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草船借箭”这事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干的?

揭秘:“草船借箭”这事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干的?

赤壁

“草船借箭”属于历史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讲述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运用计谋从曹操处骗得十万支弓箭,让心胸狭窄的周瑜想杀害自己阴谋落空。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那么,“草船借箭”这事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干的呢?

据史料记载,“草船借箭”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两军相持一个多月没分胜负。一天,为了观察曹军动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孙权起初料不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弄得船要倾覆,他只是急中生智,设法让船身得到平衡。

罗贯中把“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孙权移到诸葛亮身上,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而已。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之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而且平民百姓家只知有《三国演义》而不知有《三国志》,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

揭秘:“草船借箭”这事到底是不是诸葛亮干的?

草船借箭

那么,曹操为什么采用万箭齐发呢?

对曹操来讲,的确很难想到对手是来“借箭”。敌人借大雾来犯,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偷袭,二是引蛇出洞。而不管是哪个,在自己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兵都是不可取的。所以,用弓箭拒敌是非常合乎情理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我想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第一,“用裹上油布并点燃的火箭”从未见曹操用过,敌军突然出现,现裹油布来得及吗?能有多少现成的?就算有一些并且能射到草人身上,把它拔掉扔到水里就是了;

第二,“火箭”成本高,不宜大量使用;

第三,“火箭”加重了箭的负载,所以影响射程。敌人离得远,“火箭”射不着;离近了,又担心敌人一拥而入,阻拦不住;

第四,雾天不是黑夜,一般光亮对增加视线没有太大帮助,这是一般的生活常识,想必曹操也是知道的——君不见现代生活中,汽车上装有专门的雾灯而不是只用照明灯代替。换言之,用“火箭”对看清敌情帮助不大;

第五,大雾中并非如黑夜一点也看不见,而是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这也是一般的生活常识,所以用普通的箭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至少在曹操看来就可以了,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来的是“稻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