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荊州,關羽已盡心竭力,諸葛亮作為軍師,有兩個大意

讓關羽守荊州,是不是劉備真實意思,不能僅憑讓關平送書就可斷定,這裡面有劉備深刻的用人藝術。用語焉不詳卻另有所指的指導,既顯示出對部屬的尊重,又表達出不容置疑的命令,又把責任壓在諸葛亮身上,一切真實的意思都在書信背後。


失荊州,關羽已盡心竭力,諸葛亮作為軍師,有兩個大意​諸葛亮讀懂了書信和送信背後的意思,但是做為軍師,在安排任務交接工作時仍然是太大意了。荊州對劉備來說是存身之地,是基業,劉備是無比看重的,在這事上給了諸葛亮充分的人事權力,除了內定關羽外,其它一切由諸葛亮定奪。諸葛亮去會合劉備,實際上是出征,抽走大量荊州將士,該如何防守荊州,諸葛亮的囑託非常大意,這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失荊州,關羽已盡心竭力,諸葛亮作為軍師,有兩個大意​這八個字是原則,怎麼理解把握,首要的是抗拒曹操,其次是聯合孫權,並沒有提出要防備孫權,這是諸葛亮要命的失算。劉備得荊州後,孫權讓魯肅、諸葛謹索取,又是設鴻門宴讓關羽赴會,又是取回孫夫人等等手段,都表明了孫權對荊州志在必得的決心,這些跡象發生後,為何不防?


失荊州,關羽已盡心竭力,諸葛亮作為軍師,有兩個大意​關羽配合漢中勝利,攻拔襄陽、圍困樊城後,捷報頻傳,其中危機同時也已報給諸葛亮,即關羽拒絕了孫權為子的求婚,諸葛亮意識到“荊州危矣”,卻沒有下決心換人或派人增援,而是被後來的幾個捷報矇蔽了或是僥倖放心了,對魏吳夾攻的形勢抱有僥倖心理,實屬大意。
失荊州,關羽已盡心竭力,諸葛亮作為軍師,有兩個大意​​荊州是三國攪和的中心,並不是關羽想守能守住,一國尚不能頂住另兩國夾攻,何況關羽把守的一州幾郡。關羽盡力了,並沒有大意,武將以武為主,死戰未勝者,雖敗猶榮;文臣以謀為主,有徵兆未綢繆者,是完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