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句宋詞刺穿了你的心?

weibov5976

蘇東坡有一首悲秋之作,寫的是光陰易逝、年華易老,一讀來我就會感嘆:扎心了,老蘇!


《行香子·秋與》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飛英如霰。似無言、有意傷儂。都將萬事,付與千鍾。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這首詞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版本是下片中“飛英如霰”作“光陰如箭”)

悲秋是古典詩詞中的傳統,起筆一個“霜風”,就奠定了全詞的悲涼。面對秋日蕭瑟、容顏衰老,蘇東坡避無可避。待秋風問起來,他也說不出口,只能“不語書空”。

東坡將秋風擬人化,在問答中,用“醉、病、慵”三個字,寫的是生活的苦悶和絕望。


下片說早上醒來,落花撒滿庭院。飛英雖無言,卻讓東坡想到時光荏苒,增添了傷感。不如將一切都是賦於千鍾美酒,任他酒醉、眼花、燭紅。

蘇東坡的生命之秋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為何這首詞讀來如此淒涼?

實際上,東坡一生不幸,仕途坎坷。這首詞是在他晚年,大病初癒之後寫下的。

東坡大概是感受到自己時日無多了,所以這首詞裡面的悲秋,不止是悲自然的秋天。

他還悲生命的秋天——渾無處、迴避衰容。

不敢面對自己日益衰老的容顏。似無言、有意傷儂。飛英無言,都觸及了他內心對時光飛逝的敏感。

他也悲心境的秋天——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人老了,不正是如此,或醉、或病、或慵懶。

蘇東坡把自然、生命、心境三種不同的秋融為一體,借秋日病癒後的感受,抒發自己一生仕途坎坷和晚年的悲傷,寫成了這首淒涼沉鬱的詞。

但是在最後一句,我們似乎又看到了那個醉酒後狂放不羈的東坡,他說他要把世間的一切事都賦於千鍾美酒,任爾東西南北風啊!



也可自話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闡述了一代後主的興衰榮辱,他一心潛沒於詩詞文學的深海,卻不喜關心朝政和國家大事,對於身為一個皇家的他,他從無鶴立群雄當皇帝的心思。然而,歷史總喜歡開這樣那樣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繼承人中,當時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靈位前發過誓言“兄終弟及”,即把皇位傳給其弟景遂,但因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長子當時立下了戰功,就立弘冀為太子了,“兄終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與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別的,弘冀為人果斷剛毅,權力慾極強,所以總會讓正在當皇帝的李璟不滿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終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擔心父親遵照誓言將皇位傳給叔父,便秘密的將自己的叔父景遂殺害了,儘管如此李弘冀還是沒能當上皇帝。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一門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後沒幾月也跟著去了。

  那麼我們的主人公李煜就順應大局接下了這個南唐的爛攤子做起了皇帝。李煜當了皇帝之後,便給北方的宋朝寫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李煜接下來的的確是一個爛攤子,這個同時也表達了他無意做皇帝。這一點在以後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夠體現,因為李煜的優柔寡斷,使得他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殺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點。不僅當皇帝的路沒有能夠走好,而且走得相當糟糕,儘管如此,但他在詩詞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國之後,他在汴京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邁思國之感,開創了詞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位悲劇詞人的千古流傳。

  李煜的詞的風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為兩個時期。他前期的詞風格綺麗柔靡,不脫“花間”習氣。

  根據內容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寫富麗堂皇的宮廷生活和風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薩蠻》,《相見歡》 他後期的詞由於生活的鉅變,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柳永等所謂的“婉約”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

  李煜詞擺脫了《花間集》的浮靡,他的詞不假雕飾,語言明快,形象生動,性格鮮明,用情真摯,亡國後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超過晚唐五代的詞,成為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後世尊稱他為“詞帝”。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豔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抱負,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當然,還有“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菩薩蠻》)這樣偷情詩,也是十分有名的。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賙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納蘭性德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宋詞作為詞藝術高峰,納蘭性德將宋詞整體置於李煜詞之下,明顯失之武斷,亦缺乏客觀依據,顯然是過譽的。但是李煜詞成就之大,卻又是得到後人認可的,但不宜過分拔高。

  李煜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註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註釋頗詳。事蹟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主要作品

  《謝新恩》《九月十日偶書》《玉樓春》《秋鶯》《病起題山舍壁》《更漏子》《更漏子》《長相思》《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挽辭》《悼詩》《感懷》《梅花》《書靈筵手巾》《書琵琶背》《病中感懷》《病中書事》《賜宮人慶奴》《題金樓子後》《虞美人》《浪淘沙》《浪淘沙》《烏夜啼》《相見歡》《一斛珠》《浣溪沙》《菩薩蠻》《臨江仙》《破陣子》《子夜歌》《望江南》《三臺令》《採桑子》《柳枝》《謝新恩》《清平樂》《阮郎歸》《採桑子》《搗練子令》《搗練子》《漁父》《蝶戀花》《子夜歌》《菩薩蠻》《喜遷鶯》《應天長》

藏書故實

  精於鑑賞,極富藏書。宮中購置圖書、畫帖數萬卷,法帖如鍾、王真跡。公、私藏皆印有“內殿圖書”、“建業文房之寶”、“集賢殿書院”等。或為其簽名、題字,或為詩歌雜言。宋軍攻陷金陵,城將陷,他對保儀黃氏曰:此皆吾寶,城若不守,爾等可焚之。城陷,黃氏皆將藏書畫焚燒。所作文詞,多含傷感離愁之情,富於感染力,藝術成就頗高。後人把他和李璟的作品合編為《南唐二主詞》。

大周后

  李煜(南唐後主)與他的紅顏知己周後在後人腦海裡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豔、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後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後。

  周後,名娥皇,生於公元936年,比後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託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於文學的,周後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於文學,當然她是一個資質佳惠,美豔多才的女子了。 據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後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後主作念家山,後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麴,後主獨得其譜,乃與後變易訛謬,頗去窪,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後主的詞調,極得後主讚美,這就是後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後的情感,深宮香豔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麼嬌柔的兒女姿態,以現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後的多情,感動了後主的詞筆,後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後給千古瞻仰,文學是環境的產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裡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後主28歲那年,周後生病了。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後終被秋風吹去了,其時,後主哀苦骨立,杖而後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親撰誄文,作《昭惠周後誄》,對兩人曾經的恩愛生活做了具體生動的描寫,讀罷為之動容。 對後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後來將她葬於懿陵,諡號昭惠,周後的死,令後主悲痛不已,他的詞風也是在這時有了轉變。從香豔旖旎,到感傷悲切,一切皆因情起。是周後開啟了後主的靈思,讓他無意做了“詞中之帝”,雖為亡國之君,卻被後世摧崇到諸多帝王之上。

  請看下面這首《挽辭》: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後感,無淚可沾巾。 豔質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穠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 這首詩表達了後主對周後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後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悽慘的境域裡來,於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變為“為誰和淚倚欄杆”、“秋風多……夜長人奈何”的悽慘調子,以後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後生前能使後主做香豔的詞,死後又影響後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後人應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周後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後之妹小周後為皇后。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來。後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後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後的力量呢?窅娘李煜的宮嬪。據傳為女子纏足的第一個人。陶宗儀《輟耕錄·纏足》引《道山新聞》:“ 李後主 宮嬪 窅娘 ,纖麗善舞。 後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上作新月狀,素襪舞雲中,迴旋有凌雲之態。”

佛教

  從幼年時代起,他就生活在一個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薰陶和浸潤,佛教對其人生思想和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南唐後主李煜的信佛佞佛,首先從他的名號中即可得到鮮明的體認。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有鍾隱、鐘山隱士、鍾峰隱者、鍾峰隱居、鍾峰白蓮居士、蓮峰居士等號。這些名號既見於史書的記載之中,也留存於後主的丹青題筆之上。

  李煜出生於一個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南唐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這對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產生了深遠而強烈的影響。

  李煜的信佛佞佛,既貫穿他的整個生命歷程,也就有著種種突出的表現。

  為了提倡佛教,後主於在位期間大力崇修佛寺,廣度僧侶。據宋無名氏《江南餘載》卷下記載:“後主篤信佛法,於宮中建永慕宮,又於苑中建靜德僧寺,鐘山亦建精舍,御筆題為報慈道場。日供千僧,所費皆二宮玩用。”又據《十國春秋》卷17《南唐後主本紀》記載:“是歲(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普度諸郡僧。”“開寶三年(970),春,命境內崇修佛寺,改寶公院為開善道場。”可見後主即使是在南唐風雨飄搖、國庫空虛之際,仍不遺餘力地從事扶持佛教的事業。

之死

  李煜提筆寫下了千古名篇傳誦的《虞美人》。這首詩詞不加掩飾的,流露出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正由於這首詞,宋太宗得知此事後,認為李煜是“人還在心不死”,想復辟變天,於是賜李煜“牽機藥”自斃。服藥後,李煜全身抽搐、腰不能直起,最後頭足相就,狀如牽機而死。也正是因為人服了這種藥後死亡的姿態是頭部與足部相接(李煜因酒後服藥,酒助藥性,引起全身性抽搐,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牽機,故後人也稱馬錢子為“牽機藥”。

政治

尊奉宋廷

  李煜繼位後,寄希望於向宋納貢以保全基業,在位期間,殷勤侍奉宋朝,除了歲貢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動,也進禮以示支持和祝賀,並多次派遣使者陳說臣服之意。

  禮儀方面,李煜登基後,沿用北宋年號,每次會見北宋使者都換龍袍為紫袍(官服),變更李璟臣服後周時,只除帝號,其他禮儀不變的舊制;開寶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又下令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並先後多次上表宋廷,請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官吏任免

  李煜即位之初,由於淮南戰敗和中主的去世,南唐朝野充斥著一種悲觀頹喪的氣氛,為重振人心、確立威信,李煜重用舊臣,穩定高層重心。何敬洙軍功累累,被授予“右衛上將軍”之銜,封芮國公,及其去世,李煜下令廢朝三日,以示哀悼。對於在淮南戰事中棄揚州化裝逃跑的馮延魯,李煜也重新給予禮遇。同時,啟用在楊吳時代就投奔江南的韓熙載、閩將林仁肇、皇甫贇之子皇甫繼勳等人。

  科舉方面,李煜重視選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韓熙載主持貢舉,錄取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鉉複試,並親自命題考核。

  開寶五年二月,內史舍人張佖主持禮部貢舉,錄取進士楊遂等三人;清耀殿學士張洎稱張佖遺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張洎對落第之人進行復考,又錄取了王倫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國的開寶八年二月,李煜還舉行了南唐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錄取進士張確等三十人。

經濟

  李煜繼位時,由於李璟時期多次戰爭連綿,南唐國削勢弱,國庫空虛,但李煜愛民如子,詔令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取消李璟時設置的諸路屯田使,將各郡屯田劃歸州縣管轄,將屯田所獲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官員俸祿,稱為“率分”,此項政策推行後,既增加了賦稅,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撓刻。

  南唐時期土地買賣十分頻繁,以致土地兼併日趨激烈。李煜繼位後,任用李平掌管司農寺,恢復井田制,創設民籍和牛籍,勸農耕桑,希望藉此緩解國難。新制頒行後,因觸犯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激烈抵制與反對,百姓也多為不便,改革遂以失敗告終。

  南唐後期通貨膨脹,錢荒嚴重,為使貨幣流通良性循環,乾德二年,李煜頒佈鐵錢,規定每10錢,鐵錢6枚並銅錢4枚發行。因銅錢逐步廢除,商人多以十個鐵錢換一個銅錢出境,朝廷不能禁止。為挽救鐵錢的流通,李煜詔令鐵錢以一當十與銅錢並行流通。到南唐亡國,各郡蓄積的銅錢累計達六十四萬緡。

軍事

  南唐國弱,面對強大的宋朝,李煜採用陳喬、張洎之策,堅壁清野、固守城池,以拖垮長途奔襲的宋軍為防禦策略。因此,南唐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繕甲募兵,潛為備戰。

  宋與南唐開戰後,李煜立即與宋斷絕邦交,派兵應戰,並親自巡城;時神衛統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勳無意為戰,刻意隱瞞戰情,李煜即按罪誅殺以鼓舞軍心。同時,李煜展開積極的外交,致書吳越王錢俶,以圖瓦解宋與吳越的聯盟;朱令贇戰死後,李煜又命張洎作蠟丸帛書求救於契丹。

  從戰爭過程看,李煜的軍事戰略是得當的,宋軍於開寶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開寶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後歷時一年有餘,其中,宋軍屯兵金陵城下即達一年之久。戰況雖不利南唐,但雙方亦各有成敗。正是這些地方的反覆爭戰,牽制了宋軍的力量,導致久圍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趙匡胤產生動搖,打算撤軍休整。▲

要說哪句刺穿了我的心?我更喜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 欄 通:闌)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裡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裡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讚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悽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悽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淒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一個苟延殘喘的囚徒,他在下片中用極其婉轉而又無奈的筆調,表達了心中複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緻。前人以“絲”諧音“思”,用來比喻思念,如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無題》)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李煜用“絲”來比喻“離愁”,別有一番新意。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所湧動的離愁別緒,是追憶“紅日已高三丈後,金爐次第添金獸,紅錦地衣隨步皺”(《浣溪沙》)的榮華富貴,是思戀“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破陣子》)的故國家園,是悔失“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的帝王江山。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李煜已是亡國奴、階下囚,榮華富貴已成過眼煙雲,故國家園亦是不堪回首,帝王江山毀於一旦。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作者嚐盡了愁的滋味,而這滋味,是難以言喻、難以說完的。

  末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別是”二字極佳,昔日唯我獨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階下囚徒,備受屈辱,遍歷愁苦,心頭淤積的是思、是苦、是悔、還是恨……詞人自己也難以說清,常人更是體會不到。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傾訴,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國之君,即使有滿腹愁苦,也只能“無言獨上西樓”,眼望殘月如鉤、梧桐清秋,將心頭的哀愁、悲傷、痛苦、悔恨強壓在心底。這種無言的哀傷更勝過痛哭流涕之悲。

  沈際飛在《草堂詩餘續集》中評價說:“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句妙。”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說:“此詞寫別愁,悽惋已極。‘無言獨上西樓’一句,敘事直起,畫出後主愁容。其下兩句,畫出後主所處之愁境。舉頭見新月如鉤,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縈懷矣。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所謂‘別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唯有自家領略也。後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佚銘閒人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浣溪沙》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蝶戀花》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柳永《八聲甘州》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張先《千秋歲》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清平樂》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修《玉樓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生查子》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歐陽修《玉樓春》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歐陽修《蝶戀花》


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文天祥《酹江月》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黃庭堅《清平樂》




長相思,長相思。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晏幾道《長相思》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晏幾道《臨江仙》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臨江仙》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


——張昪《離亭燕》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林逋《長相思》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卜算子》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蘇軾《浣溪沙》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蘇軾《蝶戀花》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蝶戀花》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蘇軾《定風波》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秦觀《浣溪沙》




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


——秦觀《八六子》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賀鑄《芳心苦》


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臨江仙》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岳飛《滿江紅》




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章良能《小重山》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辛棄疾《南鄉子》



——辛棄疾《青玉案》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辛棄疾 《摸魚兒》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算子》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一剪梅》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蔣捷《虞美人》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王觀《卜算子》




鏡裡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


——文天祥《酹江月》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李清照《聲聲慢》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此情無處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李清照《菩薩蠻》


我不愛吃發麵餅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宋詞是流行於我國宋代的一種相對於古體詩而言的新體詩歌,作為一種中國文學體裁成為了宋代文學成就的一種標誌。




宋詞是一種可用於歌唱的由長短句穿插形成的文章。也被稱為樂府,詩餘,長短句,琴趣,曲子詞等。


















宋代的著名詞人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都在宋詞創作方面有重要成就。










詞脫離了詩的形式自成一種突出的文學體裁,成為宋代文學的代表性文學形式。

偉大的辭人蘇軾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改造,將詩融入詞當中,把用詞來表達情懷和用詩表達志向有機的結合起來。

達到了文章道德和兒女私情都能通過詞表現出來的效果,提高了詞的格調,創造了即使是描寫兒女私情也不失格調,展現出樹堂堂之陣,立旗旗之風新局面。

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作者柳永,也叫柳七,原來叫三變,字景莊,是當時婉約派詞人當中的代表人物。柳永是當時的官二代,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立志報效國家。











柳永志向遠大可是運氣不好,多次進京趕考都名落孫山,垂暮之年才混進官場。

柳永致力於宋詞的創作改革,他創作慢詞將賦法移植到詞的創作上,用世俗的意向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法的白描等特殊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霧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詞兒,扎心了吧老鐵?


總叨叨

首先我們來看一首李煜的詞: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宋詞是最適宜寫情感的。有的詞因為與個人在情感上實現了同頻共振,所以縱然是千年之後,有些詞仍然一下子能夠進入我們的心靈的最深處,撩撥著我們心中最柔軟的東西,讀來,不覺淚水闌珊。近日,讀李煜的詞,讀到他的烏夜啼,看著窗外陰暗的天色和呼嘯的北風,不覺悲從中來。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人生的痛苦在於他是個不可複製不可逆轉的過程,人生有的時候一眨眼就過去了,流水帶走了青春,帶走了嚮往,回過頭去看時,只不過如浮生一夢而已。都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李煜被俘虜的時候,大概接近於中年,從南唐皇帝到階下囚,人生的機遇墜落的如此快速,李煜還沒有回過神,人生已經完全變了。想起來,真的是人生如夢啊!最悲傷的還不是這一句,真正刺穿我的內心的是最後一句: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世事如流水,萬事有不平,浮生若夢,哪裡都不平坦,只有喝醉了酒,在醉鄉中的路還算是平穩,其他的地方無路可走。可見李煜此時絕望的心態。


我也有過類似的心態世事坎坷難行,哪裡才是安穩的精神家園呢?人生已經別無選擇,只好在夢裡才能踏實點!多麼痛的領悟啊!


好玩的國學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著相思離愁的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上片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筆意婉約。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情深志堅。“擬把”、“強樂”三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慾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後揭明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終不悔”。


清心一棧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戀愛的時候我們曾有二年時間的異地戀,結婚後,我們又開始了兩地分居。每一次相見的時候,她總是問我,什麼時候我們可以永遠的在一起,我總是拿這句詩來回答她。她也知道我的難處,只能點頭答應。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我們不能丟掉現在的工作在一起呀 ,畢竟路還很長,要用錢的地方很多。

感謝秦觀,他揭示了愛情的真諦:長久分離的愛情,才能考驗相愛的兩個人,只要我們相愛是真誠的,即使遠隔天涯又怕什麼呢?也許,我們一旦在一起了,關係還不如我們現在呢。

當然,也不能一輩子這樣,我們必須創造條件,爭取在三年內住到一起,那時候,我們已經有了買房子的首付錢了,目標一定會實現的。


詩書雅讀

【悟空問答】提出【哪句宋詞剌穿了你的心?】的確【宋詞三百首】首首折服人心。橫觀詞文大都寫兒女情長、秋思惆悵、相思失戀、懷舊憂故等內容。比如:

李煜:虞美人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清照:一剪梅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范仲淹:蘇幕遮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秦觀:鵲橋仙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等與前述的內容,大致吻合,而且迄今為止還再為遷客騷人所釆納或引用。

但是,有一位沒有蘇軾、李煜等人名氣大的人即蔣捷,他寫的一首鮮為人知的【虞美人】,倒是十分剌痛人的腦神經。不妨先將該文列於下:

【虞美人】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該詞妙就妙在詞人從【聽雨】一景出發,引深一生即少、壯、晚年,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全文始末,使讀者憶往昔,再現歲月崢嶸的場景。令人追憶往昔沉醉在往事不堪回首的煙雲之中。特別是好一句: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詞人那種忘我釋懷放下的情境真是感人至深。

上言僅是管窺隙見,以饗網友。


我愛祖國63611886033

每每讀陸放翁的這首詞心裡都有一種隱隱的痛,願他日孤年風和日麗!

沁園春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散落如雲。又豈料如今餘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閒採蓴。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zzd52085681術森

謝謝總叨叨師友邀,

據說將介石被解放軍,打的丟盔卸甲逃往臺島時,留的有一首殘陽詩,可見非常悲感,本人以殘搞修復,今日看到次題目非常之意,獻為網友共同參考,這是首次亮相大眾,,,,,?

[殘陽]

百萬雄士舞民軒,腐朽世間起雷庭。

傲為天下蒼不老,不近東曉一清風。

戀彊泣祖介幽夢,殘甲陰島咱閉鋒。

再整重陽山河景,誰遼天意不將興。,,?

於2018年5月18日,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