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入主同程,華僑城“觸網”線上旅遊

文 | 時代財經 童潔 收購曲江文投一事夭折,華僑城嘗試用線上資源來填補其萬億文旅版圖的缺角。

6月4日,華僑城與同程旅遊集團(下稱“同程旅遊”)聯合發聲,華僑城將投資超20億元,成為同程旅遊的重要戰略股東之一,雙方將發揮線下資源與線上大數據的戰略協同效應進行合作。

對於華僑城入主後的持股比例及業務規劃細節,雙方都沒有進行披露。時代財經致電華僑城相關人士進行查詢,但其表示一切以官方公佈的信息為準,後續有動作會再行公佈。

“文旅地產是華僑城近幾年的主力業務,通過頻繁的收購、拍地、混改等方式,華僑城的文旅地產業務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文旅地產涉及面較多,有了規模之後,華僑城面臨的就是導客能力。”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研究員徐強認為,線上渠道已經成為旅遊業的主要客流來源。

入主同程旅遊前後

對於熟悉旅遊行業的人來說,以“休閒旅遊”為主題的在線服務商同程旅遊已經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創立於2004年的同程旅遊由同程網絡與同程控股兩大板塊組成,其中,同程網絡與藝龍旅行網於今年3月完成合併成為同程藝龍公司;同程控股則擁有旅行社集團、文旅集團、航空、眾創等業務板塊。

雖然一直在線上旅遊領域“闖蕩”,但在同城旅遊的故事裡,地產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5年,同程旅遊獲得總額超過60億元的投資,萬達文化集團便是這次投資的“領投人”,其投資金額亦達到35.8億元。隨後,萬達旅業也併入了同程旅遊旗下的同程國際旅行社。

去年開始,華僑城收購同程的說法就開始在業內傳得沸沸揚揚。直到今年5月,華僑城(亞洲)發佈公告稱,旗下全資附屬華昌國際擬以11.76億元收購蘇州萬程5.11%股權。

天眼查信息顯示,蘇州萬程是一家在去年才成立的新公司,其唯一的股東恰巧就是同程旅遊的股東之一--萬達文化集團,並且,蘇州萬程的註冊地址蘇州同程大廈正是同程旅遊的總部。

種種“巧合”下,業內普遍猜測,在華僑城(亞洲)收購蘇州萬程背後,實際就是華僑城和同程旅遊的“聯姻”。

“同程旅遊正在籌劃IPO上市,在這個關鍵的時期,背景和實力都比較強的華僑城或許還能夠拉它一把。”正如徐強所言,為了衝刺資本市場,去年年底,同程旅遊調整業務架構,旗下同程網絡與藝龍旅行網宣佈正式合併為新公司“同程藝龍”。

相對同程旅遊的初出茅廬,在資本運作上,華僑城顯得老練許多。雖然5月30日曲江文旅公告稱終止與華僑城西部投資的要約收購事宜,使得這筆涉及113億元的混改項目以失敗告終,但“華僑城系”目前已經有華僑城A、華僑城(亞洲)、深康佳、雲南旅遊4家上市公司,對西安飲食、劍門旅遊兩個上市公司的股權收購也處於進行時。

城市發展研究員劉誠指出,眼下線上旅遊競爭激烈,“砸錢換流量”已經成為一種行業現象,因此,同程旅遊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自己的“市場地位”。“如果華僑城能夠在上市方面推同城旅遊一把,雙方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流量紅利’。”

20億入主同程,華僑城“觸網”線上旅遊

華僑城“觸網”

近年來,華僑城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文旅地產的擴張上,目前其已經在50多座城市佈局文旅地產。

隨著文旅地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運營難題也隨之而來。“‘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戰略落地了,但‘旅遊+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尚未破題。該模式不破題,在雲南、海南乃至未來的貴州、廣西、青海、西藏、東北等旅遊資源豐富而經濟落後、地產不發達的地區,我們就不可能站穩腳跟。”在華僑城2017年度工作會議上,華僑城總經理段先念的一段話說出華僑城對於“互聯網化”的迫切需求。

這不是段先念第一次強調“互聯網”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華僑城提出“旅遊+互聯網+金融”戰略時,段先念就曾在華僑城一次培訓課上反覆提及“互聯網”的話題。

在段先念看來 “互聯網+”已成為旅遊業重要的推廣和運營手段,所以,在輕資產之外,華僑城還要擴展文化和旅遊產業邊界,與互聯網、金融結合起來,補償“旅遊+地產”模式下市場空間和機會不足的問題。

在今年年初華僑城召開的2017年華僑城在線旅遊工作會議上,華僑城股份副總裁陳躍華表示,華僑城2017年線上旅遊產品銷售超過9億元,同比增長近70%,年度線上訂單超過500萬筆,線上購票入園人數近700萬,同比增長超過70%。

當然,僅僅依靠“門票電子化”無法真正讓華僑城的文旅地產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華僑城開始瞄準發展勢頭強勁的在線旅遊平臺。今年3月,有消息稱華僑城同時向同程旅遊和馬蜂窩拋出橄欖枝。

其中,馬蜂窩為當前十分火爆的在線旅遊平臺,在此之前,其剛剛完成了1.33億美元的D輪融資,另有業內透露,馬蜂窩即將在海外進行IPO。大量的資金需求下,華僑城入股似乎也成為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這一消息最終未能得到肯定的回應。

“旅遊行業互聯網化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對於每一個涉足旅遊地產的房企而言,如何打通線上線下資源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有機會去想在旅遊地產的未來。”劉誠坦言,目前在地產業內還沒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因此,華僑城最終能否成功令線上線下形成協同效應,還不好下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