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柴海波譯

抽象之道

王衍成十四歲開始作畫。他早萌的對藝術的偏好要歸功於他的家庭環境,特別是他的父親——中國北方一位擅長收藏的實業家。無論是文徵明還是董其昌,王衍成從童年起便對他們耳熟能詳了,同時,小小年紀,練書習字,他常年不輟。然而美好的安寧被文化大革命所打斷,家人離散,父親發配農村,王衍成被寄養於祖母家。面對厄運,少年淡然鎮定,要實現自己志向的意志挫而彌堅。他的專業學習長達十三年,這種嚴苛的教育,深烙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印記,視造就精湛技藝為要務,置個人創造力於不屑。然而作為一個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的學生,王衍成很快從山東藝術學院畢業,二十五歲時以助教身份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繼續深造。一個正規的職業生涯,一條充滿前景的光明大道展現在他的面前……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在畫室

八十年代,隨著鄧小平發起的改革運動,中國經歷了深刻的變革,與海外的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種現象最初顯現於1978年,北京和上海先後舉辦了“法國19世紀鄉村風景畫展”,來自盧浮宮和法國其它著名博物館的近一百五十件作品,從浪漫主義畫派大師到印象派和野獸派畫家,在六個月的展期中,引來觀者如潮,展覽大獲成功。作為藝術創作之地,巴黎的光環令中國藝術家紛至沓來,這也令王衍成為之心動,1989年,他終於得到機會來到這座城市。1991年至1993年,他在法國聖太田大學學習造型藝術,之後便在巴黎附近定居,距離他所仰慕並經常拜訪的大師朱德群的畫室僅幾步之遙。能與這位大畫家比鄰,沐浴另一位無以倫比的創作大師趙無極的餘暉,這堅定了這位初來乍到者長久紮根法國的心願。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在畫室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在畫室

作品的起源

任何藝術作品,都經歷一個從無到有、漸次成形的過程,王衍成的畫作,從第一縷氣息的隱現,便令畫面意味深長。其實,給畫面注入生命的氣息,並非由藝術家完全掌控,變幻萬千的大自然以其無形之手,推波助瀾。畫家施彩潑墨的過程當中,畫布亦暴露於天地之間,風拂雨潤,日輝月映,使畫變得溫順。它被獻祭給大自然,大自然則以其歷史的沉澱、時空的塵埃和歲月的浸染,在畫布上呈現神來之跡,有如鳥兒無意間在沙灘上留下的爪印。畫布由此變成一片天造地設的神秘沃土,神奇的作品於此生根、發芽。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作品 無題

天地吐奇納秀,畫境慢慢孕育成熟。實際上,畫家的內心才是作品最先萌芽之地,作品要靠藝術家自身的各種印象、體驗和情感來哺育,使之能為成長中的作品的硬核提供養分。王衍成對藝術家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頗為欣賞,他以普桑之法,對畫面肌理反覆揉捏,有如反芻一般,以此完成完整的畫面構思。通過這種兼具智性與感性的內心加工,豐滿的畫意最終住進了藝術家的靈魂。在早期的油畫創作中,王衍成曾經很自然地採用打底稿的方式,但他很快便摒棄了這種做法,因為他感覺到這彷彿阻礙了他原始創造力的迸發。當一幅作品在畫家心中形成了輪廓,從尚未被創造出來時的一片黑暗,直至從粗糙外表上躍然而出,奔向光明,此刻,他便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支起畫架,握起畫筆,蓄勢待發了。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知道,從此他便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需要聚集起全部的活力,他的畫布將變成一座競技場,騰挪其中需要他行動敏捷,方不至錯過任何的靈光一閃。如果說開場總需花費時間,那麼當畫卷展開,藝術家切入要害時,一切便加速疾行,這時他彷彿進入某種通靈狀態,身心全被創作激情所吸附,沉浸其中,塗抹顏料,再塗,刮掉,重來……然而從表面上看,他似乎什麼也沒畫,沒有再造任何事物。他調整每一個新的立意,靈感之手隨之助其到位。假如從前他高度關注畫面肌理的結構和質感,甚至施以重重厚塗重抹,那麼如今他的畫作平滑的肌理已然變成一層純粹的能量。雖然在畫布上創作者未曾顯現,但在整個作品中他卻無處不在,就象一位“隱匿於地平線的魔法師”。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事實上,每一幅畫都是創作者的骨肉,說作品與其創造者同質同體應該也不為過。王衍成所畫的奇異景觀在每一幅畫作中反覆呈現,只是表現的方式各有不同。壯麗的景象一波接一波地湧出,再自然地重新排列組合。畫家此刻需要粗毫巨筆和大罐的顏料,才不至阻塞了發自內心,淌於指間的流暢。層次間的相互滲透,深淺濃淡間的毫釐畢現,還有那冰皮般的晶瑩剔透,都將畫布上飄忽不定的形狀化作宛若北極光的景象。“世間初現的晨光”,就像無限延伸的躍動光波,密密匝匝,無人可破……色彩、運動、節奏在一幅幅畫作之間承轉相接,連綿不絕,遠古的時代就這樣化成了一片浩瀚星空。而這些畫留給人們的感受,也由畫面之內延伸到了畫框之外。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王衍成不屬於任何流派,但他基於中國的悠久傳統,對歷代文人畫家的行為舉止頗為認可。在中國古典文化中,任何創造者首先是一位解釋者,他是要透過一幅風景或一種書法藝術,來表達自己的人格個性。王衍成重拾起這種委婉而獨特的信念,以色彩的魔力為自己代言,他由此在中國藝術界開闢出一條前所未有的新徑。因此我們懂得了為什麼他的畫淹沒在一種真正的色彩幻境之中,也明白了為何他對色彩的精心組織優先於其他任何主題。毫無疑問,這也是他極其欣賞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的原因,羅斯科是色彩的倡導者,讓色彩自由發揮成了他繪畫的主題本身。王衍成像他一樣使色彩呈現出微妙的漸變,並讓運動和節奏賦予整個畫面以勃勃生機。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節奏,就是利用高潮、對位和休止讓萬物律動起來。它的存在,需要氣息,這種氣息產生於畫筆揮就的畫布上的熔爐之中。正是這節奏,令萬物搖曳,並賦予其意義、關聯以至存在的理由,它徑直出自藝術家的內心,彰顯出真實的人性。我們在王衍成的作品中,往往同時體會到兩種韻律,一個來自中國的書法家懷素,另一個來自歐洲的音樂家弗朗茨·李斯特,兩位大師和諧流暢的神韻建立起王衍成人格個性的和聲,浸潤並指導了他手中的畫筆,這瑰麗多彩的畫筆揮灑塗抹,集合起咫尺與天涯、粗糲與柔和、力量與優雅。如此,王衍成的畫不是用來觀看或者凝思冥想,而是為了住進人心。

王衍成——世間初現的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