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为了突出雍正的主角光环,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被塑造成一个极其猥琐的形象,一出场就和父亲康熙皇帝的宠妃搞在一起,告诉观众这不是一个正经人,也预示着这个太子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作为一国储君,子民受灾而全不上心,可谓不仁;给他办事的臣子经常被他出卖,可谓不义;把皇帝的信任当成结党营私的权柄,可谓不忠;和父亲的宠妃卿卿我我,可谓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忝居太子之位,连观众都看不下去了,何况是剧中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

可问题是,英明如康熙,为什么能容忍一个如此差劲的太子,而且这太子一当就是36年?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21岁。这位皇后是康熙的原配,与康熙帝感情深厚,她去世以后,康熙帝非常思念她,不顾满清生前不立皇太子的祖宗家法,立皇次子胤礽为皇太子。

因为对生母爱的深,爱屋及乌,对胤礽也格外宠幸。胤礽四岁的时候,出了天花。这个病在当时非常棘手,和现在的绝症差不多。一向勤政的康熙,把朝政交给内阁打理,自己则精心守护在儿子身边,生怕太监宫女们伺候的不到位。胤礽病情好转之后,康熙高兴的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祖宗,把这一喜讯以皇帝的名义诏告天下。

清朝的皇族教育十分严苛,胤礽从小就受到当时最好的教育,文武双全,5岁随父亲打猎,而且射得一鹿四兔,8岁代父亲宣读平定吴三桂的满文捷书,12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而且深通其意。这样的孩子,在今天看来,也算是天资聪慧,绝不是朽木不雕者。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因为胤礽的优秀,康熙几次出征或南巡,都命令太子监国。这是一种信任,但也是胤礽悲剧命运的开始。监国不是皇帝,但代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有自己的一套办公班底。监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时间稍长,自然会有一班人聚集在太子周围,形成传说中的太子党。

如果康熙不是个长寿皇帝,太子早就能够顺利接班了,而且观其早年表现,并不一定就是个差劲的皇帝。

然而问题就在于,康熙的身体很好,一点也没有退休的苗头。可在一次又一次的出征和南巡过程中,太子一次又一次监国,太子也权倾朝野,无形中已经威胁到了皇权。一个人一次代理当领导,他的态度很端正,但几次监国,即使他自己态度端正,身边的人也难免会有别的想法,闲话和谣言满天飞。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康熙是个成熟的帝王,不会听风就是雨,但不得不对日益丰满的太子羽翼予以打击,最严重的一次,就是在康熙四十二年,拘禁太子党核心人物,即太子的叔姥爷,时任领侍卫内大臣和大学士的索额图。在这个过程中,康熙对胤礽的态度,逐渐从当初的宠爱,发展到了后来的厌恶,制衡乃至防备。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除了太子以外的其他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康熙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制衡太子,削弱太子势力。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九王夺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康熙和太子胤礽之间关系的疏远,让其他皇子看到了自己掌握最高权力的可能性,激发了他们的野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挑战太子的权威,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还会被康熙帝赞许。因为这正是老年康熙所愿意看到的,太子的权力被挑战的越厉害,皇权也就越稳固。

在体会到皇阿玛那险恶的帝王之术后,胤礽心灰意冷,乃至破罐子破摔。即使如此,胤礽的所谓恶行也只是诸如“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纵然手下凌普敲诈勒索属下”这样的小事,断然没有电视剧中所说的和母妃勾勾搭搭之事,即使是这几件事,也不全是事实,可康熙却借题发挥,给胤礽的问题定了性: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而电视剧中所说的热河行宫兵变事件,纯属子虚乌有。胤礽第一次被废的原因,说来可笑,仅仅是因为他跟随父亲巡行塞外,晚上出来瞎溜达,往父亲的帐篷缝隙中多看了一眼。多疑的康熙皇帝怀疑太子有“弑逆”之心,就下定决心要废太子了。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只要想废,原因总是容易找的。历史上的康熙,是一代圣主不假,但远没有《雍正王朝》中那样仁慈可爱。与其说太子的堕落导致被废,不如说这个太子就是被康熙皇帝本人玩残废的。

胤礽被废第二年,诸皇子争储陷入白热化,朝臣纷纷站队议立各自的主子,正经事情没人干了。这完全是康熙皇帝自己玩弄权术导致的结果,他自己也后悔了,为了稳定朝局,又玩起了帝王之术,把胤礽放出来,重新立为太子。只是此时的太子,已经严重缩水,与当年屡次监国的太子不可同日而语,而只是康熙的一个傀儡,根本没有电视剧中那样作妖的能力了。

看着被玩残的胤礽,康熙心疼了。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胤礽是怎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九王夺嫡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想协调太子和诸皇子之间的关系,想恢复曾经十分紧张的父子关系。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可世间之事,并不是有权就能解决一切。诸皇子早就不是当初的乖娃娃们,胤礽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胤礽。兄弟们不断给胤礽挖坑,胤礽自己则越发心灰意冷,行为癫狂。在这种情况下,胤礽确实已经难以胜任皇太子,康熙不得不重新考虑怎么处理他。

恰在此时,又有大臣告发皇太子御行悖逆之事,康熙就坡下驴,二次废太子。雍正二年,废太子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观其生平,实在无大奸大恶之事,倒有不少可怜之处。太子多次监国,处理国事井然有序,康熙的文治武功,有胤礽的一份功劳。观其悲剧,根本原因并不是出在他身上,而是康熙没有处理好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弄的自己疲惫不堪,好儿子被玩残。

胤礽是中国古代社会时间最长的一位太子,也是最后一位太子,这个人存在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康熙皇帝痛定思痛,从此彻底更改立储制度,不再立皇太子。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皇帝活的时间太长,是太子的噩梦。无独有偶,中国太子历史上等待时间第二名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等待32年,被父亲猜忌奸臣陷害,无奈反抗,兵败被杀。

怪不得十三爷胤祥说:无情最是帝王家。

雍正王朝:胤礽之殇,无情最是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