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東一路29號:一棟“純法蘭西式”建築的自述

嗨,大家好!如果您是“阿拉”上海人,或是曾到申城旅遊觀光的朋友,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外灘(“中山東一路”)。在這裡,您能看到20多棟風格迥異的中外建築,譬如上海總會、怡和洋行、友邦大廈,又如中國銀行大樓、匯豐銀行大樓、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那麼,您必定見過我!

什麼,我是哪位?嘿嘿,不瞞您說,我也是這20多棟大樓中一員,而且還是滬上少有的“純正”法國式建築!按照這個“提示”,估計廣聞博識,而且懂點建築知識的朋友,已能猜出我是誰了。好,那就不賣關子了,我名叫“東方匯理銀行大樓”,自1914年起,一直紮根於外灘29號,從未有過“動搖”。

  

上海中山東一路29號:一棟“純法蘭西式”建築的自述

上海中山東一路29號:一棟“純法蘭西式”建築的自述

估計很多朋友不解,我身上明明掛著光大銀行的“牌匾”,怎會與東方匯理銀行扯上關係?其實,只要您在而今的中山東一路29號光大銀行正門右側湊近點看,就能發現一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989年9月25日公佈,市文明管理委員會立”的銘牌,上書“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優秀近代建築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即可明白我所言非虛。這裡頭呀,真的藏著一些年代久遠的故事。下面,就請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容我將年輪的時針使勁往回“撥幾撥”。話說1889年,法資東方匯理銀行(1875年,法國政府為拓展和加強對法屬印度支那的貿易和經濟控制,而特許設立的海外殖民地銀行)“遠渡重洋”,來到“上海灘”,於法租界內設立分行,開辦存款、放款、貼現、匯兌、買賣證券等業務。在其入滬之前,外灘29號這塊地皮,被華俄道勝銀行和東方匯理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法國貼現銀行緊緊“攥在手心”,且當時正為華俄道勝銀行所用。

  光陰如梭,轉眼到了1907年,華俄道勝銀行遷址外灘15號(現“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隨之,東方匯理銀行上海分行進駐外灘29號辦公,但因業務不斷髮展,舊建築不敷使用,該行遂於1911年將原大樓拆除重建,1914年建成新樓並投入使用。換句話說,我就是那一年“出生”的!

  接下來,我向諸位公佈一下自己的“基本資料”:我的設計師是英商通和洋行,承建方是華商懷盛營造廠,佔地面積1226平方米,建築面積2772平方米。值得一說的是我僅僅21.6米的“身高”。可別看我個頭矮,實際上,我的“內裡”只有3層(不包括夾層),這樣一來,平均層高就達到7米以上。正是這一獨到的特色,使我穩坐外灘建築平均層高“第一把交椅”,厲害吧!

  由於在矗立外灘的“萬國建築群”裡,我是唯一由法國人出資建造的“獨苗”,因此,設計師運用誇張的手筆,把我打造成了一棟帶有法國情調,尤顯和諧、勻稱、雅典、端莊風格的古典主義建築。

  具體來看,設計師用鋼筋混凝土作為我的“骨架”(建築結構),用長方形石塊疊砌成我的“外衣”(建築外牆)。在一樓中間,你會看到高大的拱門,入口門廊具有巴洛克式風格,門楣則飾以一方卷渦狀的斷山花渦漩圖案,下兩層的門窗被處理成高大的拱券,正面二三層中部有兩根通貫的巨大愛奧尼克立柱,使門窗與牆面的比例均衡。在二樓窗外,您會注意到廊式陽臺,整個牆面的窗框設計不盡相同,使均衡的立面透出一絲“寓動於靜”的藝術效果。大樓的頂部,則出簷較深,簷口飾以精緻的雕飾花紋。大樓的內部,地面與牆面都用大理石鋪砌,整個營業大廳採用玻璃天棚,有很好的採光效果。這一點,只要您從而今的光大銀行正門進入,即能切身感受。

上海中山東一路29號:一棟“純法蘭西式”建築的自述

再來說說我的“經歷”。解放後,東方匯理銀行被批准為外匯買賣“指定銀行”,一度代理中國銀行買賣外匯。而後,因外國企業紛紛撤出上海,該行業務暗淡,終於1955年停業。1956年,上海市房管局成為我的新主人(接管者),並將我的名字改為“東方大樓”,也是從那時起,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入駐進來(租用),長期在我這兒辦公。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外灘房屋置換過程中,市公安局交通處搬走了,取得使用權的光大銀行上海分行於1995年成為我的新“房客”,從此我倆和和睦睦相處至今。雖然上海分行其後遷址浦東世紀大道1118號,但仍將光大銀行私人銀行(上海)中心及外灘支行留駐外灘29號,說明這一任“房客”對我還挺滿意,讓我感覺很有“面子”。

關於我的故事,其實就這些,既複雜又簡單。說到底,一如芸芸眾生,諸如我等文物建築也只不過滾滾歷史紅塵中的一朵小浪花。

  不過,儘管今年我已104歲“高齡”,但身子骨依舊硬朗,精神依舊倍兒棒。平日裡,每天看著人們在我面前來來往往,尤其春節、國慶等節假日期間,外灘更是人流如織,時不時就有導遊舉著小旗,向團隊遊客講述歷史,介紹建築,其中多多少少也會說到我。於是,總有遊客興致盎然,舉起單反相機或智能手機,把我和周圍一干老兄弟們攝入鏡頭。而每每透過人們的歡聲笑語,以及相機按動快門的“咔嚓”聲,都會一次又一次打開我的記憶之匣,在腦海中反覆播映那一段又一段斑駁的舊日時光。

  好了,不煽情了,太肉麻了。最後奉上我的若干靚照,夠臭美吧,嘻嘻。還是那句話,誰讓俺是上海灘鮮見的“純法蘭西式”建築呢!諸位回家後,不妨翻一翻相冊,若有外灘場景的照片,沒準就能在裡面找到我的身影。

  噢對了,有空的話,請記得多來看看我,不論晴空萬里,還是風裡雨裡,我始終都在這裡,百年如一日,安安靜靜,恭候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大駕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