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為什麼會經常慘敗

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為什麼會經常慘敗

二戰中最有特色的是國軍,時而棄城而逃,時而死纏爛打,戰鬥力讓人無法估算,是強,是弱,真不好判斷。

南口之役,湯恩伯以血肉之軀阻滯日軍,豫中會戰湯恩伯有帶頭逃亡。蘭封會戰,桂永清黃傑臨陣脫逃,萬家嶺大捷張靈甫,斷腿戰日軍,葉肇甩大刀隊追擊日軍,106師團長松浦淳六郎尿都嚇出來了,準備切腹自殺,幸好畑俊六大將派出飛機來找尋他。

國軍並非是最弱,但是最捉摸不透。因為成分太複雜,派系繁多,兵員素質參差不齊。

國軍在身體素質上就先天薄弱,又缺乏必要的訓練其訓練週期普遍偏短,士兵文化素質低但又缺乏像八路軍那樣徹底的教育,導致就算有好的戰術戰士們也不一定能理解,就算半理解了也不能在實戰中執行的好。

國軍中不同部隊士兵差異巨大,可以從8年抗戰中看出國軍不乏為救國抗日而從軍的年輕人,但也要注意國軍中充斥著相當數量的僅僅為了吃飽生存而舉槍的,這一現象是導致國軍中將近70-80萬投降日軍成為偽軍幫助日本人統治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

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為什麼會經常慘敗

國軍在制定戰略的時候缺乏靈活性,並輕視情報作戰,往往一場戰役的失敗源於電報被日軍破譯,導致國軍部隊部署被日方知曉,使日軍展開包圍和直插國軍指揮,通訊系統。國軍的戰略很重要的弊病之一是被動防禦,這樣的後果是一點被日軍突破就全線崩潰,而戰術素養底下又很難做到在撤退中交替掩護,往往在撤退中變成敗退,敗退最終演化為兵敗如山倒的潰敗,被日軍如秋風掃落葉一樣挨著打,損失不言而喻。

但是個人認為國軍精銳部隊在團,營,連一級的戰術指揮還可以,但同八路軍一樣缺乏城市攻堅戰的經驗和戰術,比如在常德會戰中,能征善戰的第10軍就是拿不下常德城。

此外國軍的步坦結合的機械化部隊的戰術也表現平平,杜聿明的第5軍的戰鬥素養還停留在一戰對坦克的認識。

國軍的體系和指揮系統也存在著相當的詬病,派系雜生,和老將望圖借日軍之手來消滅雜牌部隊也使得國軍戰鬥力下降,往往不同派系之間的部隊聯合作戰方面存在著問題,而指揮上一直存在著越級指揮的現象。干預前方一線指揮官的判斷決策。

國軍在陣地戰中最缺乏的基本戰術是對自己兩翼的掩護和防守,還有在兩支部隊之間的防守空隙缺乏填補,還有在部隊防守的輪換和交替過程中缺乏掩護導致屢屢被日軍鑽空子,遺憾的是國軍很少有部隊汲取失敗的經驗教訓。所以國軍在城池防守中多成點狀防禦,往往被日軍穿插切斷退路和補給,然後部隊急忙中撤退,但是造被埋伏在撤退路線中的日軍伏擊中損失慘重。

國民黨軍隊抗日戰爭為什麼會經常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