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避免損失,贏利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

當我確認什麼才是公司高價值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說,它有助於改善公司的績效,或是有利於公司完全區別於其競爭對手,這就是公司的價值。你可能對其視而不見,但是它卻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為企業創造價值,並使企業在競爭中出乎其類而拔乎其萃。

02

我們一直貫徹價值投資,這不僅體現在投資方法上,還影響到我們怎樣看待投資。塞思·卡拉曼說,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價值投資讓我們養成一種思維模式,市場的波動對我們不但不構成威脅,反而對我們有利,我們就是要從中找到便宜貨。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更容易說服自己買入便宜的品種,而不是高估的。

03

塞思·卡拉曼論下跌:證券是公司的部分權益,若你擔心會由60 跌至50 或40,自然不會繼續買入,而若你知道這些權益是被保證,將來會回到80,甚至100 以上,則下跌得越多,吸引力越大。當然你需要考慮其價格,但只要你確定自己的分析不是一時樂觀,能經得起各種經濟環境的壓力測試,一時的下跌不會讓你恐慌。

04

卡拉曼論避免群體性思維:我們都會帶有某種傾向性或者偏見,比如我們對經濟和市場持悲觀態度,但是投資者或者機構一定首先在一件事情上做出抉擇:究竟是要保證在牛市中賺大錢,然後時不時在有些年份虧錢;還是保證在暴跌時不承受巨大損失,而牛市時不過分貪婪呢?我們Baupost基金顯然選擇了後者。

05

邁克爾·波特有一句這樣的名言:“一個企業的未來決定於這個企業所處的行業特徵,只有那些有利於成長的行業才有可能孕育出好的公司。同時,企業的未來成長還決定於這個企業在其所處的行業中的地位,如果一個企業所處行業的地位明顯處於劣勢,那麼行業再好也不行。”

06

在不好的年景裡要做到三個“儘可能”:儘可能不發生極端的波動;儘可能不要發生難以補救的巨大損失; 儘可能更努力地工作。 霍華德·馬克斯說,“如果你能避免損失,贏利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從長期講,我強烈感到僅僅追求高於平均的業績水平,在艱難的日子時保護好絕對的結果,經過證明這會比追求全壘打更有效。”

07

安東尼·波頓早就意識到,PEG比率更是增長的領域而不是價值投資的領域。一個每年以五倍的市盈率收入增長5%與一個每年以十倍的市盈率收入增長10%或20%,其中都有同一PEG,都具有同樣的吸引力,但是我會選擇五倍的市盈率收入增長5%的標的。

08

霍華德·馬克斯相信,如果你用盡可能少的錢買入有價值的東西,你就可以規避大部分風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獲得相當好的收益率。他不光用這樣的理念買股票,還以同樣的理念買陷入困境公司的證券及牽扯到併購公司的股票。陷入困境公司的證券指公司已停止付息,其債券以遠低於面值的價格在市場上交易。

09

有人問大衛·溫特斯最大的錯誤是什麼?他答:沒有全面意識到在類似超市這樣的行業中定價能力惡化得那麼迅速。沒有意識到像沃爾瑪這樣的公司對超市行業帶來的影響。教訓是如果別人開始用一種不同的業態運作,你必須高度警惕。你必須計算該公司業務是否大幅惡化,因為它的價值並不像你原來判斷得那麼高。

10

彼得·德魯克指出,成長型企業的成功依賴於它在一個小型領域中的優先地位,主要是佔領市場中的某一個細分領域,儘量避免受到競爭和挑戰,在大企業的薄弱地帶發揮自己的專長,爭取在一些特殊的產品和技術上成為佼佼者,逐步積累經營資源求得發展。

11

隱形冠軍企業一般都是高度關注遠離大眾視野的行業領域,“多做少說”或“只做不說”,從而避免了更多的企業加入行業加劇競爭,延長了產品的生命週期,同時也不易受外界影響,更有利於從容決策,穩步發展。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12

不論一個市場多麼小,肯定會出現一個領跑者。隱形冠軍企業所從事的並非都是技術門檻比較高的行業,被模仿的可能性相當大,因此它們需要專注於本行業的創新,創新塑造了隱形冠軍的核心競爭力,在小產品上做文章,保持對利基市場的高度專注,不盲目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