞相。

你看這不就是李斯進入富人區,然後努力結交權貴的結果嗎。

所以啊,如果這個人像李斯一樣,這樣想了,這樣做了對不對呢,當然對了。

然而,這裡有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

你是李斯嗎?

李斯的倉鼠一嘆告訴我們創業要找對風口

這時候我們不妨回過頭來再看,當李斯得出譬如鼠矣的結論後他首先做了什麼?

不是去咸陽,去結交權貴。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

這是李斯做的事情,他去學習了,他的輔導老師是當時齊國稷下學宮鼎鼎有名的荀子,荀大大。他的同窗也是當時有名的人物,比如韓非。

在跟荀教授學習之後,李斯提出了要去咸陽,那你看李斯的判斷是什麼呢?楚王不足事,六國皆弱。所以沒辦法,只能去秦國、去咸陽。

於是在李斯離開老師要去咸陽的時候,又說了一段話。

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遊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翻譯過來大概意思就是

學生聽說,有了時機就要抓住,現在秦國想要統一,正是像我這樣的人發財的好機會。一個人非常貧窮卻不想辦法去改變,這就像畜生一樣等到天上掉餡餅。所以啊人最大的壞處就是卑賤,最大的悲哀就是窮。天天窮的不行,然後說世道不好,這不是想我這樣讀書人應該做的,所以學生決定遊說秦王。

於是李斯拜別老師來到了咸陽。

他找到了呂不韋,這就是個門衛,成為了富人的跟班。

不韋賢之,任以為郎。

後來見了秦王,類似於諸葛亮隆中對的事情出來了,李斯說

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強,大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強,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意思就是,大王現在國力強盛,六國都是軟柿子,快點去捏,不然等他們有了小算盤,事兒就麻煩了。Duang,面試通過。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轉正成為秦國在編人員,加入富人陣營。

接下來厲害了

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

簡單了說就是離間國君臣,收買秦奸,建立軍統,這一搞效果很好,秦王拜為客卿。這客卿就是,從其他國家來到秦國能夠做到的最高官。富人承認了這個來自農村的屌絲,然而還是在他給他加上了來自農村的標籤。

後來就發生了,秦王逐客的事情。也就是富人區要查戶口了,李斯一想這不行好不容易得來的地位,這一下子不就沒有了。於是洋洋灑灑寫了一篇作文《諫逐客書》。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餘年,竟並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

這篇文章一出,不得了,官復原職,不久就當上了廷尉,廷尉是個啥,拿現在的情況來說最高法院院長。這時候的李斯已經不是客卿,他拿到了秦國的戶口,正正經經的成了富人。

大家看到了吧,李斯看對了方向,馬上去找大家學習,然後找對了風口,去了秦國。我們的創業者,你學會了屠龍術沒有?不要什麼都不會,就隨潮流下海,幾個月就被淹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