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河南“高考神童”,750分考入清華,如今怎麼樣了?

Cc_Rock柴超_柴偉

這個神童真的不值得大書特書,不是因為她不聰明,更不是因為她大學畢業後無所作為,是因為她是一個連家都不願回的女人。



這個所謂的神童叫何碧玉,1985年出生於河南新鄉市。1992至1996年就讀於新鄉市石油小學。1996年7月,通過層層選拔,成功地考入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實驗班。她用四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全部知識。

隨後,年僅14歲的何碧玉便報名參加了高考。並以750分的優異成績榮獲河南省高考理科狀元。最後,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系錄取。


清華大學畢業後,變赴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留學,2009年,榮獲神經科學博士,而後,就在美國國立研究院工作至今。有人曾問她願不願意回國,她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這裡比國內條件好,現在還沒有回國打算。

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這是做人的底線,也是做人的原則。中國現在雖落後於美國,可那畢竟是生你養你的厚土,回報桑梓,服務國家,是每個學有所成者的責任與義務,也是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何碧玉貪戀於美國優厚的待遇,高品質的生活,不願回到生她養她中國,是貪圖安逸,更是崇洋媚外,如果中國的留學生都像她那樣,國家何時才能強盛,民族何時得以復興!幸虧有錢學森、郭永懷等等一大批不留戀國外高新待遇,甘願回來把畢生所學奉獻與國家,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像何碧玉這類留學生,空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與其說他們是中國人,還不如說他們是一些隨風漂泊沒有靈魂的種子,偶爾遇到合適的環境,便在那裡生根發芽。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看看視頻,看看我中國的高考神話,看看神話的現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e0700012705239279e3\

江湖人稱0諸葛不亮

高考——每一個學生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最關鍵時刻,眾多學子在高考的兩天裡,將自己所學皆躍然紙上。今年高考已經結束,說起高考,一定都繞不開的是“神童”的話題。

2000年,咱河南出了一個高考“神童”,為啥這樣說呢?10歲進入河南省最好的超常教育實驗班-新鄉市的一中少兒班,14歲完成對小學六年級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課程的學習,14歲半就參加河南省的高考,而且考前對她的母親說“清華志在必得”。

不出所料,她以標準分900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錄取,創造了河南省高考歷史上的奇蹟與神話!

這位神童的名字叫何碧玉,這位出生於1985年12月2日的姑娘,不僅學習好,而且長得還很漂亮,當時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

2004年何碧玉從清華生物系畢業,隨後立即赴美國華盛頓大學留學,這是很多留學生夢寐以求的學校,在華盛頓大學何碧玉一如既往的優秀,五年後獲得神經科學博士。之後一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從事了研究學術工作。

何碧玉應該算是我們所說的“神童”,不僅智商高,而且記憶力還強。她把自己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對學習感興趣,比班裡聰明的同學,比努力的同學更聰明。神童一定都不是隻在學習方面出類拔萃,一定是各項素質全面發展,能和同學、老師都處好關係,有自己的目標,並願意為之努力奮鬥。

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好的途徑,在此,祝所有參加今年高考的學子們都能夠超常發揮,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還有明媚的未來在等著你們!


河南商報

謝櫻子136032759、才子13614343569等網友邀答!

您問河南14歲“高考神童"750分考入清華,如今怎麼樣了?不知您說的這位神童是不是叫何碧玉,是位女生,在清華畢業後,又考到美國去讀了研究生,後在美國國立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據說有人曾問過她,願不願意回國工作,她的回答是美國環境好些,暫沒考慮。中國泱泱大國,人才多的是,有她不多,無她不少,但很多留學學子留學後,就大江東去不復還,滯留在了國外,這種現象是值得人們反思的。

雖然會讀書只說明其人聰明,並不一定其具智慧,但智慧多是後天的風吹打中總結琢磨而生的,沒有一個人先天就智慧很高,可每當我們說到一個人很會讀書的時候,我們多是以會讀書不等於能力來轉換話題,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老祖宗們留下的話,很值得我們回味。

對於一些留學生畢業後留在國外不回,我並不推舉,但國內有種現象確實讓那種智商很高的人憂慮,那就是現今有的人把情商吹得天上去了,似乎情商攻無不克,無所不能,我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情商突出的是人的社會適應力強,善於與人相處,反應力快,會說話,處世八面玲瓏,做事得心應手等等從形式上讓人歡欣,人們認可其會做人的人,甚至有人認為人在社會情商要百分之八十,智商只要百分之二十。我不否認立足社會,特別我們中國講究禮儀,注重禮尚往來的特色社會,情商確實很重要,但在推動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中情商的作用真的比智商的作用大嗎,正比如商品,我們確實需要有情商的人去營銷才能顯現其價值,但沒人去發明創造研究,會有這商品產生嗎,說這話是我們的意識形態要去認清事物的本質。

囉嗦上面那些話,是想說由於社會過於強調情商,人們熱衷的是分解盤根錯節的社會關係,而大多善於讀書喜歡讀書的人又多是封閉自己的,愛孤獨去鑽研,他們或也認為自己是情商上的白痴,也不想將精力放在去弄懂弄通情商上,由於與社會倡導的主流觀念格格不入,他們只能選擇逃避,而中國人三十六計中最高一計是走為上,所以很多的優秀學子在以耀眼的學分踏入最高學府後,都變得沉默了。


楚人一丁952

每一年高考結束後,都會有一批“高考神童”的出現,他們稚氣未脫,以不相稱的年紀出現在高考的考場,與比他們年紀相差四五歲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同迎戰高考。其中何碧玉就是這麼一個傳奇的“高考神童”。

14歲的年紀以河南高考理科狀元的頭銜進入了清華大學,羨煞多少旁人。小小年紀,就已經進入了中國最高等學府,把同齡人遠遠的拋在身後。如今的她已經三十多歲了,早就已經進入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想想當年十四歲的自己在幹嘛呢?正值初中的叛逆時期,打架,逃課,沉迷網絡,與家長對著幹,我們在肆意張揚自己的個性,覺得叛逆期的人就該這樣。而何碧玉在這個年紀裡,成熟的不像是一個正常人,學習,生活井然有序,不需要別人督促。在考清華大學之前,還信誓旦旦的說“我會考上的,我怎麼會考不上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成為普通人的緣故了。

在別的答案底下,看到很多的評論在罵她,說她是叛徒,國家培養了她,她卻跑到國外去為美國人服務。但是我想借用一位讀者的一句話“人才是全人類的,只要能夠造福人類就夠了”。人才是不分國界的,因為所有的研究最終都是為了造福全人類,受益的是你我,而不是某個人,某個國家。

而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一樣的追求,不一樣的選擇。人活著就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價值,如果大家都很狹隘的以“民族中心論”來評判某一件事,那麼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省一下,為什麼很多高等人才最終的結果都是出國,而不是留在國內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大三老學長

對不起,我還真不知道這麼一號人物。“高考神童”,滿分考入清華又能怎麼樣呢?!高考是一年一度的國家性質的大事件,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也是情理之中的。無論是單獨命題還是選用全國卷,各省市每年都會冒出人們口中所謂的“狀元”。以分數論成敗的考試,肯定會有第一名,也就是狀元,如果關注這些,能關注得過來嗎?!那豈不是連自己的正事都不要做了,準備好本本給每個狀元登記造冊,寫個“起居錄”什麼的?!能在某些方面優秀,肯定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我們不能光看到狀元的產生,而忽略了他(她)成為狀元的學習歷程。對於好的方法,我們可以適當的借鑑,讓學生們學習的時候能夠高質高效,少走彎路才是正點。不要做些捨本逐末的事情,勞神費力還沒有意義。

還有,所謂的“高考神童”,上大學以及今後如何發展,是人家自己的事,就算我們關注了,能影響到人傢什麼嗎?!路,都是自己走的,別人說什麼,也影響不了自己的選擇,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和明白這一點。即使關注了,人家功成名就,身價不菲,和我們有半毛錢關係嗎?!總不能因為誰關注過自己,就送誰套房子,或者給多少錢賙濟一下吧,這是不合理也是不現實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沒見多少“達”了以後兼濟天下的吧!人生啊,好比是兩條平行的軌道,或者是沒有交集的集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幹嘛勞神費力的非要扯上關係呢?!有這些心思,這些時間,還不如多關注自身,怎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把生活過得更好,或者休息一下,喝杯茶也是可以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本不易。這些事,茶餘飯後聊聊也就算了,關注什麼的,就不用了吧。


木葉風語

現在中央都努力營造良好人才環境,尊重人才,相信不需要過多久,當年流出的頂尖人才都會迴流;

黃大年就是最好的例子,難道黃大年回來之前在英國工作就是叛國?不要瞎扣帽子,網絡平臺不當言語也是暴力行為!







造車君

我不知道這個女孩,但我想談談關於中國的這些人才流失的形狀。每年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的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人出國留學並留在國外了,特別是些搞研究的工科生。

很多老百姓就開罵了,什麼叛國者、漢奸、忘恩負義……。但很少有人去分析為什麼?中國文化中都有故土情節,“每逢佳節倍思親”“西出陽關無故人”,我想如果不是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大部分人是不會做一個千夫所指的“漢奸、叛國者”的。

看官們此時肯定還在罵,不管什麼原因也不能這樣,因為是國家培養了你……。

首先,我們國家是九年義務教育,讀高中大學或者更高都需要自費(絕大多數)。出國留學更是憑自己本事或自家條件。人家要出國深造這是沒錯吧?畢竟歐美的很多頂尖學府在很多學科中是世界級的或者說是頂級的。他們在所在國家的學習學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技術和知識難道不應該回報這個國家嗎?知恩圖報這沒有錯吧?

其次,國外有國外的好,特別是歐美髮達國家,人家的自然環境好,生活條件好,我們不能不承認吧?中國人經常講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應該也是無可厚非的吧?換你你真的就不動心?

我其實還有好多話想講,比如我們國家的體制,國民的價值觀,但整個這個回答畢竟是有點“題不答意”。只是希望我們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不管他們怎樣,只要他們沒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沒有抹黑祖國我們就祝福他們。

最後,希望大家不要那麼的狹隘,著眼於未來。也許他們沒有“只為中國”,卻更多的服務和貢獻給了全世界!


王梓齊爸爸

在高考剛剛結束,就把18年前的一個高考“神童”拿出來炒作,我覺得,對大多數參加高考的學生以及還未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何碧玉5年級時就經過層層選拔進入河南生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實驗班”,14歲時就參加高考,而且以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績被清華錄取。

可以說,她是一個智力超常的孩子,是極少數,她的天賦是大多數孩子無法擁有的,但我們必須明白,僅靠她超常的智力是得不到這樣的成績的,超常天賦的背後更有很多孩子所缺乏的勤奮和努力。沒有勤奮和努力,再高的天賦也是無濟於事的。

然而,相反的是每年高考後,“高考狀元”成為社會最關注的焦點,很多學校都開足了馬力來宣傳自己學校的“高考狀元”,目的就是搶生源。

現在國家不讓炒作“高考狀元”了,就又拿出18年前的“高考神童”來炒作。可以肯定的說,這些極少數“智力超常”的孩子對大多數智力一般的孩子無法效仿,更不可複製。


西門白甫

實神童在中國也不少見,最早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不是聚集了很多神童嗎?有些還是家喻戶曉的,比如寧鉑。又如題主所說的何碧玉,年僅14歲的天才少女在2000年7月份的河南高考中,以標準分900分的成績一舉奪得河南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生物科學專業錄取。


一、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智力超常。無論是寧鉑還是何碧玉,都是智力超常,普通人需十多年才能完成的知識積累,他們能在短短几年內完成。可以說效率極高,讓人羨慕。

二、這類神童未來的成就不一定跟他們智力成正比。中國30年前曾經出現第一位神童,名叫寧鉑,年僅13歲獲准破格進入大學就讀,是全中國第一個被公認的天才神童,但是寧鉑最後卻選擇了出家修行。當然大部分神童由於智力超常,取得較高學術成績,但未必是最頂尖人才。

三、這類神童出國深造並定居國外居多。由於智力超群,大學畢業後大都有機會出國留學,並向更深層次的科學殿堂進發。但學成歸國的比例偏低,大多定居歐美國家了,國家重點培養的人成為別國的神童了,為國家做出貢獻有限。


國家這麼大,出現一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很正常,大家也別過於宣揚,也許對孩子發展不利。同時社會也不宜大力宣揚神童,以致於部分家長急功近利,拔苗助長。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