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艾雲尼”帶來超長暴雨?因為颱風賴著不走|小南都知道

为什么“艾云尼”带来超长暴雨?因为台风赖着不走|小南都知道

为什么“艾云尼”带来超长暴雨?因为台风赖着不走|小南都知道

相信大家還記得上週6月7日-9日被颱風“艾雲尼”支配的恐懼吧。這個兩天內登陸了三次的颱風,為廣東地區帶來嚴重降雨,據廣東省氣象臺稱,這次的雨勢之猛刷新了廣州的歷史極值,日雨量也刷破廣州歷史紀錄。

暴雨把廣州城區多地淹成水池,把白雲機場淹成“白雲碼頭”,同時也引發了觸目驚心的慘劇:廣東佛山一對母女因公交站廣告牌漏電觸電身亡;廣州白雲區機場路上,17歲男孩涉水“電擊傷”身亡。據央視網統計,截至6月8日下午4點,“艾雲尼”共造成廣東21.4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5人,失蹤1人。

這個最大風力只有8級的颱風,帶來的雨量為什麼如此之大?除了有各方特殊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它走得慢

我們這裡所說的並不是颱風的中心風力(一般高達18-80米/秒,是其破壞力的直接來源),而是說颱風中心的移動速度。一個慢性子的颱風最可怕之處在於,它會給一個地區帶來超量降水,繼而導致嚴重的洪澇災害;同時,更長的打擊時間也使得它的破壞力成倍增加。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內陸山地,強對流天氣帶來的洪水和泥石流是導致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原因。

這正是出現在去年北美颶風“哈維”和今年首個颱風“艾雲尼”上的現象。據報告,登陸於美國得克薩斯的哈維在兩天內帶來了超過75 cm的降水,部分地區更是高達四天內125 cm,降水量超過了美國本土自1899年以來任何一次暴雨;而艾雲尼在同一地區的最高累計降水量也高達48 cm。

《自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從1949年到2016年,全球熱帶氣旋(包括颱風和颶風)的移動速度平均下降了10%,降幅大約是2公里/小時。這意味著當熱帶風暴來臨時,糟糕的天氣會在同一個區域持續更長時間

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的氣象學家科辛(James Kossin)根據全球過去近七十年中7585個熱帶氣旋移動路徑,計算了它們的平均移動速度,結果發現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它們在陸地上行進速度的降幅比在海上更大,在北美東部是20%,在澳洲為19%,在東亞更高達30%。除了印度洋氣旋,這個趨勢在世界上其他所有地區都非常明顯。

當然,很難說這10%的速度減緩究竟給某個地區帶來了多少額外降水,但科辛認為這個數值一定會遠遠超出10%,而且還得算上日益溫暖的海洋風帶來的愈加豐沛的水汽,所有這些都能讓熱帶風暴變成一場沒完沒了的狂風暴雨。

儘管科辛的論文並沒有指出,究竟是什麼拖慢了熱帶氣旋的腳步,但種種猜測表明,原因仍然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在對流層的某些區域,存在著比較持久穩定的夏季風系,科學家們稱之為“操舵風”,它們的強度和相互作用決定著熱帶氣旋的走向和移動速度。科辛形容說,“(颶風)就好像是一個在急流中旋轉游動的軟木塞”。

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5⁰C,其中極地溫度的上升尤其明顯。這樣一來,溫差下降使得操舵風的力度也隨之下降。由於操舵風從極地到熱帶的溫差梯度中汲取能量,其力度的減弱也會讓颱風和颶風走得更慢。

《氣象學雜誌》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篇論文則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這種聯繫。來自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根據當前趨勢預測了一組未來更溫暖的氣候條件,當他們將過去十三年中22個熱帶氣旋的數據代入之後,模擬結果顯示,氣旋的移動速度將減慢9%,降水則隨之增加24%

這並不是唯一的壞消息,科辛的另一項未發表研究提示,

熱帶氣旋的內部風力並不會由於操舵風的減弱而降低,反而可能有所增加。全球變暖似乎讓極端天氣變得更加兇險了。

這邊廂“艾雲尼”還沒走,5號颱風“馬力斯”就摩拳擦掌了,還好這個颱風不會登陸中國,甚至不會直接影響中國。這幾天好不容易送走了兩位,以為這就結束了?當然沒有。

新一個颱風馬又即將來襲。據中國天氣網今天上午9時消息,新的熱帶低壓已經生成,可能即將在一天內在我國粵東閩南近海突然加強為今年第6號颱風格美。這個端午假期沿海地區天氣不穩定,小南提醒大家要多加留意天氣預告,遇上暴雨還是躲在室內比較安全。

來源|南都週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