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德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體系瓦解的開始

導言:接替俾斯麥的德國政府放棄《德俄再保險條約》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舉動。這一時期的國際關係還不至於需要對俾斯麥體系做出某種修補,更不應該阻礙或者切斷與俄國的聯繫。德國的新政府的這一致命性政策是俾斯麥體系瓦解的起點,也讓德國漸漸開始喪失此前俾斯麥為其所取得的外交優勢。


此前於1887年俾斯麥通過《再保險條約》給予俄國在巴爾幹等地擴張的支持以換取俄國的對德中立,並且與德奧同盟相映成趣,使得俾斯麥和德國在第二次三皇同盟因俄奧矛盾解體後仍然能夠充任俄奧之間的調停者卻不必選擇站在哪一邊,而可以更加靈活地斡旋和獲取中間人的利益。同時俾斯麥又用這一年秘密唆使英國、奧匈帝國等國簽訂,但是德國實際上並沒有出席參與的兩次地中海協定,暗中阻斷了俄國的擴張並將法國和俄國隔斷。俄國卻因為外交上日益孤立而必須更加依靠於“兩面三刀”的德國。需要說的是,若非俾斯麥的《再保險條約》制住了俄國,同年俄國可能因為在保加利亞的又一次受阻而已經與法國形成同盟。

廢除《德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體系瓦解的開始

進入老年階段的俾斯麥

而諷刺的是,在《再保險條約》到期之後,俄國當局提出了續約的請求,卻遭到了德方的拒絕。沒有德國的支持則俄國會在與英國等國的競爭中非常吃力;而另一個可選擇的國家法國,實際上無論沙皇還是俄國外交大臣吉爾斯都不信任法國。法國是共和國,而且這一共和國並不穩定,並且可能利用與俄國的結盟而把俄國拖入對德戰爭之中——沙皇和吉爾斯都認為俄國需要的是維持和平和勢力均衡——與俾斯麥的看法相似,他們也更不想撕裂與德國的聯繫。

卡普里維(接替俾斯麥的德國第二任首相)等人認為《再保險條約》與德國的其他條約相矛盾,內容上相互牴觸,並且不利於德國與其他國家的盟約。他們不理解俾斯麥極為複雜的外交體系的作用和意義,放棄了俾斯麥“五球不落”的手段而開始玩弄“兩個玻璃球”,而廢除了《再保險條約》。

廢除《德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體系瓦解的開始

卡普里維

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廢除《再保險條約》無疑是一場災難。俄國沒有德國的支持而最終不得不轉向法國,儘管它之前並不信任這個國家。法國則獲取了一個可能的重要盟友,漸漸擺脫了俾斯麥給它精心設計的孤立的、在外交中處於劣勢的地位,並與德國之前的外交優勢發生逆轉。威廉二世和卡普里維不切實際地希望英國加入他們與奧匈帝國和意大利這些國家的聯合,然而與俄國的斷裂無異於南轅北轍,英國本就不太可能會加入一個這樣的歐陸同盟,他們更加註意的是歐洲勢力均衡的破壞。而斷開與俄國的聯繫卻是雪上加霜,卻使得英國從俾斯麥體系賦予它的在歐洲制約法國和俄國的的責任中脫身了,不但不可能出現英德同盟,反而使得俾斯麥之前的一系列努力也都在現在失效了。沒有俄國的作用,德國則不再能夠充當俄國和奧匈帝國的調停者而是必須在它們之間做出選擇,被更加緊密地和奧匈帝國以及意大利綁在了一起,以自己的代價承擔它們的義務。此時德國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輸家(以相對最大的成本獲得了相對最大的損失),它的外交優勢已經因為這一把國際關係坐實的舉動而逐漸喪失,它不再具有靈活而機動的外交政策,而是在歐洲事務中陷入了左右支絀。

《再保險條約》的廢除使得俾斯麥體系開始崩潰,而且僅僅是一個開始,日後德國當局會讓俾斯麥取得的優勢甚至喪失殆盡。它不是不可以廢除,但是必須等到它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的時候,並且必須有其替代的方法,更不能乾脆放棄俄國或者放棄任何一個國家,使原本建立在“虛空”上的平衡的國際關係落實,實際上也是失去了其可能性和靈活性。可惜的是,俾斯麥在外交上對於這一系列手段瞭如指掌,運用自如,他後面的外交官卻做不到。俾斯麥去職之後,那些不明白也做不到的人執掌了德國的外交,開始破壞俾斯麥的成就並最終讓德國墜入外交上的被動。

廢除《德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體系瓦解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