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生產多磨難,價格上漲或可期

背景介紹

現在南方地區的小麥已經進入了收割期,初步判斷,南方小麥減產已成定局。尤其是江淮、江漢地區的小麥受到的“天災”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方小麥種植戶吐槽道,連夜搶收的小麥4毛一斤賣的,遇上陰雨天氣只能低價售出,天氣預報說只有一到兩天晴天,這個收購價格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面對“天公不作美”,南方種植小麥的農民也是倍感無能為力。

小麥專家談“減產”

著名小麥專家茹振鋼談到:“今年的小麥從生長階段遇到了多種多樣的不良環境。從播種的時候遇到了連陰雨,造成了播種質量差和播種推遲,這給苗情造成了比較重要的影響。這是很重要的影響。第二次影響就是在春季遇到了乾旱,時間相對於以往還比較長。第三次是在清明節4月5號左右遇到的一次低溫,這個低溫給小麥的育穗造成了比較重要的影響。很多地方的小麥無法正常的抽穗。有些品種受害比較嚴重,有些品種則受害比較輕。但是但是基本上全部都受到了一定影響。這是第三個重要的影響。第四次影響就是在小麥抽穗之後,沒有得到本應該得到的好天氣,小麥的灌漿期應該是風調雨順的,但是今年遇到的情況是陰天比較多,雨天也比較多,溫度低得多,所以說光照不充足,影響了籽粒的充實。綜合來看這幾個影響造成了今年的小麥普遍產量將會降低,不是一個豐收年,而是一個產量受到影響,比較大的一年”。

“今年受產量影響也不完全一致,有些地方受到產量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產量受到的影響比較重,有些地方受到的影響比較輕。有些地方要超過百分之三十,這些地方普遍受到的凍害比較嚴重。如果只是灌漿期受到了影響的話,受到的凍害影響比較輕,可能會減產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總體來說,今年的小麥穗粒數不多。原先一千四五百斤的地塊。今年只能達到一千斤,原先一千斤的地塊,今年達到七八百斤就已經很不錯了。這種天氣是選品種的好年份,但是對生產是非常不利的。”

中國的小麥市場

小麥生產多磨難,價格上漲或可期

從過去來看,2000年以來我國小麥價格共計經歷3次連續2年價格下跌週期,其中2000、2001、2002,2005、2006,2015、2016出現價格下跌,2000-2002的這次降價持續最久,導致2003年9-12月的小麥價格暴漲;此後國家出臺的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農業增長,2006年價格下降最為明顯,國家被迫出臺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此後,小麥價格在國家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持續上漲,在一定程度推動了小麥生產提升。小麥價格持續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我國整體物價剛性上漲,更重要的是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

過去15年中國小麥價格複合年均增長率5.62%,過去十年複合年均增長率4.90%。其中2002到2012年10年的年度價格翻一番,到2014年上漲1.3倍,符合年均增長率為7.2%。小麥價格持續上漲是國內通貨膨脹發生的明顯表現,同時也顯示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無法適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要增加的對農業增長要素投入,來推動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推動整體經濟結構的均衡與合理,同時的推動城鄉居民收入結構的基本均衡。

2017年糧食價格的回升是經歷的2年下降後的反彈,從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農村政策執行來看,2018年價格仍將繼續上漲。

全球市場來看,全球小麥總體均價連續5年下降,到2016年降到谷底出現反彈。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小麥美元價格年度平均價246美元/噸,較上上漲5.57%,較2011年的最高水平下降27%,從全球小麥生產供應和全球的宏觀與微觀的需求來看,後期全球小麥價格依然存在較大反彈空間。

中國期貨市場的小麥現狀

小麥生產多磨難,價格上漲或可期

眾所周知,農產品期貨是世界上最早上市的期貨類別,而小麥又是最早上市的期貨品種之一。在中國的期貨市場,小麥期貨同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2003年的“硬麥309事件”在當時的國內期貨市場掀起不小風浪,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15個跌停後結束,也終於讓多頭認識到倉單的數量依然可以很多的事實。

在當前的現貨市場,價格疲軟、貿易難做、收購謹慎、購銷活躍度下降是市場的普遍表現,普麥炒作空間的壓縮令優質麥逐漸被市場所關注,支撐其價格持續堅挺。在期貨市場,優質強筋小麥期貨同樣表現突出。自2015年8月以來,鄭州強麥期價震盪走強,截至2016年1月WH1601合約最大漲幅達19.1%,直逼2011年以來的高點;WH1605合約最大漲幅也達13.5%。經過鄭州商品交易所對強麥期貨合約及交割規則的多次修改、完善之後的強麥期貨合約已吸引眾多投資者關注和參與。

國內小麥市場整體供需形勢寬鬆,政策性庫存數量進一步增加,年度存在結餘,口糧消費穩定略減,飼用消費量出現大幅縮減。但由於託市收購政策是小麥的普遍性政策,優質麥並無政策的特殊照顧,市場上優質糧食短缺與國家政策導向相關,託市收購政策讓優質糧很難發揮優勢,優質麥價格優勢不明顯;同時與普通小麥相比單產偏低、田間管理要求嚴格,生產成本高,容易受到不良天氣影響,種植不佔優勢,導致其種植面積增長緩慢。

據市場調研預估,當前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總產量約300萬—450萬噸,種植區主要分佈在河北、河南北部冬麥區,東北、新疆等地的春麥產區。同時,一些優質強筋小麥替代品的種植區主要分佈在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區。主要品種為西農979、新麥26、師欒02-1、藁優2018、濟南17、鄭麥9023、鄭麥366等。從全國角度看,優質強筋小麥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河南省,河北、山東等主要優質強筋小麥產區的產量相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