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我曾在酒展,聽到一人對自己朋友高談闊論地說:“現在中國市面上很多洋酒都是假的,你打開一瓶葡萄酒的時候,如果聞到很刺鼻的味道,那就是假的,或者可以倒一點到手上,有清涼的感覺,那也是兌了酒精的假酒。”

身邊路過聽到的酒友都露出了“敢笑而不敢言”的表情。

雖然現在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的“洋酒”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餐桌上的標配,但是還是有不少小夥伴對葡萄酒存在著深深的誤解。

開頭那哥們說的“刺鼻的味道”,其實就是二氧化硫的味道。葡萄酒在裝瓶前,釀酒師就會向葡萄酒充入二氧化硫,以保證葡萄酒的穩定性。這個二氧化硫就有著臭雞蛋味,但是有這種味道並不表示這酒就是假酒,而且這種味道醒一醒就去掉啦。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另外那個通過“清涼的感覺”來推斷是兌了酒精的葡萄酒。我想說,一瓶普通的葡萄酒,酒精度數稍微高的,度數為13.5-15%,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度數的酒精製造了“清涼的感覺”?

除了這些,還有以下這些說法,愛酒的你應該或多或少都有聽說過,我們再來看看吧!

說法1. 螺旋蓋的酒不如橡木塞的

橡木塞是以栓皮櫟(Cork Tree)的樹皮為原料製作而成,資源有限,製作成本高。不過,這螺旋蓋也不簡單,它由鋁合金製成,瓶蓋內襯墊的材料是聚乙烯或錫,該材料決定酒液是完全絕氧還是允許部分氧氣進入。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舊世界的國家大都使用橡木塞,而在新世界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中,螺旋蓋則被廣泛使用,當中,即有較便宜的餐酒,也有品質不錯的酒款。

另外,螺旋蓋既方便打開和開瓶後重新蓋回去,還能省去被汙染的問題,讓我們更好地享受葡萄酒。所以,不能單從蓋子來判斷一款酒的好壞啊。

說法2. 釀酒葡萄就是平時吃的葡萄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有的小夥伴剛接觸葡萄酒的時候,會聽到身邊的酒友聊到各種葡萄品種,然後就會弱弱地問一聲:“有巨峰葡萄釀的酒不?”哈哈!

其實呢,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是不一樣的,與釀酒葡萄相比,我們平時吃的葡萄顆粒更大、肉厚皮薄,酸度和糖分更低。

說法3. 掛杯越多的酒越好

當你輕輕搖晃酒杯,讓酒液在杯中旋轉,停止搖晃後,酒液會形成一條條液狀,沿著杯壁緩緩滑下,這個現象就是“掛杯”。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會“掛杯”,只是掛杯的速度有快慢而已。有的人就聽說這掛杯的“酒腿”越多越好,掛杯的速度越慢越好。其實並不是好不好的問題,只能說明,擁有這種特徵的掛杯的葡萄酒層次更加豐富、口感更加飽滿而已。決定掛杯狀態的因素是葡萄酒所含酒精量、糖分和甘油,而不是質量的好壞啊。

說法4. 葡萄酒放得越久,味道越好,也越值錢

我們平時吃東西時會講究適飲期和保質期,葡萄酒也是一樣。能不能放得久,這要看這瓶酒的陳年能力怎麼樣了。一般來說,品質好的紅葡萄酒陳年能力更強,白葡萄酒要在2-3年內飲用為佳,還有就是有些葡萄酒就是要趁著年輕時飲用,那最好在幾個月內飲用。所以,“葡萄酒放得越久,味道越好,也越值錢”這句話是不成立的。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要想喝到最好喝那一刻的葡萄酒,就需要了解它的陳年能力、適飲期,而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一款保質期為10年的葡萄酒,在第10年的時候味道越好越值錢。

說法5. 凹槽越深的葡萄酒越好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坊間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酒瓶底下的凹槽越深,則葡萄酒的質量越好。於是有的人在買酒時,會半懂不懂地摸摸瓶底來判斷質量,這麼嘛,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瓶底的凹槽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就是:利於收集沉澱。倒酒的時候,因為有凹槽,長時間靜止所形成的沉澱就不容易揚起來,確保倒出的酒液更清澈。和葡萄酒的品質沒有關係。

說法6. 較貴的酒要比較便宜的好喝

關於葡萄酒的這6種忽悠說法,你相信了幾個?

價格高的葡萄酒。不過,這價格可不只是單靠質量得出來的,而是綜合很多方面的因素定出來的。比如,名莊酒的價格一般都不菲,甚至有的名莊的副牌酒都比無名莊的正牌酒要貴。或者是營銷模式方面所投入的資金數額不一樣,是直銷還是有經銷商或代理商,這都使得攤到每瓶葡萄酒的成本不一樣啊!

除了以上

說葡萄酒能治病的也是大忽悠

親們都還被哪些說法忽悠過呢

歡迎分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