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防汛有“神器”

今年我省防汛有“神器”

當前,我省進入防汛關鍵期,部分地區已經出現超警戒洪水和洪澇災害。為提高防洪排澇救援應急實戰能力,近期全省各地相繼開展了山洪災害防禦、防汛應急排澇、水上應急搜救、水文應急搶測等各類防汛應急演練。各地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防汛備汛中探索應用新技術、新裝備,無人機搜尋航拍、水上救援機器人、“龍吸水”大型排澇設備相繼亮相,被人們稱為防汛“神器”。防汛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神器”的使用具有一定門檻,在發生較大洪水或者較大險情時,這些“高大上”的防汛新科技、新設備將上場。

無人機:

被稱為“天眼”的偵查利器

極端天氣帶來的強降雨經常導致局地通訊、道路等中斷,與外部隔絕,成為“信息孤島”。而飛行性能靈活機動、影像傳輸性能高效便捷的無人機,可及時有效拓展災情調查的視角,其作用不言而喻。

在上月底景德鎮市開展的防洪排澇救援應急演練中,無人機搜尋航拍就向在場觀眾亮相。景德鎮市防汛辦主任操雲生介紹說,工作人員只需在指揮中心進行遙控掌握,無人機即可在10公里的半徑內展開飛行和搜尋,實時傳輸相關影像信息,為地面救援人員提供依據。

據悉,無人機可在防汛救災、山地救援中承擔“天眼”的角色,大量減輕救援人員的搜尋工作量,可快速界定重點救援對象以及延後救援對象,即情況危急和可以等待救援的群眾。

水上救援機器人:

可救出被洪水圍困人員

現實中,可能會發生群眾被洪水圍困,急需進行救援的情況。一旦發生有群眾被洪水圍困在江心洲或有人落水的情況,可將外型像小艇的救生機器人投入水中,操作人員在岸上用平板電腦或控制器對它進行操控。水上救援機器人快速到達指定地點後,即可將圍困人員救出。除救援之外,水上救援機器人還可以運送救援物資。

和救生員相比,水上救援機器人不僅速度更快,一次救助的人員也更多。它的載人浮力為100餘公斤,落水者可以抓住它兩邊的繩子,或是趴在它的頂端等待救援。此外,無須救援人員下水,只需通過遙控操作機器人就能快速到達受困人員身邊開始施救,也最大限度減少了救援人員的傷亡。

“龍吸水”:

讓城市內澇排得更快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加快,城市內澇問題日益凸顯。一到汛期,各種“城市看海”的新聞便頻頻見諸媒體。如果有排澇裝備像“大龍吸水”般快速抽走積水,豈不美哉?

為解決城市內澇等問題,今年,景德鎮等地引進了新型移動應急排水裝備——“龍吸水”,最大排水能力為3000立方米/小時。這個如同變形金剛般的龐然大物機動性很強,抽出的積水可以泵送到幾百米外的區域,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據悉,“龍吸水”採用液壓驅動水泵,沒有用電安全隱患,流量大、揚程高。該設備已經在實戰中得到檢驗,在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2013年廈門“5.16”特大暴雨、2016年湖北武漢洪澇災害等事件發生後,“龍吸水”都奔赴現場作業,在應急搶險排水中大顯身手。

水文監測:

遙控船無人機來幫忙

高科技儀器設備的運用,加速了水文應急響應的速度,為洪水預報、水庫調度、抗洪搶險、轉移人員財產等方面提供了堅實基礎。而水文數據是防汛抗旱的決策依據,高科技的運用讓水文應急監測工作如虎添翼,快速高效的響應使決策部門可以更精準地救援。

在近日舉行的全省水文應急監測演練中,出現了遙控船搭載走航式ADCP、無人機搭載雷達波測速儀等測驗儀器。

據悉,這些自動化、智能化儀器除了可以用於常規流量測驗,還能在山洪泥石流、江河湖泊大洪水的應急監測中發揮很好的作用。無人機用於大洪水測流,可以在空中就測出水體流速,通過計算機快速得出流量。如水滿快要決堤了,測驗數據通過水文分析,就能對下游的過境流量做出預報預警,快速高效地為防汛抗旱決策提供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