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我们能吃到什么?

喬鬆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北方是黍稷,南方是稻谷。古代的生活方式变化比较缓慢,在春秋战国时代,依然存在这一南北差异。但是,当时已有粟、粱两种颗粒较大的种属成为北方的主要谷食。

(稻谷)

麦类的原生地是今天的中东地区的两河流域,麦类在新石器时期传入中国。到了春秋战国,小麦在中国已相当普遍。战国时期北方已经有很多水利系统,而我们都知道,黍稷粟粱比较耐旱,但麦类作物需要水利灌溉,因此可以猜测,这时北方的水利系统就是为了供应麦类需求而修建。而南方灌溉便利,可以栽培原是水生植物的稻谷。

这时的谷食都是粒食,经过适当的去秕手续就可以煮食了。然而,古代煮食谷类,可能是有蒸有煮。蒸饭用的炊具大概是一种瓦器,叫作甑,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上层蒸食物,下层沸水。如果直接用鬲煮食,大约就是相当于今天半干半湿的粥糊。这些谷食的作物,都是酿酒的原料。中国的酒类早已用曲酿制,这时还不知道可以使用蒸馏,都是用的过滤的方法。

(战国青铜釜甑)

除了这些谷类食品,我们在春秋时代还可以吃到豆类食物。菽豆的原生地可能在山西。豆类包括各种大豆与小豆,既可以用作佐餐的蔬食,也可以煮成豆羹当作主食。豆科植物的根部有固氮功能,可以肥田,或许是农夫注意到这一特性,豆类迅速传播于各地。而且,中国的农业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倾向于精耕细作,种植面积扩大,牧地减少;动物性的蛋白质供应不足,豆类的植物性蛋白质填补了这一缺失。

(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

据历史记载以及考古所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植物种籽,人工栽培的蔬菜至少有瓜、瓠、韭、葱、薤、蒜、葵、芜菁、芦菔、姜、菱、芡、荷、芹……果实有桃、李、梅、杏、枣、栗、梨、橘、柚、榛、柿……采集的蔬果类则有蕨、薇、荼、郁、藻、苹、荠、卷耳、荇菜。孔子时代,《论语》中提出老圃与老农两种专业的农夫就可以说明蔬果栽培已经是农业中的重要成分了。这些野生作物种类颇多,大多为主食的补充,不是主要食物。但是,当农业栽培粮食不足时,采集的食物可能就占了相当比率了。

春秋战国时代的肉食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只有贵族们才能享受。牛、羊、豕、鸡,均是主要的肉用动物。马与狗也可以作为食物,但终究还是分别以骑乘与守望为人所用。狩猎固然是贵族的活动,一般人打几件小野物,也是补充食物的一种途径。《诗经》中就有朋友邂逅,炰炙烧烤兔子的记载。《诗经·豳风·七月》中说到,庄园主人率领农夫打猎,打来的大野猪献给主人,农夫们自己可以保留小野猪。


杨早讲史

这个很难说啊,关键靠运气。

如果您是打算玩一把穿越呢,建议您带点平时爱吃的好吃的过去;如果是单纯了解那个时代的状况呢,还是高中历史课本上的介绍更准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