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謂右腦開發就是個坑|讀書吧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讀書吧

文 | 胡雯雯

暑假將至,幼兒園和中小學門口照例又圍滿了輔導班的宣傳員,“音樂啟蒙”“右腦開發”“國學欣賞”“黃金識字”……各種傳單恨不得糊你一臉,讓爸媽回去給孩子調配一鍋“假期十全大補湯”。

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對育兒懂得越多,就越焦慮。一次創業搞砸了,可以推倒重來;一次投資失敗了,可以換標再投;一篇文章沒寫好,刪了重寫便是。但教育孩子,似乎是少數永不可逆的事情,當你發現自己做錯時,可能已經沒有機會重來,甚至扼殺了孩子某種天賦。

但世界變化太快了。十幾年前,誰能想到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將如何改變生活?而十幾年後,當我們的孩子面對未來世界,會是哪種境況,誰也說不好。幸而在近期,我讀到了Dr. 魏的一本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對許多似是而非的育兒理念進行了一輪新的篩選,也減緩了不少對未來的焦慮。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魏坤琳,暱稱Dr. 魏、叨叨魏,專門研究大腦科學,在北大心理與認知學院任教,曾被稱為“北大最帥教授”。但許多人認識他,可能是通過《最強大腦》,他“鐵面判官”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天天送女兒上幼兒園,有空就陪她玩的普通爸爸。有了孩子後,魏坤琳意識到自己研究的腦科學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因此,他利用自身優勢,聯合了全球許多志同道合的科學家朋友,辦公號、開設育兒專欄和講座、推出親子桌遊盒子,志在傳播更多科學養育知識。

“孩子需要的不是現在學校看重的技能,而是未來世界看重的能力。”Dr. 魏這樣認為,因此他的育兒理論,全都基於神經可塑性等腦科學原理,以及寶寶大腦的發展規律。但他的文字非但不燒腦,還特別接地氣,讓我們這種路人也能一口氣整本讀完,還不時拍紅大腿或懊惱萬分。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Dr. 魏把孩子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也是家長們最應該重視的方面,概括為五大部分: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和創意腦,對應的就是智力、注意力、記憶力、情緒、社交能力、閱讀、語言能力、創造力等對未來至關重要的軟實力。

因此,他書中談到的許多問題,也正是父母們最常疑惑的,比如:

o智力腦:怎樣鍛鍊寶寶的科學思維?如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如何提升寶寶的記憶力?

o情緒腦:孩子容易發脾氣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怎麼誇獎孩子、批評孩子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

o運動腦:四肢發達、頭腦就一定簡單嗎?學步車到底會讓孩子缺失什麼?

o語言腦: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學外語的黃金年齡是什麼時候?音樂對語言能力的作用是什麼?

o創意腦:什麼遊戲最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真正的音樂啟蒙是怎樣的?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而是「教育幫手」

右腦開發靠譜嗎?

“右腦開發”,是流傳至今最常見的一個口號,“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培養孩子的視覺想象力!”,是各種主打右腦開發的培訓班最常掛在嘴邊的。

魏坤琳也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Dr.魏,這個右腦開發靠譜嗎? "

他的回答直接了當簡單:不靠譜!

其實這個理論,是對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斯佩裡(Roger Sperry )的裂腦研究的最大誤讀。裂腦人是一類特殊的病人,他們左右大腦半球間的直接聯結被切開了,因此可以通過實驗研究左右腦機制的不同。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的確,對這些病人的研究,讓科學家對左右腦的分工有了很深的瞭解,但是,我們正常人不是裂腦人,我們大腦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左腦和右腦的協同,特別是創造力這種非常複雜的大腦活動。”

Dr.魏對於這種誤讀引發的概念流行,顯然有些無奈,但他也理解背後的原因:“首先,對左右腦的劃分,滿足了人們對大腦這樣複雜器官的理解的需求;第二,商家從中也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賣點。”

既然右腦開發不靠譜,那麼,怎樣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呢?

在他看來,首先要了解“大腦暗能量”。這是美國科學家馬庫斯·雷切爾打的一個比方:當我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比如發呆或者出神時,大腦好像沒有被關閉,仍然有很多腦區在忙碌著,這些腦區消耗的能量,比開動大腦完成某些任務消耗的能量還要多,雷切爾把它比喻為“大腦的暗能量”,就像在宇宙中除了我們能感覺到的能量之外,還有更多的暗能量,瀰漫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當然,這只是個比喻,它對應的科學術語叫作“大腦默認模式神經網絡”。這是近10年來腦科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熱點,也是產生創造力的關鍵。“我們經常覺得靈感很神秘,比如有些藝術家本人都說不清楚,自己的靈感是怎麼進發的。但是這不等於說靈感沒有規律。從科學的角度看,那些創意,不過是大腦把你已有的各種信息隨機重新組合,碰巧有些組合特別有新意而且有實用價值,於是成了創意。”

平時清醒的時候,很多奇怪的念頭都被你的意識壓制住了,但是當你的注意系統放鬆時,大腦暗能量就開始起作用了。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大量針對大腦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平時多跟孩子玩一些發散性思維遊戲,就能夠提升孩子的創造力。”Dr.魏建議,這種小遊戲完全可以跟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問孩子一些沒有標準答案,需要開腦洞的問題,類似可樂罐除了裝可樂,還能幹什麼?磚頭除了蓋房子,還能幹啥?

“我經常跟我的女兒玩這類遊戲,所以她都養成習慣了,有時候她會反問我: "爸爸,你說筷子除了吃飯,還能幹什麼呢? "我隨便說了幾個: "可以當尺子用,量長度,畫直線,還能當小棍子去夠物體,比如什麼東西我夠不著了,就拿筷子去夠一下。”然後我會反問她:"你覺得還能做什麼呢? "她很得意地說:"其實它還可以當救生船用,如果小螞蟻掉到水裡了,你可以扔個筷子去救它! "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發散性思維,還可以跟想象力結合起來,比如你可以問:"假如你是妖怪,你要怎麼才能吃到唐僧肉? "在這個問題中,“你是妖怪”是反事實想象,“怎麼才能吃到唐僧肉”則需要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又或者:"假如你認識天上的神仙,你想要天上掉什麼就能掉什麼,那你希望掉下什麼呢? "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所謂腦瓜靈活的人,碰到難題時,他們總能想出一般人想不出來的解決方法。“很多人羨慕他們,說他們點子多,善於創新。但我要強調的是,創造力不是

先天就有的,而是可以後天培養的。”Dr.魏強調,“我講的這些簡單的思維遊戲,就是幫助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基礎。”

多聽莫扎特會變聰明嗎?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前陣子Dr.魏收到過一條留言:"我家寶寶一歲了,對世界名曲沒啥反應,卻很喜歡《小蘋果》這類歌曲,一聽到就興奮地手舞足蹈搖腦袋。我擔心這類音樂會影響她的發展。到底該不該給她聽廣場舞音樂呢? "

你可能會說,當然不要了,世界名曲、古典音樂才對孩子有好處。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莫扎特效應。1993年的一項試驗發現,給一群大學生聽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448,他們在認知測試中表現得更好。這項試驗結果一出來,莫扎特音樂就被神話了。很多父母從胎教起就聽莫扎特音樂,甚至有新聞說奶牛聽了莫扎特的音樂,產奶量都提升了。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一般一件事情被吹捧成這個樣子,咱們就該警惕了。”Dr.魏看過很多研究後發現,單純給孩子聽莫扎特或其他古典樂,甚至是任何音樂,其實都起不了讓其“變聰明”的作用。

但他強調,這並不代表學習音樂沒有用,他女兒便很喜歡樂器,並報了鋼琴班,“音樂的好處很多,其實莫扎特效應的秘密,不在於莫扎特音樂本身,而在於它的節奏。”

人的工作記憶(一種特殊的短時記憶)是有限的,大多數情況下只能同時處理4個元素,或者叫信息塊。這麼小的記憶容量,當面對一首超過3分鐘的新歌時,是怎麼記憶的呢?靠節奏感。

大腦會把一個個節拍分類、編排成有重複規律的小組,這樣就能壓縮信息,來適應我們有限的記憶容量。所以,我們可以輕鬆記住一首歌的旋律,卻常記不住歌詞。比如“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乍一看有十幾個字,仔細聽節拍你會發現這兩節都是“嗒嗒~嗒嗒~嗒~嗒嗒”的結構,孩子真正需要記的只有“嗒嗒“和“嗒“兩種節拍和規律,這大大降低了記憶的負荷。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良好的工作記憶和節奏感,是語言發展的必要因素。”在Dr.魏看來,節奏感是人類大腦特殊的功能,大多數動物都沒有這個能力。聽別人說話時,我們的大腦會將聲音整理成單詞、短語和句子。“美國西北大學聽覺神經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測量了兒童大腦活動後發現,孩子的節奏感和聽覺工作記憶越好,他的閱讀和識字能力就越強。”

所以,如果想改善孩子的讀寫能力,結合音樂訓練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Dr.魏提倡給孩子朗讀詩,就是要充分利用詩的音樂性和節奏感,道理是一樣的。唱歌或童謠的時候都可以讓孩子配合著打節拍。

“孩子還不太懂得節拍規律時,你可以給孩子多聽聽幾種節奏、韻律不同的童謠,示範著打出節拍,讓孩子模仿。你可以慢慢讓節奏變化得更復雜,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模仿著你打節拍。這樣,他們的聽覺工作記憶會得到鍛鍊。要是你也不懂節拍,可以用播放設備隨機放不同節奏的童謠,讓孩子跟著童謠打節拍,等孩子越來越會玩這個遊戲,你還可以增加難度,比如放旋律更復雜的童謠。”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除了打節拍,他還推薦讓孩子學一些樂器,比如打擊樂就非常強調對節奏感的把握。低齡的孩子可以配合著童謠、歌曲,玩沙錘、搖鈴、三角鐵;大齡的孩子可以學學非洲鼓、架子鼓。當然也不只是打擊樂,任何樂器都可以鍛鍊到節奏感,重點是選擇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樂器。“演奏樂器能直接訓練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時間認知能力等,也間接提升了孩子的學科表現。”

聽到這裡,你是不是已經在想,趕緊去報個樂器班?倒也不用這麼著急。在Dr.魏看來,孩子4歲左右開始練習琴鍵類樂器就可以,吹拉類的,比如笛子,要孩子年齡大一點,肺活量上去了,才可以開始練。年齡太小還沒有學樂器的孩子,可以在家做音樂啟蒙。”

又被暑假班套路了吧?所谓右脑开发就是个坑|读书吧

早早讓孩子學樂器、識五線譜、買一大堆CD,不見得是好的音樂啟蒙方式。人類天生喜歡音樂,只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提供音樂環境,不壓制孩子用音樂和律動表達的慾望,就可以啟蒙音樂。

給孩子提供多樣的音樂很重要。不管是古典樂還是流行樂,多種文化的音樂都可以讓孩子接觸。不要以為孩子理解不了,只要是好音樂,就會有跨越文化的感染力。

不過,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對音樂的態度,如果你對音樂是一個包容的態度,經常和孩子唱你喜歡的歌。帶他聽你喜歡的樂曲,甚至跟他一起玩樂器,孩子感受到的是你對音樂的熱愛,這就是最好的啟蒙。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 2018-4

頁數: 341

定價: 58

來源|南都週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