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石油成因兩種理論

石油成因一共存在兩種理論解釋,即有機成因理論和無機成因理論。

一、有機成因理論

傳統理論一直認為石油為有機成因,它的來源(成油機理)卻從未明確過。在石油業界奉行的主流思想是‘不論什麼理論,挖出油的才是好理論’。正是這種思想的指導,讓最流行的生物變油理論成為石油理論的主流

這種說法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屬於生物沉積變油,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

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由於其形成原因,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以上是目前的主流看法。然而這種說法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目前公認石油的形成條件與天然氣僅有溫度的差別(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那麼反推回去,天然氣現在已經被發現了五種以上的無機物生成機制,何以石油在相同的環境下不會被生成?這不科學!

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生物變油理論的來源

生物變油理論的來源十分可笑,1956年,哈伯特在美國石油學會年會上,發表了《石油峰值》的論文,他宣稱,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億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龍及藻類等生物經生化反應而成。所以,石油儲量有限。有峰值自然就有低谷,美國石油將在1976年達到峰值,世界石油即將衰竭。

巧合的是,1974年剛好爆發了全球能源危機,為了維持他的權威性,哈伯特又一次在《國家地理》雜誌上預測,他說:枯竭危機的推遲是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現有技術條件下,全球石油產量在1995年將達到峰值。這一次,他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認可,美國國家科學院認可了他的推論,從而將“石油峰值”論徹底捧上了神壇。

直到哈伯特去世前的一次訪談中,他才承認所謂石油峰值論和石油枯竭論完全是石油巨頭授意下的謊言和騙局,並稱他用來估算美國石油儲量的方法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只是他個人修改的高斯曲線而已。

二、無機成因理論

1、 碳化說:1876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石油是地下深處的金屬碳化物與下滲的水相互 作用所生成。生成的石油蒸氣在衝向地殼的過程中冷凝形成油氣藏。【3FemCn+4mH2O——mFe3O4+C3nH3m 】

2、 宇宙說:1889年俄國索柯洛 夫:碳氫化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在地球處於熔融階段時即已存在於氣圈之中了,以後地球冷卻被吸附凝結在地殼上部形成油氣藏。

3、岩漿說:蘇聯庫德梁採夫(1949,10),在紀念宇宙說六十週年時突然由有機說的觀點轉變 為無機說,認為地球深處的岩漿中,含有C、H,還有O、N、S及石油中其他灰分元素。 在6000℃—12000℃下,C、H可形成甲基,到3000—4000℃可形成次甲基,隨著溫度降低, 可形成甲基,最後形成甲烷,甲炔基可聚合形成各種烴,在溫度、壓力適合時形成石油其證據是:岩漿岩、變質岩中相繼發現油氣藏,但是不排除有百分之一的石油天然氣來自於無機成因。

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無機成因的相關科學論證

1.土星沒有生命卻存在烴類物質

降落到土衛六上的探測器發現了甲烷的湖泊和海洋,土衛六表面溫度零下180℃,那裡根本沒有存活過生命,甲烷來自土衛六深部。這說明烴類的大規模存在並不以生命的大規模存在為前提。

2.熱力學定律論證

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它要求自發的熱力學過程必須是熵增的。比較生命分子和烴類分子,烴類分子由C、H兩種元素構成,是C-H體系,稱碳氫化合物;而生命分子普遍含有C、H、O三種元素,是C-H-O體系,稱碳水化合物。化學熱力學計算表明,所有生命分子的化學勢均小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大而減小。相反,乙烷以上烴類分子的化學勢均大於甲烷,且隨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從生命分子演化到烴類分子,是一個從低化學勢演化到高化學勢的過程,它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關於自發過程必須向熵增方向演化的規定。

198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石油地質學家邁克爾·霍爾布蒂對哈伯特的理論提出質疑,並認為石油開採量會不斷增加。

前蘇聯人用一個假設諷刺西方石油化石學說:以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沙特的加瓦爾油田為例,按照石油化石學說,要生成該油田已產出的石油,需要一個長、寬、高各30公里的立體空間,在裡面填滿恐龍肉,而且還要100%轉化為石油。這簡直是荒誕至極。

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石油的形成其實是在地幔的溫壓條件下才能生成,

根據俄美兩國科學家合作發表的成果,他們用地球上最普通、最不容易生成重烴的物質——大理石(CaCO3)、氧化亞鐵(FeO)和蒸餾水(H2O)三種原料完成的高壓實驗表明,當壓力達到5萬個大氣壓、溫度達到1500℃時,系統自發地產生具有天然石油分佈特徵的甲烷。

石油是恐龍肉的堆積?石油枯竭?

石油的成油機理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後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隨著技術的進步,油田開採可能存在反覆的過程,似乎又證明了不是油氣採不完,只是技術水平沒達到。

關於石油的成因說以及油氣是否可再生,是否有枯竭的那天,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