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家風,才是留給孩子最寶貴的家產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家訓、家教的力量就如綿綿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良好家風是一種精神傳承,它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薰陶與積澱,需要自我的努力反省,努力提升,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1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著子孫的心靈,塑造著子孫的人格。《三字經》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被我們家的家風完美詮釋。

自小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耳濡目染著父輩們對待爺爺、奶奶的恭敬,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家風的力量。父親和他的幾個兄弟以及他們的妻子們不管是在爺爺奶奶生前生活起居上的噓寒問暖,還是彌留之際的日夜陪護,擦屎擦尿,還是到爺爺奶奶過世後的肝腸寸斷……都把為人子女的孝道做到了極致。我父親堂兄弟姐妹七人從沒有過利益之爭,總是有活一起幹,有福一起享,有困難一起扛。我們家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子孝媳賢在全村的父老鄉親眼裡是有口皆碑的。

我記著小時候,曾經這樣跟父親說:“咱們家可真好,嬸嬸大娘從來沒吵過架,你們對爺爺奶奶又那麼孝順。”父親慢慢地點燃一根菸,思緒好像回到了很久以前,悠悠地說:“你爺爺為咱們家樹立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應該把家風發揚光大。”父親是眼裡含著淚水講述了爺爺的故事。

爺爺從小在黑龍江省克山縣的藥店打工,後來都當上了掌櫃,娶妻生子,買了房子,買了地。後來有人捎信給爺爺,說他的父親雙目失明瞭,爺爺毅然地拋家舍子,只跟著奶奶歷經千辛萬苦,幾經輾轉回到家鄉侍奉自己的父親。爺爺為人子的孝堪比二十四孝中的任何一孝。後來,在國家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的貧困時期,爺爺的弟弟,丟下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兒子去世了。爺爺毫不猶豫地承擔起兩個家庭的重任,七個孩子,還有自己的老母親。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責任,才敢擔當起這沉重的生活負擔,不得不對爺爺肅然起敬。

父輩們對爺爺不僅僅是敬佩,而是發自內心的崇拜。他們一直把爺爺作為人生的榜樣,才形成了我們家良好的家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爺爺為我們譚氏家族樹立了做人的榜樣,為譚氏的子孫樹立了永久的豐碑!我相信我們的家風會永遠繼承和發揚的!

照片:1979年 譚愛霞家 全家福

2

家風伴我一生前行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掩卷長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可以說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他的勤勞和樂觀、責任與擔當。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又不能做重體力活,家中大小事情都壓在父親身上。父親一天到晚總是忙裡忙外,似乎從來就沒有空閒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每年總有那麼一段日子,父親每天天不亮就要蹬著自行車到別的村子裡,沿街叫賣種紅薯秧,最遠的到過一百里地外。雖然辛苦,但父親從未退縮,他說那是男人的責任。如今,父親年過六旬,仍蹬著他那心愛的自行車,沿街串巷賣些蔬菜或是時令水果,我一直提醒他該休息了,父親卻總這麼說:“趁我還能動,多出一份力就能多減輕些你們的負擔”。每每想到這裡,總會潸然淚下,也深深為父親對責任的堅守而敬佩。

從衣食匱乏的年代走來的那一代人,總是對勤儉節約情深篤厚。父親十分節儉,也時常要求我們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不可隨便浪費。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每次到餐館用餐時,父親還總是提醒大家,菜無需多,夠吃就好,菜有剩餘時還主動吆喝打包。感動於此,總免不了在學生面前誇獎與他,鼓勵學生,教育學生,要勤以修身,儉以養德!

父親沒讀過《弟子規》,或許是祖輩的言傳身教、或許是父親的善於思考,他一直在用言語和行動為我們做榜樣。母親曾對我們說:“你們兄妹倆學一輩子,能做到爸爸的一半就了不起了!”這是母親對父親家風最高的評價,也時時鞭策、激勵著我和姐姐。

照片:2018年 周袁圓家 全家福

3

182顆蘋果樹下的故事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又到了蘋果成熟的季節。此時,我忍不住想起了那182棵蘋果樹,還有父親堅定而誠懇的目光。

父親種果樹堅持用雞糞而不是化肥。施肥的時候,父親劃開濃黑的泥土,把雞糞撒進去,蓋上。沒有做過這項工作的人想象不到成車拉來的雞糞有多麼臭。戴著厚厚的口罩都難以忍受的我,為了早點兒擺脫這腥臭的氣味。不在樹下開溝,只隨便撒上一些,草草蓋上。一抬頭,碰到了父親似乎熊熊燃燒的目光。然後,用他特有的大嗓門告訴我:“你糊弄它,它也會糊弄你。你得一時輕鬆,它結一樹的小果子。讓你一年功夫百搭。種地和做人一樣都要踏實。”

等到蘋果下樹的時候,附近的煤礦會有人訂貨。全家人就忙著分揀、裝箱。想著父親種樹的艱辛,想著他疏花蔬果的繁瑣,想著他每晚用燈光誘捕害蟲而不打農藥的堅持。我真有點捨不得給這些果子分等級,它們都應該賣到最好的價錢。“老爸太死板了!”我心裡反覆唸叨。於是,我在紙箱的最底層鋪了一層小個兒的,把大個兒的放在最上面。但最終還是被父親發現了。“那一箱怎麼沒有裝滿?”“反正是給礦上的員工,誰會計較!”我回答到。“我計較!”父親的目光如火焰般噴射。他輕輕地把蘋果取出來,重新裝箱……

“不用看,我還信不過你!錢我來的時候打你賬戶了,你查查……”整箱的蘋果被礦長拉走了。

從他的目光中我讀懂了:踏實做事,誠實做人。不善言辭的父親用眼神告訴我的,正是我必須堅守的家訓。

照片:2018年 黃燚家 全家福

4

書中自有家訓規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不知道是不是受家庭的影響,我從小就喜愛讀書。小時候,每當看到父親一個人坐在書桌前,捧著自己喜愛的書籍沉浸在精神世界裡歡愉,我就羨慕的緊。轉身,我也拿來自己的漫畫書咀嚼一下父親口中所謂的“知識的食糧”。

上高中的時候,因為學習成績的一度下滑,又受到“上學無用論”的影響,我曾經自暴自棄,想要放棄學業。父親知道後,扔給我一本書拂袖而去。我在書上看到一篇“孟母斷織”的故事。我明白了父親的用意。自那以後,我放下心理包袱,更加努力學習,終於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是一種潛在的、恆久的、無形的力量。在普通家庭生活中,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既可以和諧家庭氛圍,同時也能讓父母子女的言語溝通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提供更多的共同話題,增添更多的生活樂趣。家教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陶冶著孩子的性情。而今,我亦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兒受到我的影響也愛讀書。她常常開玩笑說:我家讀書,以廣泛涉獵為主,不求耳熟能詳,但求學有所用;以品行為先,不求做個聖賢,但求堅強獨立,不畏苦而放棄,不畏磨難而退縮。

家風建設是潤物無聲的長期教化,它不僅包含著品德涵養、待人接物,還應該包括知識儲備。如果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決定著家風建設的“定量”, 子女從父母身上可以學會待人接物和涵養品德智慧,那麼閱讀則是家風建設的“變量”,一個愛讀書的人家,因為書籍的力量,子女能夠習得的知識和智慧更是充滿了無限可能。

照片:2018年 高偉偉家 全家福

5

寬敬父母,嚴教子女

樂納親朋,善睦鄰里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勤勞樸實善良的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寫就了我們的家訓:寬敬父母,嚴教子女,樂納親朋,善睦鄰里。

父親兄弟姐妹八人,贍養奶奶,母親始終盡心盡力,細緻入微,不和嬸子大娘攀比。每月的養老錢,一天也不會差,按時遞到奶奶手裡。過年過節,吃的用的樣樣買得齊全,就連平時做了拽面,也要先給奶奶端上一碗。奶奶到了老年脾氣變得比較怪,總是嫌飯做得鹹了或是淡了,涼了或是燙了,不管奶奶怎麼說,母親總能笑眯眯地把她安撫好。奶奶臨終前,母親更是日夜守護,寸步不離,當時正值農曆七月,流火天氣,那時還沒有電扇,母親就坐在炕邊,給奶奶扇扇子,一扇就是一夜。

在村裡,母親出了名的手巧,誰家嫁閨女做嫁衣、繡門簾、縫門簾,娶了媳婦墊鞋底,都要請母親去幫忙,幫忙就是純粹幫忙,別說報酬了,有時連頓飯也不吃人家的。家裡種了菜,左鄰右舍,總要分一些。街坊鄰居沒錢賣煤,借個五塊十塊錢,更是常事。村子裡的人提起母親,沒有一個不誇的。母親勤勞善良熱心,在她身上,幾乎集中了中國傳統婦女的所有優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十多年前,我的父母相繼去世,長兄如父,老嫂比母,我的哥嫂承擔起了父母的角色,用自己的質樸而深沉的愛,把我們這一家人仍舊緊緊凝聚在一起。

雖然我已年近半百,但在哥嫂眼裡,依然是不能獨立的小妹妹。哥嫂每週會給做好吃的,有時還會把包子、花捲送到單位門口。結婚這麼多年,過春節我家從沒有買過肉餡兒,沒包過餃子,以前是母親包好給端過來,這十年,換成了哥嫂年三十包好餃子,給我們端過來。每年春節,一大家二十口人,都集中在大哥大嫂家裡,等著被“伺候”。生活在這樣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感到無比的幸福。

家是幸福的源泉,沒有一個美滿的家,你就沒有進取的熱能;沒有一個溫馨的家,你就沒有健康的心情;沒有一個安寧的家,你就沒有充沛的精力。我會把父母和哥嫂的美德傳遞下去,做到寬敬父母,嚴教子女,樂納親朋,善睦鄰里。這,也是在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照片:2016年 趙慧敏家 全家福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家風正,民風淳,國家興。

真正的教育是身教重於言教,

一個家族家風才是立足之本,

因為家風家德是一個家族的根!

留給孩子最寶貴的不是家產,而是家風。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全家福」家风,才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家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