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备自封为汉中王,而不是蜀王?

以太创世链

刘备最想的当然是汉王,退而求其次就是汉中王,是照着刘邦的葫芦画瓢。

秦朝灭亡后,刘邦先进入关中,按照楚怀王事先的约定,刘邦本来就应该是被封为秦王的。但项羽之前在和劝章邯投降时,也约定了让章邯回到关中当秦王。所以,项羽在关中大掠之后,分封诸侯,并没有封刘邦为秦王,只封了汉王,封地就在汉中。

之后,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出兵攻占关中,又以关中为根据地,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拉锯战,最终消灭项羽,建立了汉朝,汉成了当时的国号。

这之后,汉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汉,无论封什么爵位,就不能再以汉为封地了。不仅是汉,因为汉以长安为都城,天子和祖宗陵寝所在地,所以长安也不能成为别人的封地。如果出现了,那么就意味着有特殊情况。

比如说,长安侯这个爵位在历史上有两个,第一个就是项羽,早期的封号就是长安侯,当时刘邦的爵位是武安侯。这之后,第二个长安侯就是汉安帝刘祜。

因为和帝死后,殇帝冲龄即位,没多久就夭折了,和帝的另一个儿子平原王有病,不适合继位,所以邓太后和她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定策,找了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来继位。刘庆本来是章帝的太子,后来因事被废,才有了和帝。

清河孝王刘庆是章帝的儿子,所以刘祜是和帝的侄儿,当时只有十三岁。这当然是为了便于邓太后家族控制朝政。刘祜到长安之后,邓太后主持,百官服吉,先拜刘祜为长安侯。然后才由邓太后下诏,立刘祜为帝。

当然,这也不等于汉字就不能出现在封地的名字中。汉朝建立之后,一些地方的名字被改名,带了汉字,以这些地方为封地的爵位是没有问题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汉寿亭侯关羽。

此外,长安虽然不能直接成为封地,但是汉朝有长安县、长安乡,所以可以封长安乡侯,比如张章就被封过长安乡侯。但不能封长安县侯,因为县侯在汉朝的封爵体系里,就等于长安侯了,只能封乡侯。

在刘备之前,还有一个人被封过汉中王,就是在王莽末期,刘玄建立更始政权之后,封刘秀的族兄刘嘉为汉中王。

而在刘备称王之前,建安十三年,曹操就已经封魏公,以魏郡为封地,但这时候的魏郡已经非常大了,下辖之前的九个郡。按照汉朝不封异姓王公的制度,曹操只能封侯,不能封公爵,但这时候封公爵,就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到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216年,曹操又进封魏王,就更加明确的表明了代汉的意图。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占领了汉中,这时候曹操称魏王已经八年了,所以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而在刘备的汉中王封地之下,包括五个郡。这就等于明确的宣告,自己是汉献帝的备胎,只要曹操篡汉自立,刘备就会进一步称帝,以延续汉朝的法统。

称汉中王的另一层意思则是以刘邦为模板,明确宣告天下,会以汉中为根据地,北伐中原,统一全国,重建汉朝。

所以,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位为魏王,不久后又篡汉自立。第二年,刘备就称帝,以汉朝正统自居。这也就是刘备所说的“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意思,可以说蜀汉政权的合法性就是建立在以北伐为目标上的。


萧武

要明白为什么是“汉中王”,而不是“蜀王”,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汉中是高祖刘邦的龙兴之地、汉朝的得名之地

楚汉之际,刘邦正是以汉王的称号,自汉中发兵,一举还定三秦,东向争楚的,而后历经四年楚汉战争,方才把项羽消灭,并由此建立了长达四百年的刘氏汉朝。由汉王国到汉朝,汉的名号最初便是来自汉中,所以刘备在占据汉中后,立马自称汉中王,便是在呼应当年汉高祖的事业,试图把自己打造成四百年后的刘邦,并将曹操比作项羽,以古人深信的天命轮回思路论证自身的合法性。

以汉中为王号,自然要在汉中设置官署,那么在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上看,便是一种兴复汉室政治姿态的表现。质言之,以汉中为王号以及日后诸葛亮、蒋琬以汉中为基地,都是一种坚持北伐、兴复汉室的军政姿态,这就提升了原本偏居一隅的“国格”。

刘备刘禅政权的政治定位是“第三汉朝”,而非蜀地政权

刘备此时之所以自称“汉中王”,而不是“汉王”或“蜀王”,一来是因为汉帝尚在,不能僭越,所以不称刘邦当年的“汉王”称号;一来是因为在汉代,“蜀”与“汉中”的地位并不一样,两者虽然都是地名,但“汉中”因其前汉龙兴地的身份而与汉朝的联系更为紧密,称汉中王,更能体现出刘备政权的全国性,以免刘备政权在创建伊始便沦为一个不思天下的割据政权。

刘备称帝以后,“蜀”始终是曹魏、孙吴出于不同目的用来贬低季汉政权政治地位的称呼,而非刘备刘禅政权的自称。“汉”始终是刘备刘禅政权的国号,质言之,刘备在称帝之时便已表现出向二祖(刘邦、刘秀)看齐的政治态度,并以兴复汉室为目标。那么,刘备刘禅的政权自始至终便是以第三汉朝自居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会流行用“季汉”称呼刘备刘禅政权的原因。

刘备称王的程序是在模仿汉家故事:河西推窦融

“汉家故事”是足以供晚辈君臣援引的先辈典范级的重大政治事件,换言之,只要是曾经有效执行并有良好效果的“往事”,便能构成一定程度的“合法性”,供后人仿照,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现象。

刘备“称”汉中王的程序,仿照得是新末乱世之中被河西牧守推举为共主的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经由如下《劝进表》中次序排列的汉臣“推戴”而成的,惟其如此,方能通过两汉之际以窦融为主角的“汉家故事”,来具足自行称王的合法性,顺道把曹操比附成当年的王莽。

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
、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奏

综上,刘备之所以称汉中王,而不称蜀王,大致便解释清楚了。


寒鲲

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的雄心壮志,是以刘邦自比,换句话说,他这是要自己开国做皇帝。

但如此一来,其实是与他之前树立所谓的汉朝忠臣以及民间演义中的“皇叔”形象相违背的。三顾茅庐之际,刘备是这样说的:“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可见当时刘备是以扶助汉室的忠臣作为号召的,汉献帝固然“蒙尘”,依旧还是他的“主上”。之前刘备到处显摆衣带诏,也就是这个意思,他是奉皇帝的圣旨办事的,绝不是自己胡来。

然自称汉中王就不一般了,任谁都晓得,刘备是从汉中走向帝位,也就是说刘备不再打算做汉献帝的忠臣(演义里说是皇叔),而是推倒汉献帝自个来了。可以想象,假如刘备打败曹魏,汉献帝的遭遇只会比曹魏更惨(历史之上,刘协一直活到了234年,那时节不消说曹操,就连曹丕都已经驾崩了),至少会少活很多年。

刘备自封汉中王,显然就是暴露他对天下的野心,之前所谓扶助汉室都只是口号而已,说白了他是想自个来。

当然,刘备也有自己的条件,当时他已然拥有了荆益两州,与江东孙权的同盟也尚未破裂,从诸葛亮的隆中对来看,“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正在从虚幻构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所以,刘备为何早不称王、晚不称王,偏偏在这个时候自称汉中王,他是有自己的算计的。而这种算计一旦被天下人识破,譬如孙权,发现所谓刘备的扶助汉室都是谎言,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当然实际上孙权本来就不信你这一套,但原本是假装信你,现在就不必了,你是为自个,那也就别怪俺,你能为自个,俺当然也可以为自个,于是争夺荆州更加激烈,迅速表面化。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文|小河对岸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吴王,为何刘备却要称汉中王呢?我国历史上的王朝与割据政权的国号,几乎都是来源於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名。而所取国号,又跟其盘踞的地盘密切相关。比如,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其核心地区为春秋时期的吴国旧地,便以吴为国号。元末时期,张士诚与朱元璋又分别以今天的苏州、南京为中心而建立统治政权,于是,也都以吴为国号。

三国曹氏政权,以魏为国号,乃是其据有中原地区。而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中原地区大国,便是魏国。而刘备占据汉中、巴蜀之地,其统治之根基在蜀地,为何却不先称蜀王,而要称汉中王?

首先,称王乃是称帝的前奏,而所称之王号,也往往就是其建立帝业时之国号。在我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选用南方的诸侯国名(如楚、吴、越等)为国号,这并非这些诸侯国的实力不行。而是因为我国古人长期以中原为中心,故而,南方的诸侯国名更有地方偏居色彩。刘备若称蜀王,则会意味着其满足偏安於蜀地。

再则,汉中王实际上就是汉王,表明自己乃大汉正统。秦末之际,项羽封刘邦於汉中、巴、蜀之地,而都於南郑(汉中)。我国历史上的诸侯王号,有两大主要来源,一是先秦诸侯国名,二是秦汉以后的郡县名。比如项羽分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张耳为恒山(汉避文帝讳,而改为常山王)王,都是当时的郡名。刘邦实际上就是汉中王,而大汉王朝的国号来历也源於此。

而当时汉朝在名义上仍然存在,故而,刘备又不能直接称汉王,只能退而求其次,自称汉中王。而刘备称汉中王,也表明了其并非要匡扶汉室,而是要篡汉自立。刘备称汉中王(实际上的汉王),将置汉献帝於何地?在这一点上就表明了刘备与曹操并无二质。

虽说,刘备据称乃中山靖王之后,但刘备与汉室的关系,跟商鞅(卫国公族)与周王室的关系也差不多。而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这一支脉,在汉武帝时期就因坐酎金失侯(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而沦为庶民了,早已没了皇族身份。虽说,宗室也可承继大统,但都是宗室近支嫡系。就如南明时期,被拥立为帝的诸位藩王一样,也都是各藩王的嫡系继承人。

参考史籍:《三国志》、《后汉书》等等


历史闻知社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7月,刘备在汉中称汉中王。这项新职务不同于刘备之前担任的益州牧,既不能表奏,也不能遥拜,当然也无法像曹操那样由汉献帝下诏册封,刘备的方法是“劝进”。

在汉中,刘备手下120名重要官员联名向远在许县的汉献帝刘协上了一份奏表,报告汉献帝大家一致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仍兼任大司马。

表文还说了汉中王官署设置的原则和封邑的具体范围,刘备将严格遵循汉初以来诸侯王设置官署的规定,其封国范围是汉中等5个郡,包括:汉中郡、巴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

之后,刘备下令在汉中郡沔阳县作坛,该地属今陕西省勉县。坛成,陈兵列阵,举办了称王仪式,刘备手下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在汉中,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仪式上,宣读了准备送呈汉献帝的表奏,之后刘备登坛,拜受汉中王玺绶,戴上王冠。

随后,刘备又汉中王的身份再向汉献帝上了一份奏表,在后面这篇表文里,刘备重申了群下奏表中的内容,强调了自己忧国效忠的想法。两篇奏表都派人送往许县,一同送去的还有当年曹操以汉献帝名义拜刘备为左将军、宜亭侯的印绶。

刘备此举完全参考了曹操当初晋爵魏公、魏王的安排。建安十八年(213年)5月,汉献帝派御史中丞郗虑代表自己前来邺县,拜曹操为魏公,这是继王莽的安汉公之后两汉又一次有了“公”这一爵位。

公爵也有封地,汉献帝划给魏公曹操的食邑是空前的,不是几个县,也不是1个郡,而是10个郡国,包括:魏郡、河东郡、河内郡、魏郡、赵国、中山国、常山国、钜鹿国、安平国、甘陵国和平原国。

上述封地中,魏郡的辖区在之前已经进行过调整,辖有29个县,堪称当时天下第一大郡,其它9个郡都在魏郡周边,幽州和并州撤销后,它们目前都隶属于冀州刺史部。

到了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年)4月,曹操的魏公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汉献帝下诏,进曹操的爵位为魏王,封地范围未变。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刘备的称王之路与曹操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没有在称王之前先称公。曹操的封地是10个郡,刘备是5个,这是因为刘备的地盘远不能与曹操相比。

曹操的10个郡封地里,大部分属于冀州,但他没有称“冀州王”或“冀王”,而是以其中最核心的魏郡取名,称为“魏公”和“魏王”。

同理,刘备的5个郡封地,基本属于益州,但刘备也没有称自己为“益州王”或“蜀王”,而是以封地里最核心的汉中郡为基础称“汉中王”。

这是从形式上说的,从寓意上看,汉中王也更有象征意义。刘备以汉室宗亲自诩,以恢复汉室为口号,而汉室发家于汉中,刘邦因汉中而龙兴,这里是刘汉的福地,刘备在老祖宗发家的地方称王,意义更不同一般。


南门太守

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汉中王”,一个是刘备,另外两人是刘邦和吴三桂。

吴三桂当然与刘备没什么关系,那是明朝的事情了。刘备这么封号多少是想效法刘邦旧事,足见其志。

或许刘备想做第二个刘秀吧!

刘邦进了咸阳后,虽然踌躇满志,但也知道并非项羽的对手,于是退出咸阳。

随后项羽的叔父项伯虽然不想杀刘邦,但是范增想,项羽犹豫不决,最后错失良机。

刘邦于是经略蜀地以及汉中,伺机而动。

为了遏制刘邦,项羽的分封颇为讲究,将秦朝降将安排在关中地区。

但是刘邦并非池中物,带天下有变时,谋取关中之地。

刘邦的志向在于统一全国,最后形成了楚汉争霸的局面。

事实上刘备想叫什么王就叫什么王,随他喜欢,想叫蜀王就蜀王,想叫荆王就叫荆王,只要不起什么王中王这样搞笑的名字就没人反对。

刘备的做法也是为了激起人们对汉朝的怀念,并暗示自己为正统的政治地位,为日后称帝做准备。


大眼大世界

蜀,一般指今天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一代。先秦时有蜀国,后来在战国中后期被秦国司马错攻灭。

汉中,即今天陕西南部汉中一带,是汉水的发源地。战国后期秦国从楚国将此地夺取后,设立汉中郡。秦灭后,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立此为都,同时管辖巴蜀等地。而刘邦以此为根据地,五年攻灭项羽,最终建立了汉朝。

可见,汉中开汉业,汉中之地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起家根据地,也是汉朝的由来。刘备选择汉中作为王号,正是有继承老祖宗志向,光复汉朝天下的志向。而当时曹魏篡汉也是早晚的事,刘备此举,也隐隐有在曹魏篡汉之后,为自己未来继承皇位奠定合法基础的味道。

这种安排,到了两年后刘备称帝时,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军师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等上言:“……夫汉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国号也,大王袭先帝轨迹,亦兴於汉中也。今天子玉玺神光先见,玺出襄阳,汉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与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应,非人力所致……”

所以,刘备自封汉中王,主要就是在cos自己的老祖宗刘邦,为未来自己继承汉朝基业打下舆论基础。否则,若不自封汉中王,却去自封一个窝窝囊囊的蜀王,那才叫无聊呢。


巴山夜雨涮锅

刘备自封汉中王:1汉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是封地在汉中为汉王。汉中是汉朝龙兴之地。自天下人表明刘备兴复汉室的决心。不封蜀王正如秦汉之后没有称韩王的。除了项羽封韩国后人为王。因为无论魏赵燕楚齐秦吴宋等都争霸过。而蜀王说好听点是偏安无争霸天下之心,不好听就是自守之贼。

2刘备上书汉献帝讲:周监二代,并建诸姫,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仰惟爵位,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累息,如临于谷。意思就是讲高祖大封子弟为王才保住汉室,现在我也想复兴汉室。但我的官太小了,不足以号召天下豪杰,官微言轻。

3诸葛亮后来劝刘备称帝讲:东汉耿纯对光武帝讲: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公也。光武帝遂然诺之......士大夫随大王(刘备)久勤苦者,亦俎望尺寸之功如耿纯言。就是说刘备手下比刘备更想称王称帝。你是王,我们就是侯。因为刘备那时的官职是豫州牧(曹操表荐汉献帝的),荆州牧(孙权表荐汉献帝),益州牧(自称),左将军,宜城亭侯。所以刘备手下文官都是荆州从事,益州从事,诸郡太守,长史之类的。武将也都是杂号将军。诸葛亮也只是军师将军、署左将领府事。关羽也就是襄阳太守,荡寇将领,汉寿亭侯。张飞征宜都太守,虏将领,新亭侯。黄忠裨将军。法正也不过是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刘巴也只是左将军西曹掾。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廖立荆州从事。魏延不过是牙门将军。因为刘备自己也只是州牧,能给的就是郡守,从事,治中等州属官。刘备左将军,所以给手下的都是杂号将军。爵位刘备自己才是亭侯,能给手下乡侯县侯吗?所以要升拔自己的文臣武将,隆其遇。刘备称王后:封关张马黄为前后左右将军,(刘备的左将军给了马超)刘巴为尚书,许靖为太傅。廖立为侍中。魏延镇远将军。


小鸿哥

刘备一向以汉朝后人自称,打出的旗号也是匡扶社稷,蜀国只不过是后人以讹传讹出来的。因此刘备自称为汉中王,从来没有蜀王这一说。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最大的纰漏就是刘备的旗号写的居然是“蜀”。


兔撕鸡

因为蜀王谐音是“鼠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