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赴臺後為什麼沒有為難閻錫山,而為難了小諸葛白崇禧?

範東臣

閻錫山是個老油條、老江湖,白崇禧雖為新桂系三巨頭,但政治頭腦還是嫩了一些,而且看不清時勢。

其實,的確是如此,白的政治遠見遠遠不如閻錫山。要說到閻錫山和白崇禧在臺灣的待遇,其實都是棄之不用,反省悔過,以閒職賦閒,但是兩人遭遇確實有別。

閻錫山是辛亥元老,白崇禧是軍閥新貴,兩人做事方式大不相同,對蔣的威脅也大不一樣,命運自然不同。先說說白崇禧,他去了臺灣之後,一來受蔣介石欺騙,二來不聽老朋友的勸阻,三來對蔣介石抱有幻想。此後他一直處於閒居與被監控之中,從未離臺灣半步。

白崇禧在臺灣遭到蔣介石的責難,首先是白崇禧對蔣介石威脅最深,不能見諒於白。蔣白有舊怨,蔣介石第二、三次下野都有白崇禧的份兒。

特別是蔣介石第三次,蔣對白由一點幻想到完全失望,以至於仇視且:絕非一時以語所能消除。

蔣介石固然氣量太窄,但在國民黨危難時刻遭人拆臺和暗算,誰都不可以原諒。白崇禧做的不成熟的有兩件事:

第一,在蔣介石的所謂“總統選舉”上,起初以為白比李好,“甚明理,不以李等跋扈蠻橫為然也。”甚至讓白勸阻李不要競選總統,但是白不僅不配合,反而是逼蔣的主謀,圖窮匕首見,白崇禧派使者從武漢到南京勸蔣下野,威脅稱“恐各省將有通電勸辭也。”蔣最終下野,此一不可原諒也。
第二件事兒是在淮海戰場上,白崇禧違抗蔣的命令,坐看蔣介石的嫡系被消滅。由此蔣對其恨之入骨,“其惡毒陰險……黨國不幸,生此奸回,蒼蒼者不知將何止。”此二不可原諒也,可見白崇禧與蔣介石結怨已深。故而白崇禧做替罪羊也是活該。
閻錫山就不同了,閻錫山的政治力比白高好幾個檔次,蔣介石能夠統一中國,閻錫山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在關鍵時刻患得患失,出爾反爾,給了蔣各個擊破的空間。

而且,閻錫山很會夾著尾巴做人,非常圓滑。在1934年,蔣介石的權勢已經難以撼動,他看清了時局,於是積極給蔣介石寫信,說了很多個人感悟,彙報個人思想,一直想緩和與蔣的關係。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閻錫山開始住的地方開始不通水不通電,還面臨炎炎夏日和颱風侵襲,與白崇禧在臺灣處處擺架子,不低頭,不寫檢討書相比。

閻錫山對這些都忍了,並且可謂極近之能事對蔣進行吹捧,並且寫大量文章為蔣介石歌功頌德,真可謂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也挺無恥,但最安全。當然,閻錫山也曾經試圖離開臺灣,難見蔣介石,就託人告訴蔣介石想去日本或美國從事著書立說,但蔣怕放虎歸山,出現第二個李宗仁,就不予理睬。

閻錫山也終於明白了,自己永遠不可能再回權力中心,做以上這些只能聊以自慰了,對此蔣介石也看的明白,所以也就沒有怎麼對閻錫山進行迫害了。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歷史傳訊社

閻錫山是山西的大軍閥,一直極力地經營著自己的地盤,防止任何勢力對山西的滲透,這裡麵包括了蔣介石,而白崇禧則是新桂系軍閥的第二號人物,是李宗仁身邊的小諸葛,是民國時期非常出名的反蔣先鋒,李宗仁的多次針對蔣介石,他都在一旁奉獻出了很多力量,蔣介石的三次下野都有著他的身影。



從這方面來說,無論蔣介石如何為難白崇禧都是無可厚非、是不會有什麼可奇怪的。

閻錫山雖然排斥著蔣介石介入自己的地盤,但是除了中原大戰之外,他很少與蔣介石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所以蔣介石對於閻錫山就顯得沒有那麼痛恨了。

閻錫山和白崇禧在去臺灣前的所作所為

甚至在退往臺灣前,閻錫山還營造出了“五百完人守太原”的的假像奉承蔣介石,在閻錫山的策劃下,山西軍一個非常符合蔣介石心目中忠孝仁義的形象就出現在全國以及臺灣的各大報紙中,從這方面來說,閻錫山是在臨行前為自己扳回了一局。

而白崇禧則在退往臺灣前協助李宗仁登上了代總統之位,與蔣介石爭權奪利了起來,不過後來戰局失利,白崇禧深感李宗仁不適合擔任代總統之位,所以他在蔣介石的委託下勸說起了李宗仁。

他想讓李宗仁主動辭掉代總統之位,只不過被李宗仁拒絕了,二人的感情也至此出現了裂痕,白崇禧後面和蔣介石越走越近,感受到了蔣介石的善意,所以在大陸失守之後沒有聽從李宗仁的勸說,跟蔣介石一同來到了臺灣。

但是來到臺灣之後,蔣介石真的沒有為難閻錫山,而唯獨為難白崇禧嗎?如果我們仔細的瞭解一下歷史,會發現他們二人其實是半斤八兩的,他們二人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

首先白崇禧和閻錫山都被蔣介石剝奪了所有的實權,只擔任了一些空有名號沒有絲毫權力的虛街。

就比如閻錫山擔任了“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等虛銜。
而白崇禧在臺灣擔任了“國民黨國大代表”和“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虛銜。

實際上來說他們二人的身上已經沒有了半點的權力,也說不上為難誰,不為難誰之類的話。


這個時候,有人就可能會拿出白崇禧被軟禁的事情出來了,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被軟禁,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可以保持自己行動自由的,他還是住在豪宅裡面,每天基本上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想去哪裡遊玩就去哪裡遊玩。

只不過身邊經常會有一名蔣介石派的衛士盯著以及不能出臺灣,拋開這兩點外,白崇禧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半點的限制。


閻錫山同樣如此,他也住在豪宅中,也能保持著自己的自由,只不過身邊同樣有著一名衛士的盯睄,除了他們二人之外,很多當時從大陸退往臺灣的將領們都是有著相同待遇的,衛士的盯梢代表了蔣介石對他們的忌憚,但卻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行動自由。

可能還會有人說白崇禧被蔣介石派人刺殺的事情,有人說在李宗仁回到大陸之後,白崇禧就被蔣介石派出的一名護士耗幹了身上所有的精力,最終精疲力盡而亡。

但是這件事情也是無法確定的,因為白崇禧的兒子就明確的表示過,他的父親並不是被蔣介石所殺,而是因為自身的心臟疾病死在了病床上,當然在這裡面很多事情也是說不清的,不過我比較偏向於白崇禧兒子的說法,那就是白崇禧是因病而亡,畢竟他當時也有著73歲的高齡了,這個年齡的人因為心臟衰竭而亡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所以說在臺灣蔣介石並沒有為難白崇禧,也沒有為閻錫山,如果要說為難的話,當時在臺灣,除了蔣介石的一眾心腹干將之外,所有的高級將領都受到了蔣介石的為難,白崇禧並沒有和其他的軍閥以及高級將領們不一樣,他們所受到的待遇都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不應該人云亦云,被流言所操控,白崇禧在臺灣活的好好的,只不過從權力的中心退居了下來罷了。


孤客生

蔣介石曾經說過:“共產黨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還要我的錢。”



1927年8月14日,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應欽。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這一次聯名反對他的人裡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後主使,還是桂系。此時,他對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來形容。


桂系和閻錫山最大的區別在於,晉綏系求自保,只要中央軍不進山西,什麼都好談。桂系求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謀求中央那個“總統”的位置。

1936年,兩廣事變。粵系朝中央開炮,桂系又公開支持陳濟棠,氣的蔣介石牙癢癢。平定廣東後,南京政府調動部隊進攻廣西,企圖一舉平定兩廣。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調動下,廣西武裝了二十萬兵力抗戰中央。

西安事變時,剛剛與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當李宗仁聽說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滴酒不沾的他,給自己倒了一滿杯白蘭地,高興地說:“蔣公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蔣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國人之義憤!”


蔣介石事後知道,連罵幾聲“娘希匹”,收拾完共產黨,第一個要滅的就是李德鄰和白健生。

桂系和蔣介石的矛盾,簡單的概括就是搶地盤和搶財富。所謂的蔣桂關係,不過就是紙糊的罷了,一捅就破。


Mer86

白崇禧,一生不把蔣介石看在眼裡;請看下列事實;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動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合流,史稱“寧漢合流”,逼迫蔣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與蔣介石因爭奪國民政府領導權爆發了“蔣桂戰爭”,河北的新桂系部隊土崩瓦解,白崇禧隻身逃到國外。

1934年底,蔣介石圍剿長征中的紅軍,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戰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動部隊側擊過紅軍少共國際師外,採取消極態度,既不允許紅軍入境廣西,也不允許蔣介石的中央軍尾隨入境。對過境廣西的紅軍網開一面,“打尾不打頭”,還將尾隨紅軍進入廣西的中央軍一部繳械,在蔣介石承諾中央軍不進駐廣西后,才將人槍交還。

1947年11月,為圍剿挺進入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國民黨國防部九江指揮所正式成立,這是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以來,蔣介石首次給他掌兵權力。白崇禧趁機提出;“守江必守淮”戰略原則,主張華中只在蚌埠設一個華中“剿總”戰區,集中控軍於江淮地區,鞏衛固首都南京。但蔣介石不想讓白崇禧擁有重兵,設了徐州“剿總”,讓劉峙指揮;將華中“剿總”設在武漢,讓白崇禧去指揮長江上游北岸部隊,併名正言順免了他的國防部長職位。

1948年底,隨國軍在東北戰場失利,國民黨預感淮海會戰將爆發,決定由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和徐州兩個“剿總”所屬部隊,集中兵力保衛南京。這本是白崇禧當初提出、被蔣介石否定的計劃,白崇禧當然負氣不幹。後來蔣介石電令將華中“剿總”所轄的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東調去參加徐蚌會戰。黃維繫蔣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張淦兵團是白的老家底,白堅決不讓他們去送死,氣得蔣蔣介石摔電話大罵“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劃與共產黨“劃江而治”,將他的部隊集中在武漢,確保老根據地廣西。這種“自私”令蝸居溪口的蔣介石無可賴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從臺灣發來的信息,蔣介石許願讓他當行政院長,他才下決心乘專機飛入臺灣。

從此,對他恨得刻骨銘心的蔣介石,先用他對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蔣活動影響,然後一擼到底,由保密局特務終身監視。

“小諸葛”一生精明,但最終自投羅網,被蔣介石算計。

閻錫山,大儒,深諳官場兇險,處事中庸,審時度勢,善於變通,成為政壇不倒翁。他有至多語錄,摘錄幾段,可窺見他的城府之深。

“頭等人是做了不說,二等人是做了再說,三等人是說了就做,四等人是說了不做,五等人是說也不說”。

“管人須知識、能力、人格,均足以領導人還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語、能勤勞、以指揮人,方能盡人之所長”。

“善爭者與天爭,不與人爭。與人爭,勝亦有限;與天爭,勝則無窮”。

如果覺得這只是文鄒鄒誇誇其談,請看,閻錫山一針見血來真的;

“什麼叫政治”?”就是讓對手下來,咱們上去!”

“什麼叫宣傳”?”就是讓大家都認為咱們好,別人不好!”

閻錫山與蔣介石沒有交惡的記錄,他去臺灣,因“健康問題”辭入行政院長職,閒賦,有老家帶來的金銀,衣食無憂,善終。


諶人

一切問題請先搞清楚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說閻錫山。去臺灣後,蔣介石沒有為難閻錫山嗎?蔣介石到了臺灣之後,吸取了在大陸的教訓,準備嚴肅整黨,建立個人的絕對專制,在這種情況下,之前的國民黨大佬們,到了臺灣,可以說沒有一個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如陳誠等。再說了,到了臺灣的這些軍閥們,手下都沒剩幾個兵了,有兵的時候你是大爺,沒兵的時候,老蔣念著舊情,沒殺了你們這些當年的對手就是好的了。

閻錫山到了臺灣,他頻頻召開新聞發佈會,反覆宣傳到臺後的施政方針,並多次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的不團結,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和教訓。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差點把老蔣氣死,本來給他的就是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的虛職,1950年蔣介石改組行政院,把閻錫山的人全換掉了,氣的閻錫山打算以退為進,提出辭職,誰知正好中蔣介石的下懷,蔣介石直接給批准了。

閻錫山沒辦法,只好真的辭職了,辭職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臺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開始一心寫書,後來又搬到了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一邊著述,一邊除草種地,打發時間,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再看題主說的被蔣介石為難的小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聯合李宗仁倒蔣,導致蔣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後來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則孤身奔赴臺灣。到了臺灣後,白崇禧確實沒有得到蔣介石重用,只擔任了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職務,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看白崇禧有沒有被蔣介石為難,我想白崇禧兒子白先勇應該最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場合多次說過,白崇禧去臺灣是自願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會受冷落。到了臺灣之後,白崇禧的行蹤確實有人跟蹤,但蔣介石和陳誠都曾坦誠的跟白崇禧說,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說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有人跟,當時就是這樣的制度。

1946年,蔣介石(中)與參謀總長何應欽(左)、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右)

以上,在臺灣,白崇禧不算是被蔣介石為難,若說為難,閻錫山比他受的為難大的多。


漁樵侃史

蔣閻、蔣桂的歷史關係是不一樣的。

一、蔣桂矛盾遠大於蔣閻矛盾。

蔣桂之間明爭暗鬥了二十多年,矛盾至深。蔣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在背後運動,尤其是在全面抗戰爆發前,蔣桂之間斷斷續續打了七八年仗。相比之下,蔣閻之間矛盾則要淺得多,蔣閻只是在中原大戰期間打了半年仗,雖然此後蔣介石一直在挖閻錫山的牆角,但閻錫山始終不敢公開挑戰蔣介石。

二、蔣桂閻之間的實力對比變化走勢不同。

桂系在蔣桂戰爭之前,其實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蔣桂戰爭一戰使桂系元氣大傷,然而抗戰期間桂系實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復,成為這段時期極少數實力增長的地方軍閥之一。在解放戰爭期間,桂系基本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南作戰之前並未受到嚴重打擊,且對內拉攏了不少雜牌,形成了以桂係為中心的政治軍事集團,對外又得到了對蔣不滿的美國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戰以來的許多政治活動,軍事行動,人事變動上與蔣頻頻爆發矛盾。淮海戰役期間甚至發生扣住武漢的輪船,不準蔣軍調動的嚴重事件。當蔣介石在三大戰役慘敗後,桂系趁機跳上前臺逼宮。所以,長期以來蔣介石對桂系可謂懷恨至極。相比之下,閻錫山在中原大戰失敗後,始終未能恢復,抗戰期間山西大部被日軍佔領,綏遠的傅作義自立,抗戰結束後,山西大部又成為了解放區,閻錫山僅僅控制了晉中部分地區,處境十分艱難。閻錫山長期以來嚴重依賴蔣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實上的附蔣狀態,盡其諂媚討好蔣介石,所以蔣對閻之恨要輕得太多。

三、閻白在臺灣的處境不同。

閻錫山和白崇禧都是被騙到臺灣的。與白崇禧不同,閻錫山是晉系唯一的領袖。閻錫山被困臺灣後,親信餘部沒有任何反蔣的行為,閻錫山本人也隱居山林,低調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體不好,自然不易引起蔣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號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並沒有到臺灣,他在海外繼續反蔣,甚至最後還回到大陸,這讓白崇禧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必然成為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自然就會對他下手。


標準豬腰子臉

蔣介石對待這兩位人物不同的原因在於談的身後所代表的政治能量不同。

一部民國史,一半戰爭史,一半政治史。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此時以前的那些割據軍閥就必須要面對是走是留的問題,晉系的閻錫山去了臺灣,桂系的白崇禧也去了臺灣,然而去了臺灣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而他們的命運也是不同的,我們一個一個看。



官場不倒翁——閻錫山

閻錫山是有名的不倒翁,他在民國政壇幾十年,很少有吃虧的機會。在閻錫山一開始到臺灣的時候,他的身份是民國行政院院長,所以他一到臺灣就四處批判國民黨在大陸所犯的種種錯誤。但這樣的做法其實很大程度上讓蔣介石的面子很過不去,所以在後來的行政院改組過程中,晉系人馬全被擼了乾淨,閻錫山自己也被摘去了院長之位。



閻錫山不愧是個政壇老手,他一發覺情況不對勁,立馬就表現的很乖。他自己全面退出政壇,終老山林,天天也就寫點書什麼,晉系的人也沒有任何不臣之舉動,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大把年紀,蔣介石沒有必要再去趕盡殺絕。

桂系二號人物——白崇禧

民國時期的桂系就一直是老蔣的“眼中釘,肉中刺”,桂系一直是蔣介石政府中最大的倒蔣派,有好幾次他們都逼蔣下臺,白崇禧作為桂系的二號人物他在大陸因為有兩廣作為支持不好動手,到了臺灣以後自然會受到蔣介石的迫害了。再加上白崇禧此人本身政治才能就低,當初李宗仁離開的時候就告訴他“必要時刻一定不能去臺灣”,可惜他不聽。



白崇禧還有一點就是李宗仁,李宗仁作為中華民國的前總統,逃離大陸沒有去臺灣而去了美國,他在美國一直做著倒蔣的事情。蔣介石在臺灣用白崇禧威脅李宗仁的時候,白崇禧還有一點作用,但到了李宗仁回到中國大陸以後,白崇禧的作用就沒了,自然蔣介石也要對他下手了。



一樹梅花一放翁

大奇兄出山了!

說到閻錫山與蔣公,他倆曾在同學在日本共同留學一起學過軍事,並且同時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因此他倆關糸也算知友。至於白崇禧與李宗仁所代表桂糸俗稱'李白'可與蔣公之間產生多次摩擦,始得蔣公二次下野,全與桂糸有直接關糸。但蔣公始終以愛才,用才,惜才的方式善待白崇禧。也很欣賞他的智慧!

當蔣公退守臺灣後,李宗仁以代總統名義而不去臺灣而跑到美國做寓公。這真是考驗白崇禧的政治智慧。

白崇禧曾發密報給蔣公並表明自己政治態度:我將跟隨你去臺灣!同時,將說服李代總統回臺灣!確實白崇禧說到做到,三番五次勸李代總統回臺灣,可沒想到老李回到大陸。而白崇禧誓言絕不回大陸,而不做統戰之工具。蔣公在這點上所認可小諸葛做事漂亮,而不計前嫌。所以說蔣公為難白崇禧也只是道聽途說罷了,從這一點上,他的家人白先勇可以證明!


更何況作為基督徒的蔣公,他年青時侯的鋒芒隨著自己老矣已開始純化,他信奉上帝后,而感到自己是有罪的,將必須寬恕別人!

蔣公去了臺灣後,進行全方位政治經濟軍事的整肅,而成立總統戰略顧問委員會。以退休方式把他所有在大陸政見不合者全部交出兵權,財權,人事權,而靜心地養老!其中包括陳果夫,陳立夫,何應欽,閻錫山,白崇禧等等!


大奇兄

先問是不是,再說對不對。

蔣介石赴臺後並沒有所謂的難為白崇禧啊。

蔣介石在大陸時期就在幹所謂“行政統一”的事,就連陳毅元帥在內部報告裡也說,解放戰爭時期桂系老兵都知道如果他們打仗打輸了“沒有飯吃”,蔣介石為把他們打散整編掉。

蔣介石這麼做對不對可以討論,但是這件事在大陸時期已經開始做了,並不是到了臺灣後突然難為誰誰誰。

至於說蔣介石派人監視白崇禧,白先勇先生也早就澄清過,說確實蔣介石派人跟著他們,白崇禧還給蔣介石打過電話,蔣介石和陳誠都坦誠的告訴他,這是必要的保護措施,陳誠還表示不僅白崇禧是這樣,他做“副總統”也是如此,也是有人跟。

不管這個解釋是不是真的,至少蔣介石和陳誠是把這件事攤在臺面上說,白崇禧也表示接受了的,怎麼說為難他呢?

至於盛傳白崇禧被蔣介石毒死這件事,人家親兒子早就不止一次說過,這種說法是不負責任的,他爸爸是正常死亡的,大家可以想想,假設真是蔣介石毒死白崇禧,這件事就算當年不能說,現在總能說了吧,可是白先勇到現在依然堅持自己父親是突發疾病去世的。

說真的,相比在美國花光積蓄的李宗仁,白崇禧、閻錫山這些人在臺灣不能說高官厚祿,至少也是衣食無憂,出入有隨從,有警衛,有汽車。

從1920年代開始,白崇禧也好,閻錫山也罷,算得上蔣介石死對頭,但是他們到了臺灣 ,蔣介石不說厚待他們,至少也給了他們相應的待遇。


蘭臺

閻錫山的晉綏軍,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軍,可以說是國民黨內實力最強的兩支地方勢力!

閻錫山曾經聯合馮玉祥發動過中原反蔣大戰,當然結果是慘敗!之後蔣閻之間雖有摩擦,亦無傷大雅。

白崇禧聯合李宗仁,曾三次逼迫蔣介石下野,白崇禧更是力挺自己的老大哥李宗仁當總統。蔣介石說過:李宗仁和白崇禧不光要他的江山,還要他的命!

相對於閻錫山,蔣介石對於白崇禧更是恨的牙癢癢。當年還沒有敗退臺灣之際,白崇禧手裡有兵,蔣介石奈何不了他。到了臺灣,白崇禧光桿司令一個,肯定是被蔣介石秋後算賬。

當然,蔣介石並不是沒有難為閻錫山。閻錫山在臺灣一年不到,基本也就結束了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不用說,幕後的黑手肯定是蔣介石。1950年時,閻錫山發現蔣介石把自己手下的人都替換走之後,一怒之下辭職來逼蔣介石,沒想到蔣介石順水推舟,同意!

辭職後的閻錫山倒也過的蠻愜意,徹底脫離了政治,寫寫書,練練字,養養花。蔣介石也沒有太多為難閻錫山,算是安度晚年,直到1960年去世。


不過白崇禧就沒那麼舒服了。到了臺灣之後,蔣介石也是逐步邊緣化了白崇禧,基本上沒有什麼實權官職給到白崇禧。

可惜白崇禧白瞎了小諸葛的稱號,明知道蔣介石已經邊緣化自己,卻不知道辭職,掛著一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蔣介石擺佈。

蔣介石並沒有就此放過白崇禧,甚至在白崇禧的府邸旁邊建立派出所,嚴密的監視白崇禧的一舉一動,這樣的日子想必也不好過。1966年,白崇禧死於心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