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①(选一)

绕郭经多寺,贪山更夜行。

月明僧伴好,人静稻风清。

碎影嘶疲马,浮烟直化城②。

一峰看渐近,何处桔槔声③。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作者】

董应举(1557?--1639),字崇相,号见龙,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南京大理丞。天启时,任右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兼户部侍郎。好学善文,喜爱名胜,有«崇相集»传世。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注释】

①天界寺:故址在今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西路能仁里,是明代南都三大寺之一,与另外两大寺(灵谷寺和大报恩寺)并列,管辖其他次等寺庙,规格最高。明初修«元史»,曾设馆于寺内。本题原有两首,这里选第一首。

②化城:本义是指佛教中所说的一时幻化出来的城郭,后亦用以指佛寺。

③桔槔(jie gao):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设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利用杠杆原理来汲水。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赏析】

此诗写诗人由天界寺出发,由僧人陪同而夜游栖霞山之事。天界寺位于今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西路能仁里,与栖霞山相去比较远,短时间内自是不能到达。于是,在通往栖霞的途中,此诗就应运而生了。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诗开篇写诗人因贪恋栖霞之景,乘月夜前往。穿行城郭,途经很多寺庙。颌联写途中夜景。上有明月,下有僧人作伴,诗人享受这种感觉,享受这宁静的夜晚,以及清风徐徐送来的稻香。从“稻香”来看,这是一个夏夜。“碎影嘶疲马,浮烟直化城”写景工妙。上句写月下,二三好友,骑马并行,在地上留下稀疏斑驳的碎影。由于长途跋涉,马已疲劳,在月下嘶鸣。此句正常语序当是疲马嘶于碎影之中,而诗人故意颠倒其序,更增诗意。下句一个“直”字,当是从王维“大漠孤烟直”一句中化出,浮烟一缕,直达栖霞佛寺。这一联有声有色,远近结合,非常具有画面感。尾联以声衬寂,写接近目的地,此时传来桔槔之声,不仅点出人居的环境,更衬托夜景的安静。全诗意境优美,对仗工整,写景颇具唐诗之风韵。

「诗栖名山」自天界寺乘月上栖霞僧松同行

附注:《诗栖名山》一书是由程章灿教授主编,选录了自南朝至民国95位诗人的126首题咏栖霞山的诗书。

摘录:《诗栖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