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與阿拉伯人的血緣關係

古埃及人有阿拉伯人的血統,不是從伊斯蘭教傳入埃及後才開始的。早在古代,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人因災荒曾多次向周圍較富庶的地區遷徙。近些年,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進一步證明了古埃及人和阿拉伯人有血緣關係。他們是從人種學、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來論證的。

一、人種學方面

阿拉伯史學家蓋勒蓋山迪在其《夜盲者的黎明》一書中提到:“根據代代相傳的古老傳說,洪水在全世界氾濫後領導大家重建家園並開墾種地的第一個古埃及國王,名叫柏薩爾·本·哈姆·本·努哈(娜亞),即努哈的孫子。他死後,由他的兒子繼承王位,名叫米斯爾(“埃及”一詞的阿拉伯語音譯),他以自己的名字給他統治的地方命名,這就是埃及一詞的由來。過了許多年,來自阿拉伯沙摸的一批居民到了埃及,從米斯爾國王的後代手中奪取了統治權,這批人就是以後埃及法老的祖先。”

古史上記載:早在公元前2213~前1703年,阿拉伯人通過紅海和西奈半島到埃及定居。後來他們人口增多,勢力強大,就奪取了埃及法老的王權。第一個阿拉伯人國王叫塞拉提斯(又譯塞託斯),他的後代繼任埃及王直到公元前1703年,後被埃及人阿美斯(又譯阿摩西斯)趕出了埃及。這些人分散在阿拉伯半島上,建立過一些小王國。6個世紀後,即公元前935~前730,一個由阿拉伯人和利比亞人混合的部族奪取了埃及法老的王位,在埃及建立了第22王朝。

阿拉伯歷史學家哈姆達尼在《阿拉伯半島的特徵》一書中說:“在西奈半島上早就居住有阿拉伯部落、他們的地盤擴展到尼羅河東邊的支流上。”

現代埃及歷史學教授阿巴斯·穆斯塔法在其專著中說:“在伊斯蘭以前,位於尼羅河東部的城市,如臘法、阿里什的居民,絕大部分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他們有的務農,有的經商,放棄了遊牧生活,樂於過定居生活。在他們的生活習慣上,還保持著貝杜因人的特點。”

美國的威林斯頓博士在其《閃米特語史》一書中說:“早在伊斯蘭教傳入前,埃及北部的居民和阿拉伯人就有密切交往。在尼羅河三角洲一帶有個古城市叫做“蓋法特”(已不存在,地址位於現在基納省),城市居民一半是阿拉伯人。在上埃及,有個阿拉伯部落名叫“瑪扎”,埃及紙草上對該部落的稱呼為“瑪茲尤”。

所以,不論在南方或北方,埃及人很早就和阿拉伯人有血緣關係了。

二、語言文字方面

法國古埃及學者利德,青年時代在柏林攻讀埃及象形文字,後來任哈佛大學教授,入了美國籍,長期在埃及進行考古工作。他說:“古埃及人就是由阿拉伯人和利比亞人混合而成的。古埃及語中有幾個字母和阿拉伯語是一樣的。”他還說:“古埃及人源於生活在古埃及相鄰國家的貝杜因人,古埃及語和阿拉伯語有許多共同點,如:

1.古埃及語和阿拉伯語的動詞和名詞都有雙數,在表示陰性的名詞時,詞尾加“Taye”;

2.詞根為三個字母的動詞居多;

3.動詞句動詞在前,主語在後,強調性的名詞句前加“Enna”;

4.名詞詞尾加字母“Yayi”,表示第一人稱;

5.把“Kafe”放在偏次的地位,代表第二人稱;

6.在單詞上加字母“nun”或加字母“waue”,使該詞變成複數。

古埃及語和阿拉伯語還有許多共同的動詞和名詞,此外,還有些代名詞也是一樣的。從上述例子中不難看出,古埃及語和阿拉伯語同出一源,都屬閃米特語系。

三、宗教信仰方面

東西方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認為:“古埃及人和古阿拉伯人在宗教信仰上有相似之處。”例如,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以前所崇拜的偶像最著名是拉特、烏扎和馬納特。拉特在阿拉伯半島,是古代阿拉伯人最著名的神靈,掌管豐收和生育,古埃及人對此所見略同。烏扎是古埃及人和古阿拉伯人共同的女神,僅發音略有區別。馬納特在阿拉伯人那裡是掌管人類命運的女神,古埃及人則稱她為命運女神。

在伊斯蘭教以前,居住在西奈半島的阿拉伯人常向埃及運香料。有的香料用於木乃伊製作,有的香料則在神廟裡搞獻祭活動時用。在也門發現的木乃伊乾屍,用白麻布纏裹,這和埃及的木乃伊幾乎一樣。這證明古阿拉伯人和古埃及人在宗教信仰上有相同點。

談到古埃及人和古阿拉伯人的血緣關係時,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值得一提:被稱為眾先知之父的易卜拉欣(聖經上的亞伯拉罕),在埃及時,使用一個埃及女奴,名叫哈潔爾,後來易卜拉欣娶她為妾,生下易司瑪儀,他就是北方阿拉伯人一一阿德南人的祖先。難怪埃及人說:“埃及人是阿拉伯人的舅舅。”

伊斯蘭教傳入埃及後,大批的阿拉伯人到埃及定居,和當地的土著人融合。所以阿拉伯語很快就在埃及普及了。

原載《阿拉伯世界》

古埃及人与阿拉伯人的血缘关系
古埃及人与阿拉伯人的血缘关系
古埃及人与阿拉伯人的血缘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