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繼位,正式創立德意志早期封建國家和德意志王權,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德國曆史的開始。公元936年,奧托一世繼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封建勢力,佔領意大利北部並與962年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史稱奧托大帝,自此“羅馬帝國”建立。此後這個大帝國在13世紀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到15世紀中期,中央政權日趨衰弱,中央皇權名存實亡,德國開始走向封建割據,在德意志這片土地上分割出幾百個小國和政治集團。此後,17世紀爆發歐洲“宗教戰爭”,這場戰爭後來擴大為政治矛盾和宗教對立相互撞擊的全歐性爭鬥,其結果是德國在領土,經濟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並被分裂成360多個邦國和上千個騎士國。德意志進一步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歐洲“宗教戰爭”時期的德國


1789年,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從中世紀早期延續至此的封建體制被盪滌。1806年,在拿破崙軍隊的衝擊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滅亡。此後,雖然歐洲聯軍不斷取得對拿破崙軍隊作戰的勝利並與1814-1815年召開維也納會議建立歐洲新秩序,但德意志想建立一個自由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希望並未實現,取代老帝國的是由34個邦和4個自由城市組成的“德意志邦聯”,這依然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至此,從中世紀到19世紀中期,德意志長期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下。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1815年德意志邦聯的建立

19世紀50、60年代,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已得到迅速發展,德意志已從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化國家。國家的分裂狀況已成為德意志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阻礙。在統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時,1862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宰相,開始統一德意志的進程。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讓我們把德國扶上馬鞍吧”,這是奧托▪馮▪俾斯麥的心聲。俾斯麥崇尚武力,素有“鐵血”知名,他曾充滿豪氣的宣稱:“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德國人只畏懼上帝,此外什麼也不畏懼。”1815年4月1月,俾斯麥出生於普魯士一個容克貴族地主家庭,八歲時被送往柏林小學讀書,這裡的學生大都是資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對於一個容克地主家庭的孩子來說就顯得格外另類,因此被視為鄉下人的俾斯麥總受到同學們的排擠,這使得他的童年生活充滿痛苦和壓力,不過這也促成了他那抗爭的性格。大一點後他考入哥廷根大學學習,在學校期間性格暴躁的俾斯麥曾多次與同學決鬥,因此被同學們冠以“打架之王”的稱號。不過在當時的普魯士人眼中,角鬥士是最受人尊重的。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魯士容克貴族階級

19世紀以來,在英國,美國,法國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並完成國家獨立統一的歷史任務是,位於中歐的德意志仍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這對於求學階段的俾斯麥影響很大,作為一個德國人,他深切感受到國家四分五裂的痛苦,從那時起,俾斯麥就成了一名主張德國統一的堅定人物。大學畢業後,俾斯麥開始遊歷歐洲,足跡遍佈歐洲各主要國家。35歲時,俾斯麥正式踏入政界,擔任普魯士議會議員,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轉折點。1862年,普魯士議會舉行全體會議,新當選的人民進步黨議員佔了多數席位。這些議員大都是商人和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極力鼓吹民主和自由主義,認為普魯士的一切都必須經過投票來決定。當年9月,俾斯麥當選為普魯士宰相,在他當上宰相的第一週,就站出來發表了經典的“鐵血”演說。他非常激動的說道:“當代的重大政治問題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派的決議所能決定的,必須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德國所指望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它的武力!”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資產階級代表人物


俾斯麥擔任宰相時,正是普魯士軍事力量的上升時期,這正好為他的“鐵血政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俾斯麥深知,靠議會里軟弱的資產階級議員來實行”鐵血政策“是行不通的,於是他乾脆一腳踢開議會,大力推進軍事改革,擴大軍事預算哪怕議會要罷免他也在所不惜,他甚至用“我們這裡不是英國”的話語來諷刺這些懦弱的議員們、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魯士軍隊


1863年,丹麥合併了屬於德意志聯邦的石勒蘇益格和赫爾施泰因。第二年,俾斯麥以這兩個地區廣泛居住德意志人為藉口,聯合奧地利同丹麥開戰,丹麥以十萬士兵對抗奧普聯軍6萬聯軍,結果戰敗。普魯士得到了石勒蘇益格,奧地利得到了赫爾施泰因。打敗丹麥後,“鐵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對奧地利的戰爭,俾斯麥調轉槍口,對準了奧地利。當時歐洲的形式對普魯士極為有利,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給英法兩國,奧地利由於支持英法而與俄國交惡,兩國在巴爾幹半島矛盾加劇,因此奧地利不可能指望得到俄國的幫助。英國深恐法國獨霸歐洲,於是支持普魯士,牽制法國。而法國則安靜等待普奧交戰好左手漁人之利。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丹戰爭後的德國地域

儘管外部條件有利,但打敗奧地利這樣一個大國可不想打敗丹麥那樣容易。於是俾斯麥先和奧地利有衝突的意大利結盟,而後又許諾法國打敗奧地利後,讓法國得到一份領土報酬,這樣就穩住了法國。在做好了這些鋪墊後,俾斯麥挑起了普奧戰爭。1866年,俾斯麥一舉擊潰了奧軍,由於他估計到法俄此時定會出面干預,再加上長遠考慮,他拒絕了乘勢攻下奧地利首都的建議,而是和奧地利簽訂了寬鬆的條約,這樣,就為統一德意志邁出了第一步。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奧戰爭後的北德意志邦聯

法國此時才反應過來,普魯士已不再是那個弱小的領邦瞭如果讓普魯士統一德國,那對法國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法國此時不願看到德國強大起來,變竭力阻止德國的統一,這是對法作戰就成為了統一德意志最後的關鍵。俾斯麥在等待有利時機的出現,他這次是利用南部德意志個邦對法國的恐懼和他們之間的矛盾,以此來促進那杯德意志的民族感情。1870年,時機到來,俾斯麥好不遲疑地發動了普法戰爭。在戰爭中,南北德意志並肩作戰,戰後,南部四個邦便於北部聯邦合併,成立了“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法戰爭形勢圖

就這樣,在不到7年的時間裡,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俾斯麥用鐵和血統一德意志的計劃取得了完全成功。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三次王朝戰爭

才思敏捷,機智善變的俾斯麥成為了舉世矚目的人物。在德國的歷史上,俾斯麥是獨一無二的政治人物,他堂堂的儀表和舉止,確實捨得國王對這位臣下深信不疑。從1862年成為普魯士的首相以來,28年來,他把普魯士從歐洲五大強國中最弱的一個,逐漸變成了有能力決定世界格局的一支力量。

德意志民族的“脊樑”━━━━━ 俾斯麥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的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