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五體書法都有一個產生、鼎盛、傳承的過程,才成為一整有序的歷史書法史。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唐·顏真卿《讓憲部尚書表》

行書的產生

行書約產生於東漢晚期,相傳為劉德升所創。從出土資料來看,西漢早期隸書已流露出近似於行書的趣味。東漢中晚期《熹平元年陶瓶》和《公羊傳磚》中的文字,帶有章草的波挑,除部分筆意還摻雜隸意外,很接近魏晉時期較為成熟的行書。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北宋·米芾《苕溪詩卷》 小

行書的鼎盛

魏晉時期的行書筆法逐漸完善,表情達性的功能進一步強化,成為名士們寄情抒意的重要方式。魏晉時期是行書發展的成熟期,典型代表是王羲之、王獻之、王珣等琅琊王氏書家群體。王羲之創造了一種俊逸流便、秀潤典雅的新書風。他的代表作《蘭亭序》娟秀規矩,清雋明潔,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姨母帖》遒勁朴茂,《快雪時晴帖》厚實又不失靈動,《喪亂帖》筆致流美,這些存世墨跡雖為唐人摹本,卻又不失風神,乃學書者重要的臨習範本。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王獻之在王羲之的基礎上趨時新變,變易草體,開創了婉轉妍美的行草書風。他的代表作《鴨頭丸帖》(傳)筆意恣肆,墨趣橫生,《地黃湯帖》法度謹嚴,縈帶自然。王珣《伯遠帖》方筆逸緻,風雅靈秀,由此可遠窺晉人遺韻。此外,在後人的一些刻帖如《淳化閣帖》《大觀帖》中,收錄了不少“二王”法帖,亦可取法。

行書傳承歷史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行書名品》上冊目錄

晉·王羲之

《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

《姨母帖》

《大道帖》

《二謝帖、得示帖》

《喪亂帖》

《孔侍中帖》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

《集王聖教序》

晉·王獻之

《廿九日帖》

《鴨頭丸帖》

《中秋帖》

《東山松帖》

《鵝群帖》

《地黃湯帖》

《舍內帖》

晉·王珣

《伯遠帖》

唐·歐陽詢

《卜商讀書帖》

《仲尼夢奠帖》

《張翰帖》

唐·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

唐·陸柬之

《文賦》

唐·李世民

《溫泉銘》

唐·李邕

《麓山寺碑》

《雲麾將軍碑》

唐·李隆基

《鶺鴒頌》

唐·李白

《上陽臺帖》

唐·顏真卿

《祭侄文稿》

《爭座位帖》

《讓憲部尚書表》

《祭伯父帖》

《湖州帖》

《劉中使帖》

唐·柳公權

《蒙詔帖》

《謝紫絲靸鞋帖》

《聖慈帖》

《伏審帖》

《奉榮帖》

《辱問帖》

唐·杜牧

《張好好詩》

五代·楊凝式

《韭花帖》

跋《盧鴻草堂十志》

北宋·李建中

《貴宅帖》

《土母帖》

《同年帖》

北宋·蔡襄

《山堂詩帖》

《澄心堂帖》

北宋·蘇軾

《黃州寒食帖》

《赤壁賦卷》

《洞庭中山二賦》

《新歲展慶帖》

《人來得帖》

《李白仙詩卷》

《渡海帖》

《致子厚帖》

《獲見帖》

《東武帖》

《一夜帖》

北宋·黃庭堅

《寒山子龐居士詩帖》

《青衣江大字題名卷》

《松風閣詩帖》

跋《黃州寒食帖》

《經伏波神祠詩》

《贈張大同書卷》

《苦筍賦》

《致景道十七使君書》

《糟姜帖》

《山預帖》

《教審帖》

北宋·蔡京 

跋《鶺鴒頌》

跋《千里江山圖》

跋《雪江歸棹圖》

《宮使帖》

《節夫帖》

北宋·米芾

《吳江舟中詩卷》

《蜀素帖》

《苕溪詩卷》

《研山銘》

《拜中嶽命帖》

《多景樓詩帖》

《臨沂使君帖》

《留簡帖》

《紫金研帖》

《行書三帖》(張季明帖)

《行書三帖》(李太師帖)

《行書三帖》(叔晦帖)

《向亂帖、盛制帖》

《春和帖》

《伯充帖》

《篋中帖》

《張都大帖》

《致希聲尺牘並詩》

《值雨帖》

《彥和帖》

《珊瑚帖》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行書名品》下冊目錄

南宋·張即之

《杜甫詩卷》

南宋·米友仁

《瀟湘奇觀圖題跋》

南宋·陸游

《自作詩卷》

《懷成都十韻詩卷》

南宋·吳琚

《急足帖》

《稟報帖》

《壽父帖》

《觀李氏譜牒帖、焦山題名帖》

元·鮮于樞

《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元·趙孟頫

《前後赤壁賦》

《行書歸去來辭卷》

《洛神賦》

《心經》

《止齋記》

《蘭亭序》十三跋

元·張雨

《獨游龍井方圓庵卷》

元·柯九思

題《唐人臨王右軍帖》

《上京宮詞》

元·康裡巎巎 

跋《趙松雪長清靜經》

《奉記帖》

元·楊維楨

《竹西草堂記題卷》

《行書詩卷》

跋《張雨自書詩冊》

跋《龔開駿骨圖卷》

《夢遊海棠城記》

《城南唱和詩卷》

《遊仙唱和詩》

元·倪瓚

《行楷書淡室詩》

題《虞山林壑圖》

《山水書畫合璧卷》

《幽澗寒松圖》

《容膝齋圖》

明·祝允明

《歸田賦》《樂志論》

跋《蜀素帖》

《行草書手札》

《洛神賦卷》

明·唐寅

《行書落花詩冊》(節選)

《七律四首詩卷》

明·文徵明 

跋《劉中使帖》

《赤壁賦》

明·王寵

《西苑詩》

《章簡甫宿山齋二首冊》

《雅宜山人詩翰卷》

《訪王元肅虞山不值詩卷》

明·徐渭

《女芙館十詠》

《雨中醉草詩冊》

明·董其昌

《樂志論》

《東方朔答客難》

明·張瑞圖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冊》

明·黃道周

《自書詩卷》

明·倪元璐

《書畫合璧卷》

《郊行詩冊》

清·王鐸

《自書石湖等五首詩卷》

《王維五言詩卷》(節選)

《蘇侍御頌》

《贈張抱一行書詩卷》

《奉龔孝升書卷》

《行書五言律詩卷》

清·傅山

《丹楓閣記》

清·八大山人

《臨興福寺半截碑》

清·何紹基

《金陵雜述四十絕句》

《山谷題跋語四條屏》

清·趙之謙

《致夢惺札》

《吳鎮詩》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三年即可參加行書國展

《行書名品》上下

以上是我國古代行書的發展軌跡。學習行書,應當以古代經典法帖為範本,選好與自己筆墨性情相適應的法帖,仔細揣摩,深入研究,“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務必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心手合一”才能“心手雙暢”。既能專精一家,也要融合眾長,“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

書法學習行書不能亂,要按一定的順序臨摹,汲取眾家之長,化為我用,下苦工三年參加行書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