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與“80後”“90後”童年所處的時代不同,如今,電子產品已經廣泛出現在兒童的生活中。很多家長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把電子產品當成了“哄娃利器”。

電子產品漸成“哄娃利器”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電子時代催生“隱性失陪”父母

小孩1:他看手機然後我(也)總想看。

小孩2:聊天,玩朋友圈,看抖音。

孩子3:我和弟弟說你為什麼拿著手機玩?我媽之後就會說我就玩一下。我就想手機難道比我重要嗎?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小孩4:我一個阿姨,有一天,她在那裡玩手機,她孩子才一歲多,她們家又燒了一壺水,小孩就走過去把那壺水打潑了,手上全部都是疤,我阿姨特別後悔。

去年,一個網絡平臺做了一項“親子陪伴”調查,對近6萬份家長和100萬份學生樣本進行了統計,在“你陪伴孩子的主要方式“這項調研中,有 53%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參與到孩子正在做的事中,36%的父母以旁觀為主,還有11%的父母則主要忙自己的事。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在“跟孩子在一起時,你會經常看手機嗎?”這項調研中,從來不看的家長只有 7%,經常看的有 27%。可見,手機已經嚴重“侵佔”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很多家長的陪伴只是一種“物理陪伴”。

手遊風靡中小學 網絡宅童增多

從“哄娃利器到父母的行為示範,再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孩子正在被一步步推向電子屏,而這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家長

這個都成了家庭矛盾了,不想他玩,但是控制不了,我周圍的朋友,他身邊的,男孩女孩他們的話題就是遊戲。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電子產品開啟“宅童”時代

沉迷遊戲,也催生出了越來越多的“宅童”,這些孩子喜歡貓在家裡,跟網絡中的虛擬人物做朋友。今年四年級的小楊就是其中之一,一到週末,玩網絡遊戲就是他最喜歡的事情。

小楊:基本上一天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面也要玩。

小楊:不出去。

小楊:我覺得外面沒什麼好玩的,而且又累,太陽又曬,我比較懶。

小楊:就把自己關在家裡玩玩遊戲什麼的,我懶得出去。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在小楊看來,遊戲也有社交功能,比起現實世界的社交,他更喜歡虛擬世界裡的朋友。

小楊

在遊戲裡面認識了很多聊得來的朋友。就像個社交平臺一樣可以加很多好友,沒事的時候就會在QQ上聊一聊技能怎麼發射,或者聊遊戲更新了,哪些(英雄)更厲害呀等等。很多次就是他們發個信息給我,我只要有時間就跟他們一起上線打遊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同時,我國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等成癮行為有加劇趨勢,24%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到2-4小時。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警惕!電子產品可能危害孩子

華麗的屏幕、歡樂的遊戲、有趣的觸屏,從最初為了照看孩子時圖省事兒到“網絡宅童”,距離可能也並不遙遠。而電子產品對孩子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健康。

近視發病趨於低齡化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曾發佈了全球首份《國民健康視覺報告》。報告預測,如果沒有有效的干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專家表示,長時間沉迷電子產品,宅在家中,會加重眼睛疲勞,增加近視發病率。

今天,我們要跟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聊聊這個問題……

謹防“歪頭寶寶”、“手機脖”兒童

專家表示,孩子的骨骼稚嫩,更容易受傷,長時間低頭玩電子產品會令頸椎習慣性前伸,影響骨骼發育,形成“歪頭寶寶”、“手機脖”兒童。而過度接觸電子產品,孩子會習慣於對著屏幕直接獲取信息,影響早期的大腦發育,特別會使小寶寶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容易衝動以及不能自律等情況。

而遊戲裡的一些虛幻、暴力內容,不僅會對孩子性格有影響,還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形成心理依賴,引發網癮。

專家指出,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也為了圖省事,習慣性地用電子產品轉移注意力,孩子也會對此產生依賴心理。三歲以前,家長不要直接讓孩子接觸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而父母在陪伴孩子時,如果總玩手機,也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仿效心理,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專家建議,家庭應該成為預防網絡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從事戶外運動,注意培養孩子其他愛好,並給與高質量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