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在隴東南的蒼茫大地上,有一座城市靜臥在秦嶺腳下,千百年來,她潤物無聲,卻成為了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她不事張揚,卻承擔了推動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光榮使命——她,就是天水。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不同於京滬的富貴繁華、蘇杭的溫婉沉靜,也有別於西安、蘭州的粗獷豪放,天水有著另一種風格的美,卻也是獨具韻味的美,那便是從每一寸肌膚所透露出來的像百年陳釀一樣散著芳香的成熟之美。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天水的美是古老厚重的。天水原名“邽縣”,後改為天水。是源於“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相傳秦末漢初,邽縣遭逢大旱,民不聊生,突然一天夜裡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乾涸的土地上裂出一條大縫,天上河水傾瀉而下注入縫中,形成了“天水湖”。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知道了,他就下令把新設的郡建在邽縣北城的湖邊,命名“天水郡”,天水便從此得名。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其實,在天水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天河注水”只是其中一個短小而精彩的篇章。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使來到天水的人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古老與厚重。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走進天水,註定就是打開一部豐富的先秦三國史。秦始皇祖先在此生存繁衍、發跡壯大,諸葛孔明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智收姜維的三國舊事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來親身領略。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五大文化領略天水人文魅力

1

伏羲文化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以伏羲時代為標誌,中華民族從矇昧跨入了文明的門檻。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造書契、創樂器,一系列的發明創造,猶如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天水的文明史是從伏羲開始的。大量的史籍文獻和現代考古成果無可爭辯地證實——伏羲的誕生地“古成紀”,其中心就在今位於黃河流域渭水上游的天水市境內。天水境內出土的兩件珍貴罕見的人面鯢魚(原始龍)彩陶瓶與伏羲“人首蛇身”(龍身)驚人的相似;對照著名的秦安大地灣遺址,都為天水即“羲皇故里”作了最好的詮釋,也充分展現了這一地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天水麥積區三陽川畫卦臺,自古傳為伏羲畫卦之地,形勢獨特,山川風水的天然造化與伏羲先天八卦完全吻合,因此而被臺灣著名易學家張淵量譽為“天心山”。沿卦台山對面渭河支流葫蘆河逆流而上,在秦安大地灣附近的五營、隴城一帶至今留存著以伏羲女媧風姓命名的風谷、風臺、風塋及和他們事蹟相關的媧皇村、龍泉村、鳳尾村等地名。傳說女媧生於風臺,長於風谷,葬於風塋。據《水經注》,隴城女媧祠最晚建造於漢代。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宋代,卦台山伏羲廟即成規模。元代,專設廟田,一年二祭成為定製。明代,秦州伏羲廟成為朝廷指定的全國性的祭祀中心。為崇敬起見,每年由官府主持,一年二祭,祭文則是由禮部特製的《部頒太昊廟祭文》,祭祀規格非常之高,乃至遺風餘韻一直沿襲到近現代。

如今的伏羲廟,古柏蒼翠,殿宇雄偉,不僅是天水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現代人的精神守望之地。祭祀伏羲已成為天水城鄉人民群眾必不可少的文化娛樂活動。從1989年開始,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由地方政府主持和民間相結合舉辦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藝術節,2005年,伏羲祭典升級為省級規格,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著伏羲文化旅遊節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祭典、文化交流、商貿洽談等活動融為一體,使天水成為海內外龍的傳人尋根問祖的聖地,也為促進天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2

大地灣文化

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想看1000年前的中國就去西安;如果想看8000年前的中國就去大地灣。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大地灣文化是以大地灣遺址為中心的史前文化。遺址位於秦安縣東北45公里處五營鄉邵店村東,處在隴山西側葫蘆河支流清水河與閻家溝溪水交匯處的第二、第三級臺地和相接的緩坡山地上。遺址南依山丘,北傍河川。東起高崖溝,西至閻家溝,南跨長蟲梁,北臨清水河畔。其主體部分約55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文化層厚約1~3米。1978-1984年,甘肅省文物工作隊對大地灣新石器時代遺址進行連續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1.38萬平方米,共清理房址241座、灰坑378個、窯址35個、墓葬76座、壕溝9條,出土各類文物8000餘件。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大地灣遺址是甘肅省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以分佈面積大、文化內涵深、延續時間長而著稱,是我國重大史前考古發現之一。考古界普遍將“大地灣一期遺存”所代表的考古學文化稱為“大地灣文化”或“大地灣一期文化”。1985年12月,甘肅省秦安縣大地灣文物保管所成立。1986年11月,在F901房屋遺址上建成一座保護大廳,配備專人進行管理。1988年1月,國務院公佈大地灣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將大地灣遺址被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3

先秦文化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發展壯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組織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早自商末迄於春秋初年,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秦人在天水興起並建國,伴隨這一進程而產生和形成的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關中秦文化是天水秦文化的後續)。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這一文化的空間範圍大致以現天水轄區為中心,還包括周邊一些地區。因而,對天水秦文化的記述,作為一個整體,必然涉及今天水市以外的區域。天水秦文化既是伴隨秦人崛起而興盛於關中的秦文化之源頭,也是古代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標誌,所以,它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和天水地域文化的形成演變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遊牧文化和中原華夏文化之長,從而形成的一種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據《史記·秦本記》記載,商末周初,秦人先祖中譎“在西戎”,保西垂”從而開始了秦人,秦族和秦文化的舉起,中商後經14世,歷時約300年,早期秦人在其歷代先主的率領下,與西戎各族雜居,以保衛西周門戶而示得承認和發展。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在這一過程中,秦人慘淡經營,幾度榮衰,不惜失地亡君,終於由附庸而大夫,由大夫而諸候,逐漸強大起來,被人華夏文化所認同,秦人在迴歸華夏文化的艱苦奮鬥過程中,一方面積極從先進的中原華夏文化中吸收養料,促進了自身社會制度的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又能在同戎人的頻繁接觸中,融西戎遊牧文化中膘悍勇敢,長於騎射征伐的風格。為天水“羌戎文化”注入了富有活力與創造性的新鮮血液。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4

三國文化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割據稱雄,因天水戰略地位的重要,一些帝王將相,軍事首領在這裡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活劇。天水關是三國古戰場之一,位於天水市西南45公里處。“天水關”又名“收姜維”,描寫諸葛亮受劉備託孤重任,決心出兵伐魏,先攻取了安定、安南兩城,擒住魏國駙馬夏侯懋,又假冒夏侯之名向天水求救,另外又命趙雲乘虛攻取天水。守將馬遵信以為真,部下姜維卻識破此計,反而打敗了趙雲。諸葛亮愛姜維之才,探知姜事母甚孝,故意先攻薑母所居之冀城,以騙姜維救援,並暗遣魏延假扮姜維攻打天水。馬遵中計,果然疑心姜維,等姜回兵,閉門不納。姜維進退無路,只得歸降了諸葛亮。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維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數家珍的故事,都發生在天水。街亭位於天水市秦州區東北100公里處的秦安縣隴城鎮,是歷史上一處重要的軍事關隘。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派大將軍張郃率軍西援抗蜀,雙方爭奪的焦點即街亭。這裡至今還有“亂骨堆”、“大營”、“常營”、“萬人墳”等戰爭遺存,並有弩機、馬刺等遺物出土。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失街亭”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敘說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的故事。街亭究竟在什麼地方?歷來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經洪亮吉、范文瀾等史地學家和研究《三國演義》的專家考證,確認街亭即在今天水秦安縣東北部。具體處所,如《秦安縣誌》所述,即今日之龍山——“斷山,其山當略陽之街,截然中處,不與眾山聯屬,其下為聯合川,即馬謖覆軍之處。乾隆14年,秦安知縣蔣允嫌其名不祥,改稱龍山”。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現今龍山腳下的秦安隴城鎮即為當年的街亭。隴城鎮位於距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的一條寬約2公里、長達5公里左右的川道北段開闊處。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由於鎮西河谷中雄峙八方的龍山,山高谷深,形勢險要,又有清水河擋道,關隴往來只有通過固關峽,翻越隴板;沿馬鹿一龍山——隴城鎮一線行走,是由長安到天水唯一較坦蕩的路徑。漢時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南大道。歷代兵家均視為進可攻,退能守的軍事要衝,成為群雄角遂的古戰場。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今日隴城鎮,古街亭的遺蹟已難找尋,昔日當街的泉亭,泉在亭毀。只有西北2.5公里的薛李川中,發現的一張鑄有“蜀”字的弩機,現存甘肅省博物館內。當年馬謖駐紮的拔地2側多米,方圓數千平方米,頂部能容萬人,形似農家麥草堆的麥積崖;仍鬱鬱蔥蔥地屹立在隴城鎮南面,成為當年戰事的見證。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此外在天水的三國遺存還有大門道、諸葛軍壘,名將姜維墓冢等遺蹟,無一不是三國文化的昭示。三國文化是天水歷史厚重的一頁,也是天水歷史極富盛名之所在。

5

石窟文化

如果敦煌是一個壁畫宮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藝術陳列館。本來,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一樣,都因山石疏鬆,不宜在岩石上精雕細鏤,全以泥塑和壁畫等藝術形式來宣揚佛教思想和佛經內定,但因麥積山一帶陰溼多雨,地震比較頻繁,原來的壁畫大多已經剝蝕殆盡,所以麥積山石窟主要以精湛優美的泥塑著稱於世。這些未經窯燒的泥塑像雖經千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既不潰散,也未龜裂,堅如陶、油光發亮,仍不朽壞,實屬難能可貴。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國盛行,這也是中國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獨創。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仙人崖石窟位於天水市東南65公里處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麥積山石窟的東北方向,因有仙人點燈指路的傳說,被認為是仙人集聚之地而得名。現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廟。仙人崖由三崖、六寺、五蓮山組成,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間,及北魏、宋、明、清各代塑像197尊,壁畫83平方米,永樂年間的珍貴銅佛像5尊。仙人崖三崖中,以西崖面積和佛殿數量為最,14座殿宇內有唐、宋、明、清各代佛像100多尊,藝術價值極高。仙人崖地勢險要,以石巖洞、獻珠峰、南天門、寶蓋山千佛崖最為典型,奇山、秀水、綠樹、野花相映,涉足其間,確有身臨仙境之感。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拉稍寺又名大佛崖,是武山水簾洞石窟群所包括的顯聖池、拉稍寺、千佛洞、水簾洞、三清洞5處名勝景觀之一,坐落在天水市武山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的鐘樓山中。與水簾洞隔山相對,為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遲迥所建,寺內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藝術作品。在一塊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達四十餘米的釋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為壁畫,現存部分極其珍貴。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兩旁是手持蓮花躬身肅立的脅侍菩薩。佛坐蓮臺上,鐫有獅、鹿、象3排,上層6獅,中層9鹿,下層9象,周圍諸多佛龕佇立著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築風簷以蔽風雨,簷端雕刻飛雲走獸,懸掛銅鈴,微風過處,叮噹作響,它的整個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跡,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實屬罕見。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甘谷大象山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城郊五華里處。山巒正看如旗,橫看如龍,因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有一石胎泥塑大佛而聞名。甘谷大佛石窟造像可遠溯至北魏,具體年代無從稽考。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現存釋迦牟尼大佛像始鑿於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趨完美。大佛身高23.3米,腰闊10.4米,結跏跌坐於蓮座之上。窟頂呈圓拱形,左右兩側有殘存懸塑,塑有菩薩、達摩、飛天和捲雲、蓮葉。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有長長的走廊,廊上窟龕相連,現存22個窟龕,大部分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像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國內罕見。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八大景點詮釋龍城天水真顏值

1麥積山

深秋時節為最佳旅遊時間,紅楓滿山,如果遇上濛濛細雨天,正好可以看見麥積煙雨,猶如人間仙境。春天麥積山春意盎然,文景並茂,桃花燦爛。夏季麥積山內樹蔭繁密,為避暑最佳去處。冬天淡季,人少,聽導遊慢慢講解,細細感受石窟的美。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2玉泉觀

玉泉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隨山溝、崖壁、臺地而建。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虎、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側邊有雷祖廟、三官殿、諸葛祠、託公祠、三清閣、選勝亭、靜觀亭、蒼聖殿、玉泉井。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神仙洞傳為元代陸、馬二真人羽化處。三清殿樑上墨書題記“明嘉靖叄拾陸年歲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叄拾柒年建”。玉泉觀內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傳為蘆、梁、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內藏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草書四帖,-五言絕句四首,筆法蒼勁圓渾,質樸豪放,觀者無不為之而讚歎。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3南郭寺

南郭寺,位於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佔地5.7公頃。這裡樹木蔥蘢,古柏參天,風景優美,鳥語花香,為天水的八景之一,譽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為歷代詩人墨客覽勝之地。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寫下一百餘首讚美詩,其中"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的一首傳神入化,故此,古往今來,更加引起人們對它的遊興和嚮往。其東側山勢險要處,建有觀景亭,遊人登高遠眺,天水市全景盡收眼底。此外,南郭寺揹負的山坡之上,有一片在古城天水範圍內唯一的天然白楊林,鬱鬱蔥蔥,為寺院增添了綠色和生機。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4鳳山風景區

秦安縣鳳山風景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鳳山上,主要有鳳山森林公園、泰山廟、青蓮唸佛堂三部分組成。2013年9月25日,秦安縣鳳山景區經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定,評定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2015年12月31日,甘肅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現場檢查評分、專家評分和公示,天水市秦安鳳山景區等10家景區達到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現予批准。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5武山水簾洞

水簾洞在形似斧劈的試斧山東側之峭壁上,是一個約50米長,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當雨季,洞頂、洞壁泉水、雨水一齊湧出,洞簷流水如注,恰似珠簾掩門,故得名水簾洞。洞內有四聖宮、觀音寺、南殿、菩薩殿等多座建築,各殿、臺、亭、閣依自然巖洞有開有合,錯落有致,工藝精巧。其中尤以菩薩殿最為高大華麗。該殿上下兩層,下層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見底;上層橫匾大書“西山暮雨”四字,內塑當地民間傳說中的麻線娘娘;水簾洞的崖面上保存著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畫。整個洞內樓臺、泉石、雕塑、畫像相輝相映,大有天然佈景之趣。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6仙人崖

距麥積山景區15公里,位於天水市北道鎮東南45公里的朱家後川。相傳此處過去常有高人隱居於此修行,故名仙人崖。仙人崖景區由三崖、五峰、六大寺組成,寺觀修建於峰頂或飛崖之下,知名景點有“仙人送燈”、“淨土松濤”、“仙水湖光”等,其景色兼具北方的雄奇和南方的秀麗,景景相連,猶如仙境。其中位於朱家後川的淨土寺,是天水最有名的佛教淨土宗寺院。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7石門山

位於甘肅天水市北道區東南方向50公里的隴南山區。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條小路聯接南北兩峰,且南北峰之間的聚仙橋下石壁上,有一大方形黑渾圈,狀若門楣 ,故名石門山。距天水市北道埠50公里。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條小路連接南北兩峰,兩峰對峙形成一道天然石門,故名石門山。石門山景色壯美,有小黃山之稱。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8曲溪

曲溪位於天水市北道東南方向,距離火車站60公里,距麥積山東南約二十公里。景區內山幽林靜,山崗上霧繚粼粼,純自然風情極濃。那裡清清溪流,九曲十八灣,一步一景。河石、草坪、沙灘、湖光、林木交相輝映,置身其間,如在畫中。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附:天水市國家A級旅遊風景區名錄

五大文化八大景區,這才是龍城天水的底蘊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