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花鳥之趣

畫中花鳥之趣

縱觀歷史長河中,中國花鳥畫已經成為中國繪畫史中不可被忽略的一部分。花鳥畫通過描繪自然生物寄託人們的興趣、情操和精神共鳴,適應中國人的審美需要。伴隨著世人視野的不斷提高,對於花鳥畫的欣賞角度也同樣逐漸增高。

畫中花鳥之趣

劉彥喬老師作品賞析

在中國畫中,花鳥畫是與人物、山水畫鼎足而立的畫科。欣賞花鳥畫和其他題材的畫種,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其中,最為關鍵的即都需要筆墨語言。筆墨語言是中國畫的重要構成原素,也是情趣與魅力所在。

尤其是花鳥畫,對筆墨的認識、要求極高。紮實的筆墨基本功,點線應過關,造型要到位,畫面主次清楚,有起承轉合的呼應關係,能達到“情”與“境”合一的狀態。

畫中花鳥之趣

劉彥喬老師作品賞析

但是生活當中有美、醜不一樣的客觀事物的存在,而藝術美是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真、善、美,給人視覺上、聽覺上、心理上帶來美感和感動等。美的藝術作品一定要表現出美好的感情和價值觀。由此可見,藝術與生活往往相互是矛盾的。

畫中花鳥之趣

劉彥喬老師作品賞析

春日翠綠,夏日繁花,秋日落葉,冬日雪,此情此景變為藝術,運用藝術的處理手法,需要融入一個畫家的修養、思想等綜合因素,通過某種特定題材表達畫家的情感和追求,改變花鳥畫的格局,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欣賞者從不同的角度,見仁見智。中國花鳥畫博大精深,多角度欣賞作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說從作品的美術語言的角度、從某一畫派、從美術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等多方面進行藝術作品的欣賞。

畫中花鳥之趣

劉彥喬老師作品賞析

但是創作一幅精品,或許很多人不理解、看不懂,這有可能是他的修養、綜合素養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需要在藝術欣賞的實踐中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擴大自己的欣賞視野。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能深刻而典型地反映社會歷史,更全面地理解社會、人生和現實生活,從而增強歷史責任感。

書法的功夫也是欣賞花鳥畫的重要條件。書法的線條,講究凝重且率性自然。以書入畫,其實就是將書法用筆運用於中國畫的創作中。書法和繪畫的用筆為同一源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書畫同源”。

劉彥喬老師介紹

畫中花鳥之趣

劉彥喬,1946年2月3日出生,字一喬,雅馨齋主人,北京人,原籍河北。現為央視網區域博覽頻道書畫名家聯盟副主席。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華夏畫院副院長,北京集文閣書畫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藝術協會理事,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院士等。

2005年,參加首屆全國企業家書畫攝影大賽,牡丹作品“國色天香”獲優秀獎。

2006年,參加全國政協主辦的“新中國從這裡來”名家書畫展,三幅作品《國色天香》、《春豔》、《春其風第一枝》在政協禮堂展出並收藏。

2007年,參加《五臺山佛教文化書畫展》作品“傲骨迎春”獲銀獎。同年,參加新四軍建軍七十週年名家書畫展,作品《國豔春輝》被祖委會展出並收藏。

2010年,國畫作品《國色天香》參加“上海世博會書畫作品大賽”獲銅獎;同年參加廣州第十六屆亞運會“和諧亞洲激情盛會名家書畫展”,作品《秀冠群芳》獲金獎。

2008年,有兩幅國畫作品《牡丹》和《梅花》被奧組委收藏。

2009年,作品《富貴長春》入選建國六十週年大型書畫展獲優秀獎,並被組委會收藏。

創作之餘還經常以不同渠道用繪畫作品對的地震災區,貧困地區及希望小學等參與募捐和獻愛心活動,同時被授予“中國公益事業愛心書畫家”榮譽稱號。

畫中花鳥之趣

畫中花鳥之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