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远东的中国和日本差不多是欧亚大陆上最后才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地区。

为什么呢?

个人以为,原因如下:

一、远东地区是欧亚大陆上距离欧洲最远的地区。

否则也就不叫“远东”了嘛!

举个例子来说,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直接与欧洲接壤,自然容易受到欧洲诸国的思想文化、工业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影响。

再看看欧亚大陆的地图,中国的北面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挡着,西南面有青藏高原隔着,原本就是孤悬于其他文明之外之地,有点儿类似于独立发展的文明。

日本呢?四面环海一岛国而已,原本受中国影响最大。既然和欧洲各处欧亚大陆两端,要说受到欧洲影响,按距离来说也应当排到最后——鞭长莫及嘛!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1750年的世界,欧洲列强已经到了中国的家门口,不过还不敢动武。)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世界地形图,在古代,中国被北面的西伯利亚和西南的青藏高原隔离开来,保护的很好。)

再多说几句:

哪怕是到现代交通已经发达便利的多的现在,一些相隔遥远的不怎么重要的国家之间,估计也不会有太多的交往。

比如:蒙古和非洲的马里,或者中亚的塔吉克斯坦和南美的玻利维亚,这两对国家之间能有多少交集呢?相互之间恐怕都不会有什么人员往来。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感兴趣者请瞪大眼睛找找上面说的两对国家吧,哈哈!)

二、中国和日本是统一的国家,难以分而治之,且当时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和日本,在欧洲的触角终于延伸到想触碰和敢来硬的之时,大体上都处于统一的状态。中国当时是清朝,日本则长期被幕府统治。

还有不约而同的一点是:当时的中日两国都实行强硬的闭关锁国政策。

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清乾隆帝画像。一方面,他兢兢业业且非常能干;另一方面,他大兴文字狱,并且极其自负加无知,拒绝一切变革,称英国是蛮夷之国。)

中国的清朝是由满族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为了保持满族统治的稳定,一直实行愚民政策和残酷的“文字狱”,这样才便于钳制老百姓的思想,而闭关锁国则是防止外来思想影响的最好方式。

另一方面,满族统治阶级盲目自大,自以为“天朝上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哪里有什么需要和你们外国人交流的?反倒是你们洋人很是需要我们的丝绸和茶叶。

再者,卷毛、鹰钩鼻子、蓝眼睛等特征和我们泱泱大国的臣民相比相貌上也相差太大,看上去就让人感觉不舒服啊!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就是鹰钩鼻子,这种鼻子好看吗?)

于是乎,清朝时期中国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唐宋时期,也不如明朝。

日本的幕府很早之前就对外来的天主教非常反感,后来干脆把国门一关,不想和外国有多少往来了。

这样一来,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想入侵或者渗透就不那么容易了。

没办法,凡是与外国人的联系差不多都在官府的严格监督之下,而官府对“老外”又是那么警惕,这让想吃肉的欧洲人简直无从下嘴啊!

如果再细分一下,在欧洲人眼里,中国是块大肥肉,但是块头大、骨头硬,因此不好惹。日本呢?小小岛国,资源贫乏,老百姓也穷,想做生意发大财的欧洲人看不上啊!

后话

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前,任何一个欧洲强国的实力也没有对中国占据压倒性优势,所以,他们只好忍着、等着。

等到1840年左右,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印度经营的也差不多了,这才敢于对古老的中国动用武力。即使是动武,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中国,英国议会也吵吵嚷嚷了好几天,最后才以9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决议,派海军前往中国沿海“找事儿”,也就是挑起了“鸦片战争”。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和日本直到最后才被欧洲敲开了大门?

(鸦片战争示意图)

1853年,美国的佩里舰队跑到日本那里,直接要求日本开关通商。日本惧怕美国的坚船利炮,被迫同意。此事史称“佩里叩关”。

就这样,中日两国先后被洋人影响,在屈辱中逐步打开了国门,开始了近代的图强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