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曾任原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日本白扇書道會顧問、日本書道研究泉會顧問、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委員會委員等。其劉體隸書影響甚廣。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劉炳森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任教期間,錄製了大量的書法教學視頻課程並編寫了很多書法教材。這些書法視頻課程和書法教材從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到重組為中國書畫國際大學,一直被學校廣泛採用,也深得學習者的好評與喜愛。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談到書法創作,他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章法要有通盤考慮,從嚴到要求,該行即行,當止則止。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第二,歷史久遠的字,甭說金文大篆,就是南部朝時期的石刻,魏碑、墓誌,有許多是屬於民間匠師所為,多一筆少一筆的問題,在所難免。我們呢,臨帖時可以照著碑上的寫,但創作的時候呢,還得考慮今天的書寫習慣。以前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寫大篆,用字非常偏僻。字體很好,便被初選上了;但在第二次、第三次評審的時候,再仔細一斟酌,就覺得其中有的字有問題,經過討論,評委們認為這樣的作品還是不上吧,因為他不是本地人,如果很近,是不是讓他重寫一遍?來不及做這個工作了,只好下來了。個寫法,但非常生僻,可是作者本人呢,還感到很委曲,說他的字是有根據,有出處的。就是在古代金石碑版中有這麼一大家誰都沒有主意,就他注意到了,這不是讓評委非常為難的事情嗎?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是要大家注意,你平常書寫、欣賞時,都還可以。但你如果要參加國展進行書法創作,還是躲著點那些太生僻的文字,太個別的寫法,免得找麻煩。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第三,參加展覽的時候,書寫內容方面,請大家注意,儘可能寫健康向上、光明磊落的內容。當然寫古人的,我們從來都不反對。但是古人文學作品中,有高亢的,也有低沉的。我們儘量不要寫那種低沉的。

良師!已故中國書畫國際大學教授劉炳森談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