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七夕,读懂石头,你也就读懂了爱情

天气昏沉,我翘着脚,喝着茶,望着茶桌上,摆放着的两方汶洋石印章,一方裂纹如网,一方完好如初。

同样的原石裁制而得的两方印章,为何有此截然不同的结果?

突然,一阵微风吹乱桌角上《神雕侠侣》一书,打开了我的思绪,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杨过与郭芙,都很骄傲。

一个自小生活飘零,性格傲慢,孤僻,不留情面,你瞧我不起,我自然不会把你放入眼里;

另一个则是娇生惯养,大小姐脾气,鲁莽,刁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侠二代"。

杨过与郭芙,性格迥异,本应没什么交集,却是彼此的初恋,尽管朦胧,却是一段理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对于杨过,郭芙是他最初的爱恋。

原著中,在重逢郭芙时,杨过不止一次的心动过,

她服饰打扮也不如何华贵,只项颈中挂了一串明珠,发出淡淡光晕,映得她更如粉装玉琢一般。杨过只向她瞧了一眼,不由得自惭形秽,便转过了头不看。

杨过见她这么一笑,犹似一朵玫瑰花儿忽然开放,明媚娇艳,心中不觉一动,脸上微微一红,将头转了开去。

杨过见她脸色娇红,秀眉微蹙,确是个绝美的姑娘,比之陆无双、完颜萍、耶律燕等还更美上三分,心中微微一动。

然而,在郭芙面前,杨过又是自卑的。的确,杨过与郭芙是两个世界的人。

杨过自小穷困,没有父母依靠,没有权势撑腰,自觉世人都看他不起,使他受尽屈辱。

对于杨过而言,郭芙拥有的是一座私人小岛,而他却只有一间无人问津的破窑洞。

杨过在郭芙面前的不可一世,更多的是内心的自卑。

原著中有这么一段叙述:

郭芙瞥见他手掌漆黑,便道:“你手这么脏,我不跟你玩。你摘的花儿也给你弄臭啦。”那少年冷然道:“谁爱跟你玩了?”大踏步便走。

在郭芙嫌弃杨过手很脏的时候,杨过对她一家都产生了厌憎之心,说道:“我跟著你,不回去啦。”

另一段则是郭芙无意中对他流露出的鄙夷之意:

杨过自幼与她不睦,此番重逢,见她仍是憎恶自己,自卑自伤之心更加强了,心道:你瞧我不起,难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

事实上,长久的自卑造成杨过非常在意郭芙对他的看法。

在襄阳大战中,杨过曾对郭芙说道:

“只要你此后不再讨厌我、恨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当然,杨过对郭芙的感情更多的是年少时有过的爱恋,是朦胧的。

杨过所追求的、渴望的是一种包容,一种安全感——不管你是谁,只要你对我好,永不弃我,你就是我最重要的人。

这一点,在杨过断臂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

他断臂之后,想到此后自己是个废人,更是愈发的思念姑姑。

普天下,也只有姑姑,不管自己变成什么样,也绝不会嫌弃自己。

所以,姑姑在杨过心里,这一点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

回到郭芙,她对于杨过的爱,只是被自己的任性掩盖了而已。

郭芙是刁蛮任性的公主,需要人捧,像大小武一般,围着她转;而杨过性格桀骜孤僻,需要的是被爱与呵护,像小龙女一样,不离不弃。

原著中,有很长一段篇幅,都是描写郭芙对于杨过爱恨交加的情感:

他冲入敌阵去救齐哥时,我到底是更为谁耽心多一些啊?我实在说不上来。我现下当然不再爱他了,可是从前,为什么我要这样恨他呢?

我是讨厌他么?是恨他么?武氏兄弟一直设法讨我欢喜,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微顺着我一点儿,念着我一点儿,我便是为他死了,也是甘心。我为什么这样没来由的恨他?只因为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在心上。

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了她这三份大礼,我为什么要恨之入骨?他揭露霍都的阴谋毒计,使齐哥得任丐帮帮主,为什么我反而暗暗生气?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妒忌自己的亲妹子了!他对襄妹这般温柔体贴,但从没半分如此待我。

对于郭芙,虽然她这一生什么都不缺少了,但在内心深处,实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她从来要什么便有什么,但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

熟悉汶洋石的石友都知道,汶洋石质地细腻纯洁而稍坚,极受玩家喜爱,曾以"将军洞芙蓉石"流通于市面一段时间,足见其魅力所在,可惜若保养不当,易产生细小裂纹。

郭芙之于神雕,无异于汶洋之于寿山石。郭芙貌美,汶洋质佳,郭芙大小姐脾气,需要

怜爱,同样,汶洋石也需要保养,呵护。

而杨过之于神雕,亦无异于汶洋之于寿山石。杨过英俊,汶洋质佳,杨过叛逆孤僻,需要包容,同样,汶洋石也需要保养,呵护。

郭芙的命运就像眼前的两方汶洋石,若是当年杨过多一分对郭芙的怜爱或呵护,结局会不会不同?

反之亦然。

但是,如果郭芙不刁蛮,她就不是郭芙;而杨过不桀骜,那他也就不是杨过了。

行笔至此,突然感觉,这个七夕,读懂石头,你也就读懂了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