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州和其他廣東人都不太喜歡吃川菜?

凌波貓步

很多廣東人去了重慶成都回來,叫苦不迭,那個火鍋油大,加上環境衛生條件不好,吃怕了。回粵後再開吃兩天,才算恢復過來。所以廣東人對川菜不感興趣,食材不新鮮,用麻辣汁一澆蓋,肚子裡咕嚕響,長出來什麼都不知道,還是本原粵菜最好。




開埠滬漁村粵上皇

以前我在中山一個工廠做業務經理,每天跟著老闆他們一起吃飯,吃的什麼呢?早餐自己解決,那傢伙,午餐每頓都是一盤菜心(去過廣東的應該知道,gen特別粗葉子特別少,用水煮出來再澆點什麼汁),還有一盤必不可少的清蒸鹹魚還是什麼魚,蒸好以後也淋點什麼汁,好像是醬油吧?這些菜每餐必備!剩下的就是湯了,一根排骨再扔幾根玉米棒子進去熬的湯,每次吃飯的時候我都有一種感嘆:這些本地人是怎麼長這麼大的?哈哈,所以很多時候理解不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同樣他們看見我們外地人吃辣椒,也會用一口廣式普通話說,說什麼反正就說吃不了你這東西,辣死了!

最後再說一點,其實很多北方人比廣東人還不能吃川菜,我在山東上學實習的時候在一傢什麼中餐廳名字搞忘了。有一天晚上來了一大桌客人七七八八的有男有女,最開始我也不知道他們點的什麼菜,吃飯的時候聽見他們有人在那對服務員說讓趕緊把那鍋菜(鐵鍋燉什麼東西)換掉,就因為一個女的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桌子上的辣椒麵整了一點到鍋裡去了,我們的服務員耐心地解釋說一點點辣椒沒事的啊,我們可以把湯給你換了..........但是那些人很生氣地說,不差你錢,讓你換趕緊換得了,我們一點都不吃辣,後來才知道那鍋菜比我一年的工資都多,感慨這些有錢人,如此暴殄天物,而我們那時候的伙食,除了饅頭就是鹹菜,呵呵


辛苦遭逢取一精

廣州乃至珠三角以及廣東沿海一線天氣炎熱、潮溼,是不太適合吃辣椒、花椒的。偶爾吃一次川菜,可以刺激一下味蕾,喚醒因為溼氣重而引起的食慾不振;川菜吃的時候感覺不錯,隔天相當部分人的身體就會有反應:痘痘、咽喉腫、腹中隱隱作痛、痔瘡復發、大便不暢等等。四川盆地日照少、溼氣重、飲用水照廣東人的說法是“寒”。四川人靠著辣椒、花椒、生薑祛溼,但是在廣東,這種祛溼的法子明顯不實用。雖然廣東的溼氣也很大,不過廣東人會用赤小豆、粉葛、薏米、芡實等材料煲湯,祛溼效果很好,也不會對身體帶來太大的刺激,更適合廣東炎熱的天氣。

對於川菜,老一輩的廣東人是不大會接受的;年輕的嘛,態度是又愛又恨:愛是聞著那股獨特的香味,肚子裡的饞蟲都要從喉嚨爬出來了;恨是等第二天早上坐在梳妝檯前、坐在馬桶上的時候心裡要罵一萬遍娘了。歸根到底,就是離開了四川盆地的川菜,還是不太適合嶺南地區的水土。


瀟賀古道48059701

講到川菜和粵菜,在全國人民的心中都有著他們各自感知。川菜和粵菜都是中國八大菜系中的一員,聞名全國,乃至世界。

粵菜,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等說法,還有“五滋六味”的講究,從而言之就是酸甜苦辣鬆軟肥濃都具備,簡而言之就是色香味俱全。而且粵菜做工精細、工藝複雜,用料考究,從廣東人喜歡煲湯的習慣來看,就知道其極為細膩且費時費力,自然價格相對就比較貴。因為廣東氣候溼熱,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多為清淡,不僅可以保證營養需求,也可消暑解燥;春冬多濃郁,適合微冷的氣候。

再者,廣東多地地處沿海,海鮮也是其主要的美食之一,魚翅、鮑魚等食材豐富,味道鮮美,但海鮮的價格確實有點兒貴,且大多性寒,要適當的吃。

川菜,眾所周知以麻辣鹹香為主,比較出名的菜多為重口菜,如:火鍋、麻婆豆腐、回鍋肉、魚香肉絲等,用四川人自己的話說,吃菜不放辣椒還叫菜嗎?因此在青菜的烹製上,也多會放入花椒、辣椒提味。

粵菜和川菜各具特色,粵菜注重食材原本的味道,川菜善用麻辣調味增強食材口味的多衝性,彰顯出中華民族美食文化的多樣性。正因為地域不同,風土人情也不同,和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食材本味的認知的不同,以及調味方式的不同,加之文化融合程度的不同,才形成了我們常說的八大菜系,這才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美食文化。

廣東人不太喜歡吃川菜的說法,雖不盡然如此,但畢竟每個地域人們的飲食習慣有所差異,就像習慣了川菜的人,也不一定習慣粵菜的清淡濃郁之精髓。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為什麼四川人不太喜歡吃粵菜?因為粵菜油少鹽少香料少,根本沒味道,不下飯,清湯寡水的,餵豬的連鍋湯一樣。反過來為什廣東人不愛川菜?因為川菜油多,而且用的菜籽油(有良心的),味重,鹹,吃不慣辣的根本吃不出來是吃的什麼肉,反正就是一坨辣的肉狀物。新不新鮮有沒異味根本吃不出來,反正吃一次拉一次肚子,還上火得很。話說得熱鬧,其實不盡然糖醋里脊、宮保雞丁、藿香魚、酸菜魚、涼糕等等川菜還是頗受廣東人歡迎的。川菜,遠遠不僅僅是牛油火鍋。粵菜,卻要求有一條味覺靈敏的舌頭。顯然,四川人那條靈敏的舌頭,早就被整麻木了,根本吃不出來粵菜的味道。而廣東人的舌頭,卻出奇的靈敏,一點點點辣都能激起很大的刺激感覺,很多人是遭不住的。


鬚根剃不盡

這個完全是口味問題,沒有菜的好壞問題,剛從湖北來廣州的時候,的確吃不慣,太淡了,喝湯就像白水,後來就好了。所以不光是廣東人不喜歡吃川菜,川湘以及北方地區的很多人也不太喜歡吃粵菜,從小吃的菜自然是心中的最愛,習慣問題罷了,當然這都是一部分人。對於吃貨是什麼菜都好吃。

粵菜雖然清淡,但食材原味保持的很好,各種食材的味道,質感都追求最大程度的還原,色味俱全,就像蝦餃,晶瑩剔透,餡料足量,讓人捨不得下口又垂涎欲滴,咬一口,蝦的香味更是讓人回味無窮,每次我都必點,真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各種擺盤,外觀配色都很好看,粵菜招待貴客真真是理想選擇,即便是鹽水菜心,看似沒啥味,實際很好吃,真的是把食材原本的味道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因為清淡,所以製作要求高,比如肉類,一旦沒做好,或者食材選擇不當,肉的腥味便也會被保留下來,所以,初次吃粵菜真不建議去街邊或者小攤販吃,第一印象很重要。

川湘菜調料多,口味千變萬化,並不只是辣,這是偏見,我個人挺喜歡吃辣,微微出汗,瞬間有種七竅暢通的感覺,更是胃口大開,吃了還想吃,因為味道十足所以非常的下飯,吃起來樂此不彼,總有吃撐了但嘴裡還想吃的現象,一口下去是辣,但嚼幾下又會品出不同的味道,再配合不同食材的質感和本味,用它作一日三餐再合適不過了,雖然有時候辣的滿地找牙,但還是忍不住再吃一口。

其次還有很多北方面食,筋道,有嚼頭,山陝甘豫的麵食各有特色,平涼的炒麵應該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炒麵了,河南的燴麵就好像湯味全部進面裡面去了一樣,寬寬的麵條吃起來非常勁道,山西不得不說刀削麵了,刀削麵太薄了不好吃,稍微厚點有嚼頭再配上湯汁,可以得到千變萬化的不同感受。

剩下更多的什麼滷味,臭味,酸味,等等等等就不說了。

所以,愛吃什麼完全是口味問題,跟菜的關係不大,中國離了任何一個菜系都不完整,即便是外國人來了,你要吃甜的,有!你要吃鹹的,有!你要吃辣的,有!你愛吃清淡的,有!你愛吃滷味,有!愛吃臭味的,有!希望都可以發揚光大,不必內部爭個你死我活,因為食在中國嘛😊

大半夜的,說著說著就餓了。。。。


195385161

首先馬未都老師說過,辣會上癮。多年以前廣州人吃辣只為開胃,吃辣椒時務求比平時多吃下一碗飯而已,回想小時候吃得真的很清淡😉的。那時候川菜還沒流行,粵菜放辣最多的菜式是酸筍蒸魚頭。後來才到辣子雞,酸菜魚等陸續紅火,到現在其實廣州乃至全省的中青年吃辣只求刺激,只重過程,其耐辣本領還停滯於微辣階段。就是敢吃辣而已,來個中辣馬上鼻涕橫流😪,眼泛淚光😅,挑戰勁辣者多是迷上國外進口辣椒油的風味並葉公好龍之輩,要是生吃指天椒就😱敗下陣來。前幾年一個廣東連州的同事帶了些家裡的辣椒種子過來廣州種,收成時分了些給我。。。。。。😓可想而知,後來這幾隻“廣東”辣椒我送神一樣轉送給四川籍的朋友,因為嘗試時半隻辣椒下嚥,剩下的馬上吐掉,辣得很抓狂的。心想粵北的就這麼厲害,外省的辣椒🌶更是不敢想像😱😱😱😹。而川菜滿眼紅色,廣東人看到一盤紅油只會想到誇張二字,一個菜紅可以接受,樣樣皆紅就汗顏了,逐一試過每碟紅辣菜後便感亳無新意,萬變不離其辣。所以都只吃單個流行菜式,附以其他粵菜。辣子雞,香辣蟹,酸菜魚較為主流,聽到毛血旺三字都有可能起“雞皮疙瘩”。


喂貓俠

其他地區不知道。反正全國南北的吃飯的地兒。不是本地菜就是川菜館。雖然很多開的川菜館根本就不是正宗川菜。只是仿製。又沒有仿出來。但是打招牌就打川菜。至於說川菜只是辣油的。只能說你不瞭解不懂也沒有真正吃過好多川菜。真正的川菜不止是麻辣香辣。不辣的菜比比皆是。川渝湘妹紙顏值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高。姑娘些皮膚都很好。吃辣椒咋啦。四川男子也是火辣辣的男子漢。從前川軍出戰就沒有孬種。所以便有無川不成軍一說。希望不要再發這種地域比較的新聞。沒什麼意義。都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傑地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喜歡清淡。有人喜歡重口味。任何食材都沒有它的固定味道。合適個人的就是好菜。


ve楊姑娘

廣州人“熱質”,氣候溼熱。

怕辣,我們對“辣”有很多誤解!辣是開胃,美容,旺血氣!看吃辣的人,都膚色靚!

廣州人吃東西,愛清淡,白切,清蒸。愛喝湯!當地媒體天天有“靚湯”推薦!外地人要“煮湯”。

近年,川火鍋也開始流行了!親友在廣州大學城開了個“蜀記龍門”!專門去成都請火鍋師傅!還準備開分店!

對於川菜,也有的街坊說,廣州人愛講“意頭”,川與“穿”粵語同音,生意人怕“穿”(漏財)!據說,深圳有個“重慶酒家”,一年到頭沒婚宴,後來改名!





閒適人家

主要是辣這個東西太能掩蓋味道了。川菜主要是辣為主題。而廣東地區的食材大多鮮美,為什麼捨本取末放棄原汁原味,而追求辣呢?辣,只是過癮。鮮甜才是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