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一韓國的起源與覆滅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

起源於晉國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晉穆侯。曲沃桓叔庶子韓萬,因協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晉,被武公封於韓地,繁衍氏族,在晉成為門閥名卿,傳至韓康子。韓康子與魏桓子奉執政正卿智伯之命,在晉陽之戰中,討伐趙襄子。最後韓、魏倒戈,與趙合滅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從此韓、趙、魏三卿世族獨霸。然後三卿再將晉的領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為三個諸侯國,是為三家分晉。

戰國七雄一韓國的起源與覆滅

韓國前期疆域

韓國北臨魏趙,東有齊,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敵。幸而韓國以其著名的兵器--弩,為各國所畏懼。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韓國的劍也異常鋒利,皆“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前375年,韓便曾以其厲兵滅了中原傳統古國鄭國。而韓國國勢最強要數韓釐侯在位之時。他用法家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國成小康之治。申不害在韓國變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統治。在韓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開刀。果斷收回其特權,推毀其城堡,清理其府庫財富充盈國庫,這不但穩固了韓國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韓國實力大增。與此同時,大行“術”治,整頓官吏隊伍,對官吏加強考核和監督,“見功而與賞,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國家政權的行政效率,使韓國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局面。隨後,他又向韓昭侯建議整肅軍兵,並主動請命,自任韓國上將軍,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與原有國兵混編,進行嚴酷的軍事訓練,使韓國的戰鬥力大為提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為富國強兵,還十分重視土地問題。他說:“四海之內,六合之間,曰‘奚貴,土,食之本也。又說:“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號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當國富而粟多也。”因而他極力主張百姓多開荒地,多種糧食。同時,他還重視和鼓勵發展手工業,特別是兵器製造。所以戰國時代,韓國冶鑄業是比較發達的。當時就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天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的說法。 申不害相韓15年,“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幫助韓昭侯推行“法”治、“術”治,使韓國君主專制得到加強,國內政局得到穩定,貴族特權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漸趨富裕,史稱“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韓國雖然處於強國的包圍之中,卻能相安無事,成為與齊、楚、燕、趙、魏、秦並列的戰國七雄之一。

但由於地處黃河中游地區,韓國東部和北部都被魏國包圍、西有秦國、南有楚國、以及有當時已很薄弱的東周(洛陽),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在七國之中最小,屢遭列強欺凌。早年已經為魏齊之間的爭霸資本,於前341年的馬陵之戰是圍魏救韓的結果。秦楚爭霸時,秦又要挾韓魏共同伐楚。末期的韓國成了秦國和山東各國的緩衝地,苟延殘存;前262年,秦國大舉進攻韓國上黨,上黨不願被秦佔有,降於趙國,引發了長平之戰。兩場決定霸主局勢之戰都由韓國而起,充分體現了韓國被列強圍欺的困境。前230年,韓國軍隊屢戰屢敗,成為關東六國中第一個被秦所滅的諸侯國。

戰國七雄一韓國的起源與覆滅

韓國後期疆域

韓國大事記前403-前230

•前403年:韓聯同趙魏三家滅知。周初命晉大夫韓虔、魏斯、趙籍為諸侯。

•前400年:韓聯同魏趙伐楚,至桑丘。鄭圍韓陽翟。

•前394年:韓救魯於齊。

•前391年:秦伐韓宜陽,取六邑。

•前385年:韓伐鄭,取陽城;伐宋,執宋公。

•前380年:齊伐燕,取桑丘。韓聯同魏、趙伐齊,至桑丘。

•前378年:韓聯同魏、趙伐齊,至靈丘。

•前376年:韓聯同魏、趙三家廢晉靜公,分其地。

•前375年:韓滅鄭,徒都新鄭。

•前366年:秦敗韓師、魏師於洛陽。

•前362年:魏敗韓師、趙師於澮。

•前358年:秦敗韓師於西山。

•前353年:韓伐東周,取陵觀、廩丘。

•前351年:韓昭侯以申不害為相。

•前341年:韓被魏伐。齊救韓,馬陵之戰。

•前337年:韓申不害卒。

•前335年:秦伐韓,拔宜陽。

•前333年:合縱。

•前323年:韓、燕皆稱王。

•前318年: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前317年:秦敗韓師於脩魚,斬首八萬級,虜其將麿、申差於觀澤。

•前316年:侵秦,敗北。

•前314年:被秦敗於岸門,韓太子倉入質於秦以和。

•前312年:秦、韓、魏南襲楚,至鄧。

•前308年-307年:秦將甘茂破韓國宜陽,斬首六萬。

•前306年:秦以武遂復歸之韓。楚王與齊、韓合縱。

•前303年:秦復取韓武遂。齊、韓、魏以楚負其縱親,合兵伐楚,秦救楚,三國引兵去。

•前301年:秦會韓、魏、齊兵伐楚,敗楚。

•前296年:齊、韓、魏、趙、宋同擊秦,至鹽氏而還。

•前293年:韓、魏伐秦。秦白起擊敗魏師、韓師,斬首二十四萬級,拔五城。

•前291年:秦伐韓,拔宛。

•前290年:韓入武遂地二百里於秦。

•前286年:秦敗韓師於夏山。

•前284年:樂毅領燕、秦、魏、韓、趙聯合伐齊。

•前275年:秦相國穰侯伐魏。韓暴鳶救魏,穰侯大破之,斬首四萬。

•前273年:魏趙聯合伐韓華陽。秦救韓,殺魏趙兵十四萬。秦王欲令韓、魏與秦一起伐楚,未行。

•前265年:齊趙聯合伐韓,取注人。

•前264年:秦伐韓,拔九城,斬首五萬。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太行道,絕之。

•前262年:秦伐韓,拔野王。上黨路絕,韓獻上黨與趙。

•前256年:秦伐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

•前254年:韓王入朝於秦。

•前249年:秦伐韓,取成皋、滎陽,成為秦國的三川郡。

•前246年:韓使水工鄭國為間於秦。

•前244年:蒙驁伐韓,取十二城。

•前241年:楚、趙、魏、韓、衛合從以伐秦,楚王為從長,春申君用事,取壽陵。至函谷,秦師出,五國之師皆敗走。

•前233年:韓王向秦納地效璽,請為藩臣,使韓非聘秦。

•前231年:韓向秦獻南陽地。

•前230年:秦滅韓,虜韓王安,以其地置潁川郡。韓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