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摄影:Nick Hall for TNC

过去5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社会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病虫害加剧、农业减产、成千上万的人成为“气候难民”。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挑战?1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的?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衣食住行,乃至是呼吸都与之相关。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儿。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摄影:Kevin Arnold for TNC

气候作为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及分布的重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物种丰富度、多度格局、物种灭绝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导致温度、降水和植被的变化,而这些又会显著改变现有物种的生境状况,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因为全球变暖,物种正在向“温凉”地方迁移。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逐步退化和消失,部分物种受到生存威胁。

二是物候期改变,生物节律被打乱。比如,植物更早开花,迁徙鸟类改变旅行的日程,冬眠的动物提前结束“冬眠”等。

三是气温升高将提升部分病原体的生长率和存活率、有害病菌的传染,病虫害的世代增加,发生的强度和范围增加,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2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适应气候变化

即使我们完全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现有的温室气体也不立马消失,气候变化也不会即刻停止,依旧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所以,除了通过减排与增汇等方式来减缓气候变化以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另一把利器是“适应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这个道理很简单直白:适应气候变化的物种会通过增加数量扩大分布区,而适应性差的物种生长范围缩小,个体数量也会减少。研究亦发现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自我恢复能力(气候弹性)更高。从气候适应的角度而言,基于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是一个非常有效( cost-effective) 的方法,目前已经为《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 的许多缔约方接受,也被《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众多的政府和非政府保护组织推荐为气候适应的首选方案。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3中国TNC的实践

为了示范和推广基于生态系统的气候适应策略,中国TNC展开了许多工作。

气候变化到底会对哪些区域产生影响?哪些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气候变化下,我们保护的区域、我们建立的保护网络是否合理?我们保护的区域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适应气候变化?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对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的宏观评估,分析气候变化对32个优先区中大的植被/生物群区的影响,对32个优先区产生影响的严重性排序,并针对这些影响,分析相应的应对措施。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优先区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对优先区中保护对象(生态系统层面和物种层面)的影响评估生态系统自身的气候弹性(地形丰富、连通性高的地区气候弹性高),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并识别出物种为适应气候变化所需的迁移廊道,在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之下建立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Conservation Portfolio)。除了分析研究工作,中国TNC也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来解决问题。在开展的众多项目中,中国TNC将适应气候变化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陆地保护项目

TNC在保护地项目中,加入了气候变化的因素,即在保护对象上,除了考虑代表当前生物多样性格局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布外,还考虑了气候变化下未来物种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以应对气候变化对物种和生态系统分布的影响。2013年,TNC开发出一套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规划方法,并以四川省为试点,从多个角度考虑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不确定性,识别出适应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行动计划》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摄影:©TNC(缪媛)

2气候智慧型农业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相对脆弱的产业,同时,由于农业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农业发展也对气候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TNC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也进行了气候智慧型农业的实践。据气象观测和模拟预测,东北和华北北部增温幅度最大,而降水减少,呈现明显的干暖化趋势,这对水资源本来短缺的、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蒙古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挑战。2015年开始,中国TNC在和林格尔开展的

旱作农业,2016年开始探索可持续放牧管理。因倡导和实施修复工作及气候智慧型农业,内蒙古项目修复地重新建立起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复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改善。生态监测显示,修复地的植物物种已达70多种,较修复前的不足30种大幅增加。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3水安全

气候变化对全球范围内的降水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导致不同区域和季节的降水分布更加不均,最终引起水循环的变化。生物多样性与水安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所提供的多重生态服务对于实现水安全至关重要。TNC在云南鹤庆西草海、上海崇明东滩等地,建立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来促进水循环健康、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气候弹性(面对气候变化是自我恢复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摄影:冯明敏

4城市项目

城市内涝是极端天气出现而产生的后果之一,海绵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措施之一。在深圳,我们与合作伙伴启动的海绵城市项目,通过分享倡导自然的保护解决方案,建设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替代工程型的措施,在增加城市抵抗雨洪的能力的同时,更好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上海,我们正在探索通过建立城市生境花园,来为城市的动植物中提供更多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窗外的鸟 摄影:©TNC(董大正)

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TNC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考量范畴,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威胁,更多采用自然的方式,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使得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

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我们这么做!

为此,TNC进行了历史和未来气候数据的收集,并基于此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气候数据库和分析平台。这个网站可以以交互地图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动态查询,直观地展示中国任意区域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和未来100年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从而帮助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工作人员、决策者分析和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政府制定气候适应策略和行动提供信息支持。

建立有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跨越空间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可以“超越时间”。无论沧海桑田,无论斗转星移,但愿,每一个物种,无论大小,都能在地球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栖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