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學書切忌苦練。臨池寫字如同打檯球、下象棋一樣,是要有興趣去“玩”,學問也是“玩”出來的,如當作什麼重大的事情來做就壞了。

學書法的秘訣,叫“三多”:有錢多買帖,有時間多臨帖,沒有時間就多看帖。我的看法,少臨碑,多臨帖。石碑上的字是刀刻過的,失去了原樣;帖,也就是墨跡,容易看出運筆的真實情況。

米芾語“得勢乃佳”。每一個字各有其勢,整體又要貫通行氣,米元章的字即注重取勢,故生動好看。

臨帖習字切不可急於求成。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入古出新是出之自然,不是有意求新。只有多臨帖,臨好帖,到後來你想寫得和古人一樣也不可能了。

臨寫《聖教序》如果能把它當作楷書來看待,慢筆臨寫,那效果是很好的……儘量將結構把握準,筆筆都到位置才算好。

創新必須是繼承前提下的創新……現在的人,有不少要麼為了出名,要麼為了求利,再不就是為了勝過別人,所以就急於創新,抱著這樣的目的,字是不可能寫好的。

趙孟頫講,作書用筆千古不易,結構因人不同。又說作字當以用筆在先,結構需慎重。這話恰恰說顛倒了……筆畫固然好,卻決不是字。一個字不講究用筆,只用鉛筆或鋼筆從字畫中間畫出來,這個字仍然好看,可見寫字是結構重要,用筆次之。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遊雲驚龍”這四個字全是平聲,怎麼讀?一般人以為,只有寫律詩、絕句才講究平仄變化。因為書法的內容不僅是給人看的,還要讓人能念得上口,所以也要講究聲音的和諧和抑揚頓挫的變化。

書法作品中繁簡體混用,是不允許的。

作字當如東坡所說:胸中當先有一天大的字,這樣則點畫結構俱可交代清楚。

臨帖臨碑不能在細枝末節上用功,要看大處。迷惑人處在頭尾之用筆。有人學褚遂良,捨本逐末,成什麼樣子了……所以說,臨帖臨碑,有些雖模糊不清,但能夠見其大概,也是可以臨寫的。小節不拘,大節不虧嘛。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不過,要這麼開一個學科培養書法人才,還真不容易。寫字要有學問,還要寫得好,那是要掛起來給人看的,不能說了就算。現在的文學博士,不會作詩也沒人問,只要寫一本論文就可以了。作詩與寫論文孰難孰易?

(談收藏古人書畫結集)我送你四個字:千萬別急。為什麼呢?一急就要弄假成真。

寫字不可用力。道理很簡單,就像騎自行車,你如果用狠勁兒搦車把,那一定會撞到樹上去。

寫字不要拘泥於某一家某一體,不管它是哪種體,只要將點畫和架子都寫到家了便好。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這回寫得光溜了。是因為用筆“正”了。但要明白,所謂“正”決不是筆不“歪”,而是每寫一畫乃能順勢用筆,這就是“正”……米芾說寫字“得勢乃佳”,但一個字有一個字之勢,並無一個統一的定勢,處理得好便成。從總體上說,字的結構,一定要寫得上緊下松,左緊右松,方不呆板。用幾何圖形來說,字型宜呈梯形,左下呈銳角右上呈鈍角,便好看。如“長”字,中間作為主筆的“橫”,如果左邊寫得短,便不好看了。

臨碑不如臨墨跡,要臨寫碑刻文字,就要能夠將它“翻譯”出來才成。我就信這個“蛤蟆不吃死蚊子”的理兒。

寫字終究是個形式,關鍵是不能有“硬傷”,所謂“硬傷”經常可以看到,如某報刊登載的書法作品,誤將宋詩當成了唐詩……這就成了笑話。還有就是字不可寫錯,文字必通順,題款有位置;再如作書如果是從古代的律詩中選四句來,該怎麼截取,都要有講究,既要意思完整,又要平仄合律。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學書結構當嚴謹,但不可太正……學書不可急躁,但能持久,自然會好的。

人云“得其形,未得其神”,此是故弄玄虛之語,何為形?何為神?點畫結構好,字自然就好,未有“形”好而無“神”的,也沒有隻有“神”而無“形”的。

千萬不要管他什麼傢什麼體,這些很靠不住……官大名也就大,其實無名者未必不好。何必管他什麼體?只要覺得好,你便寫。也不要聽別人說你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坐著和站著寫是不同的。坐著寫時,眼睛與字面成四十五度角,筆畫看起來較短,掛牆上看時也許就長了。站著寫時眼睛是正對著字,就比較準確,所以坐著寫的字必須掛牆上看,方能看出好壞來。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我(張志和)說想把歷代名貼臨寫一遍,以體會用筆和結構。先生說:如果是寫著玩,那未嘗不可,但實際上沒有這個必要。只需要選適合自己的去寫,便能形成自己的體段。平均用力,反而找不到自我……如果在寫某一家時,連帶看到另一家可學,那樣寫就會好一些……各人氣質稟賦不同,勉強為之,那是跟自己較勁兒。不行,便大可不去學它,不過有時看看也會有收穫。

歐陽詢的《醴泉銘》,字體下短上長,不合黃金分割律5:8的要求……他寫的《皇甫君碑》好就好在符合黃金分割律的比例……褚遂良只有《雁塔聖教序》好。

寫小字易見其氣脈連貫,作大字易得其結構精嚴。

所謂字的體,拿人作比喻,都不過是衣裳而已。其骨架全都一樣,如人,雖然有高矮胖瘦之別,但骨架大體都是一樣的。所以,掌握字的結構至為重要,而點畫的粗細往往是用來補結構之不足。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學書法,臨、摹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光臨貼不行,還要將“摹”的方法用上,結構便會大好……入了門的人再用這種方法,那是大有好處的。

趙字既有柳字之味,且高妙在他用行書筆法寫楷,而寫行書有楷書意味則不亂。寫行書時結構和點畫都要到位才好。

趙孟頫以此帖(《膽巴碑》)為最上乘,因為這是他受皇帝之命而寫的。

(談臨帖)不一定死臨一本,可以臨一臨別的帖,回頭再臨它不遲。死臨一本會感到索然無味,那是自討苦吃了……還是臨墨跡好,古代人臨碑實出於不得已,有墨跡為什麼不臨寫。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用筆凡能做到力從上邊來字便活。

寫字凡點畫皆不可直,直則無姿。所謂“一波三折”,就是這個道理,凡寫“豎畫”,皆應有向背、揖讓,有姿態變化才有美感。

(關於辦書展)要考慮辦個人書法展的利弊。這就像演員登臺唱戲,你在臺下唱好唱壞,聽到的人少,或者就只有自己聽到,這都沒有關係。一旦你登臺亮相了,不論好壞,觀眾就都會記住你了。如果是好印象,那自然是成功了,如果你沒有唱好或者乾脆唱砸了,這個影響一旦出去,想再改變可就難了,所以要慎重。

你(張志和)寫一段還要再“吊吊嗓子”(指臨帖),就像唱戲的,唱得久了,就容易走板,要吊嗓子才行。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我(張志和)臨《張猛龍碑》,同時還在寫《蘭亭序》,彼此隔日寫。先生說這樣不好,因為就像走路,不可能同時走兩個方向,一步向左,一步向右,是走不快的。

(談字的立體感),用筆必須是立起來的,這與寫字的功力有關,與捉筆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輕重都沒有關係。

寫字的力量是從上邊來的。這種提按的表現不是有意表現,如果有意那麼做,已經是第二乘了。凡寫字,切不可有意求好。刻意想寫好,結果肯定寫不好。所謂“無意於佳乃佳”。

寫字如寫文章,寫文章時,總會因行文的連貫問題,用了很多過渡語和關聯詞,寫好後總要刪去這些東西,因為刪去這些東西后,反倒顯得文章更利落、耐讀。寫字也是這個道理,點畫、結構似乎寫得面面俱到了,但卻並不好看。

福利!中國書畫國際大學已故教授、書法泰斗啟功談藝錄摘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