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降低了 為何國內油價不斷上漲呢?

目前,原本火熱的原油市場出現大幅降溫。沙特和俄羅斯計劃增產,或將抵消委內瑞拉產量下降和伊朗可能出現的降低供應量問題,給油市帶來重創;另外美國原油庫存的意外攀升以及石油活躍鑽井數量的激增都令油價承壓大跌,多重不利因素導致原油接連下探。

2008年3月,國際原油147美元/桶,國內油價6.3元/升;2018年5月,國際原油75美元/桶,國內油價7.4元/升。

關於國內油價跟國際原油價格走勢不成正比的消息在市場上開始傳播,市場調侃原因:桶貴了!那究竟是何原因引起呢,讓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

各種因素

Centralpec

引起國際原油價格與國內價格不匹配的主要原因由於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同所致,由於油價漲勢過快,而國家為保證市場穩定,嚴格控價,中石化、中石油等生產企業承擔了大部分虧損,國內油價才未跟隨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新定價機制遲遲未能落實,而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國內新定價機制得以改革推行,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接軌國際市場。

其次國內油品升級,也是導致目前價格較高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國汽柴油市場正處國三標準時期,隨著環保質量管控逐步嚴格,我國加快了燃油質量升級的步伐,2017年1月份國五汽油問世,同年10月份在“2+26城市”開始部分範圍內推行國六標準,而油品升級所增加的成本也將在油價中體現。

92#汽油(噸價/升價)

0#柴油(噸價/升價)

國三升級國四

290

0.22

370

0.31

國四升級國五

170

0.13

160

0.14

總計

460

0.35

530

0.45

從上圖表格中可以看到,國三升級國四標準,汽柴油價格分別加價290、370元/噸,摺合升價為0.22、0.31元/升;國四升級國五標準,汽柴油價格分別加價170、160元/噸,摺合升價為0.13、0.14元/升,總共汽柴油漲460、530元/噸,合計升價為0.35、0.45元/噸。

再次,成品油消費稅佔比不斷提高也是促使油價走高的一方面原因,我國自1994年開始徵稅燃油消費稅,而2008年我國的汽油銷售稅僅為0.2元/升,而接下來幾年成品油消費稅不斷增長,特別是2014年末至2015年由於原油價格出現斬腰式暴跌,國內煉油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財政部連續三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截止2018年我國汽油消費稅漲至1.52元/升,較2008年整整上漲了1.5元/升。目前我們成品油消費稅佔比佔40%左右。

92#汽油(元/升)

0#柴油(元/升)

2008年

0.2

0.1

2009年

1

0.8

2014年

1.52

1.2

還有物價的上漲也是不容忽略的問題,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大約在6.8左右,而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大約在6.4左右,人民幣貶值相信大家也是深有體會,10年前的6.3元,與今日的7.4元,購買能力也有不小的差別。

國際油價降低了 為何國內油價不斷上漲呢?

供需方面,地煉現在仍處於集中檢修階段,受上合峰會影響近期開工率波動有限。

柴油市場方面,眼下即將進入夏忙時節,農用柴油將進入一波小高峰;

汽油方面,由於氣溫的升高,汽車耗油量加快,或進一步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臨近月初主營銷售壓力暫時緩解,因此漲價幾率較大。

整體來看,造成國內成品油價格不斷走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單單的一個數據對比,並不能體現成品油錯綜複雜的定價機制。

在5月25日,成品油零售價兌現年內最大幅度上調之後,受原油連跌影響新一輪變化率始終維持負向延伸。本計價週期以來,沙特、俄羅斯等產油國增產原油消息持續利空市場,國際油價跌勢佔優。據金聯創測算,截至5月31日第四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72.78美元/桶,變化率-3.68%,對應汽柴油價格下調約140元/噸。本輪調價窗口為6月8日24時。後期原油或將延續弱勢運行,本輪零售價下調概率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