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蟹苗怎么选?养蟹高手不会轻易透露的秘密!

蟹苗怎么选?养蟹高手不会轻易透露的秘密!

渔中愉

蟹苗的投放与管理

1、苗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 步足齐全、无伤无病、爬行活跃的苗种,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较好。

2、苗种的规格

投放苗种的规格要整齐,以120-200只/干克为宜。

如果规格不统一 ,由于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喜欢争夺饲料、栖息场所等会经常发生争斗现象,影响河蟹养殖的成活率和规格的统一。

3、苗种的密度

目前苗种投放的密度多数在600-1500只/亩水面。

具体放养密度要根据塘口的设置、水草品种以及套养青虾等情况具体决定,另外各地区养殖模式、养殖习惯不一,放养密度也会有很大差别。

4、苗种放养前的处理

(1 )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该经过试水训练后再进行投放。具体方法:将购回的苗种在塘水中浸泡2 -3分钟。

取出放置10分钟左右,如此重复2-3次,待苗种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养殖塘中,可以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2)由于蟹苗的捕捞与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对幼蟹造成伤害为了防止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细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抑制弧菌类产品进行浸泡5分钟左右后,再进行苗种投放,杀灭体表的有害菌,同时提高苗种的活力,从而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3)放苗结束,待苗种适应环境后,使用聚维酮碘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防止水体中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爆发。

5、饵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在河蟹的整个养殖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池塘中人工培育的水草和其它水生生物,另一方面主要饲料来源还需要人工投喂。

人工投喂饲料可以分为基础饲料的投喂和补充饵料的投放。基础饲料主要指螺、贝类,一般在四月中旬左右,每亩水面撒投活螺200-300千克。

此时,正是成螺繁殖的时期,新生的小螺壳较薄,是河蟹早期最好的开口饲料,成螺可以作为河蟹养殖中后期的活性饲料。

人工投喂的补充饲料是指河蟹养殖过程中的日常投饲。应在确保饲料新鲜、适口的前提下, 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而定。

一般水温10°C以下时,河蟹的活动量减少,摄食量很小,可以少量投喂或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低于5°C时,河蟹基本停止摄食,可以不投喂。

根据河蟹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调整。前期幼蟹采食量不大,可以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或者蛋白较高的颗粒饲料;

在中期需要加大饲料的投喂量,此时的河蟹饲料要投喂充足,可以以颗粒性饲料为主;河蟹生长的后期需要大量的营养,以满足性腺的发育。

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或者蛋白较高的颗粒饲料。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长期添加一些黄金维肽,补充多维、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可以有效促进河蟹的脱壳生长,提高河蟹免疫力,增强体质。

河蟹在每次脱壳增重的过程中,都面临生命风险,特别是放苗的第一次脱壳和黄蟹后的最后一次脱壳最为危险。

其主要是蟹苗经过漫长的越冬,体力消耗较大、体质较弱,当水温上升后营养应不上,给首次脱壳带来困难。

而黄蟹最后一次脱壳变为成蟹,由于个体过大,需丰富的营养积累,才能顺利完成。

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办法:

( 1)河蟹脱壳来临前,投喂适口性较好的配合饲料,并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黄金维肽或者在脱壳前后几天内在饲料中添加, 提高河蟹的体质和免疫力,以保证河蟹顺利完成脱壳。

( 2 )在河蟹脱壳过程中,全池泼洒一些补钙产品,和vc免疫多糖,增加河蟹脱壳时对钙离子的吸收,保证顺利脱壳和脱壳后快速钙化,从而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和回报率。

(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可以少量添加新鲜水,剌激河蟹脱壳,蜕壳同步。

( 4) 如水生植物少 ,应增投水生植物 ,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