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原來是錯誤叫法!

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長期以來為一個名字所擾。文物部門多用“銅奔馬”,旅遊部門一般沿用社會慣用的“馬踏飛燕”,當年官方文件確定的“馬超龍雀”的標準說法反而難覓蹤影。

“馬踏飛燕”原來是錯誤叫法!

叫了多年的“馬踏飛燕”竟然叫錯了?這是許多網友看到這則新聞後的第一疑問。很多人並不知道,該標誌上的馬並非凡馬,而是神馬,即“天馬”,所謂飛燕並非燕子,乃古代傳說中的“龍雀”。照這樣考證,“馬踏飛燕”確定該叫“馬超龍雀”才對。

不過,“馬超龍雀”被錯叫成“馬踏飛燕”,也算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在這一圖形標誌中,傳遞出隨心所欲遨遊天際、中國旅遊業的騰飛、中國人蓬勃向上與豪邁進取等寓意的,並不是“馬超龍雀”的名稱,而是其昂首嘶鳴、騰空疾馳而行的形態與神韻。換言之,這個青銅雕像文物以及由其衍生的圖形標誌,叫什麼名稱並不是最重要的,像新聞所說的,“銅奔馬”“天馬”“飛馬”“銅鷫鸘馬”“馬踏飛燕”等稱謂都存在。這些稱謂,並不損害這個雕塑及其衍生標誌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不損害它的神韻與寓意。

“馬踏飛燕”原來是錯誤叫法!

反過來想想,“馬踏飛燕”為何能取代“馬超龍雀”而流行開來?“馬踏飛燕”之名不僅琅琅上口,還形象傳神、通俗易懂,容易深入人心。有不少網友覺得,“馬踏飛燕”一下子就讓人聯想到天馬風馳電掣地奔跑於雲端,一個“踏”字乃神來之筆。而“馬超龍雀”的“超”字,其表達力就弱了許多。再說,龍雀是傳說中的生物,誰也沒有見過,自然也就沒有流行的群眾基礎了。

實際上,有兩個層面的“馬踏飛燕”或者“馬超龍雀”。在學術領域,為“馬超龍雀”正名,當然很有必要,這體現了學術研究所應有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然而,在大眾傳播領域,“馬踏飛燕”已經深入人心,它所代表的意象也很明確,沒有必要費勁糾正。

這名稱那名稱,老百姓喜歡才是好名稱。既然老百姓叫熟了,也不大好改。況且我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被稱作“馬踏飛燕”許多年,並沒有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和中外交流的增進產生負面影響,因而也就不必為用於大眾傳播的圖形標誌到底叫什麼而糾結。

“馬踏飛燕”原來是錯誤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