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 金庸故居风水考

曾祥裕 曾海亮

在中国版图上,海宁只是弹丸之地,不为人注意,但在中国文化史上,海宁却是一个重镇,这座只有65万人口的小城涌现出王国维、徐志摩、金庸和吴世昌等一批大师、巨匠、名臣、高士。如此人才辈出之地固得益天然风水格局,但是个人命运的盛衰终归要社会环境的支配。 我在弟子朱祥锋的陪同下,走进海宁这一江南重镇,寻找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我们驱车七转八弯来到袁花镇新伟村秤钩湾,一幢崭新的江南民居矗立在萧条的田园上。这就是一代文豪金庸的出生地。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那时,查家可谓备极恩宠,达到了科举时代的巅峰。可是,雍正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字狱使查家受到重创。在此之前,清初顺治年间,因受湖州《明史》案的牵连,有才华的画家、学者查继佐曾遭下狱,但没多久即无罪获释,没有对整个家族造成大的冲击。这次文字狱后来被金庸详细地写进了他的小说《鹿鼎记》中。雍正年间发生的江西科场案是当时最大的一场文字狱,不仅当事人位居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查嗣庭全家被下狱,他的长子被杀,本人在狱中服毒自杀,尸体被下诏示众,家属被流放,而且查家兄弟查慎行(嗣琏)、查嗣瑮、查瑾等三家老少数百口都遭株连下狱,查嗣瑮和家人被流放陕西,最后客死他乡。查慎行虽释放回了家,不久也死了。文字狱甚至牵连到所有浙江人,朝廷停止浙江乡试、会试各一科。

经这次打击,查家一度中落,乾隆十九年以后才有人中进士,康熙年间的辉煌已成前尘往事。金庸的爷爷查文清是查家最后一个进士,是金庸最敬佩的人,也是对他年轻时影响最深的人。查文清在江苏丹阳任知县时,因为发生著名的“丹阳教案”被革职。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绪《东华录》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对此金庸引以为荣。他在小说《连城诀》的后记中说:“我祖父查文清公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五百多年中,查家出了无数杰出的名臣、名医、学者、诗人、画家、书法篆刻家、文字学家、鉴赏家、史志家、水利家,他们的事迹载入了《明史》、《清史稿》、各种地方志和古籍。即使到了近代以后,查氏家族还有不少知名人物,如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

从金庸生命历程来看,他生命中的文化基因得益于家族的书香遗传。但是他后来人生磨难和成功,却受到时政的变化影响。

少年金庸却是在抗战的烽火中成长起来的,经历了大时代的苦难,他的母亲不幸死在抗战之初逃难的动荡中。正在中学求学的金庸失去了家庭的呵护与接济,成为冬天没有袜子穿草鞋的沦陷区学生。海宁老家的房子被日本人烧毁。可以说,到金庸这一代,查家昔日的荣耀与显赫都已成为悠久的旧梦。但金庸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族中,耳濡目染,对自己的家世无疑有一种特殊的感慨。晚年他还清楚地记得家里挂的牌匾,因为那是康熙所赐。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在历史风雨中金庸的命运小舟可谓颠簸流离,少年时期的日寇侵华、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的政治性死亡、图书被当局的查禁、香港回归祖国……一系列政治事件可谓纠缠金庸的一生。在大变革、大跌宕的政治时代中,金庸与祖国越来越远,但他幸免于乱世中,在香港这块民主自由的土地上经营自己的报纸和创作。从1948年到香港任国际电讯翻译,到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已经是“1992年12月,回乡寻师访友,凭吊表哥徐志摩”的时节,中间隔着42年的时光!人生的漂泊感可想而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名著《百年孤独》中说,如果一块土地上没有埋着自己死去的亲人,那么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大陆上埋葬着金庸父亲的遗体和一个曾经急风暴雨的时代。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这样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让金庸没有对故乡的思念、没有乡愁的萦绕,那简直是不可能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金庸武侠小说像一枚玲珑的白玉苦瓜(典故出自余光中同名诗),蕴涵着“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儒、释、道三教合一。“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一任推开那无穷无尽/硕大是记忆母亲,她的胸脯/你便向那片肥沃匍?/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皮革踩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金庸武侠小说,灵感来自古中国的文化,但所有的文化符号都是来自大陆、来自中国,无不沐浴着唐风宋雨。

金庸身上的文化基因对他人格、思想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睹家族的衰微、时代的变迁,他有哀伤、有感叹、有失落,但他终于没有割断这根脐带。金庸对世俗价值的在乎,使所追求的人生境界,都未能摆脱海宁查家挥之不去的影子。在金庸香港的客厅中始终挂着他的祖先查升手书的对联:“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其中透露出的都是旧式文人的心境和态度。

金庸的成功让他成了文化人中的富豪。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从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到贩夫走卒,从黄土高原到美利坚,各个阶层各个地方,到处都有金庸迷。除了金庸,极少有哪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金庸传》作者夏冷的这一段话,至今也没有过时。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有时回忆小时候在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丽的。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下车时心中回响起金庸的声音。我心中在说,可敬的金庸,我现在身置你故居,追寻你孩童时代梦想。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迎上前,向我们打招呼,交谈中才知他是查家第二十二代,叫查良楠,也许这儿太冷清啦,见来了游客带来了几许生气,他滔滔不绝地对我们介绍:“他与金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金庸为老二,他是老六,还有姐妹四个,堂兄弟19人。查良楠说,他们查家发丁不发财。当然除金庸之外,交谈中还得知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1992年12月3日,金庸夫妇曾上家乡海宁西山,凭吊过长眠地下的徐志摩。”

老人听说我们来自风水故乡赣州,就津津有味地说起其先祖元时由婺源迁居此地,主要看中海宁龙山风水好,地形为金钩月亮,土地肥沃,与故里凤山相似,且有“龙凤之合”之形,遂迁龙山秤钩湾,但历经风雨摧残,祖居早毁坏。现在海宁人民以金庸为骄傲,政府出资为其修复出生地故居。经测,原故居坐向为丑山未向兼癸丁丑。现由海宁政府出资几十万元重新修复的坐向为癸山丁向兼丑未乙丑金穴。水口癸丑。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从金庸故居出来,查良楠老人请我们帮他家看看新迁的祖坟风水。这坟地窝在路边的稻田中,经测,坟墓为癸山丁向兼子午壬子木龙。坟墓低于路面,周围是稻田,右有池塘。查良楠老是怀疑这个坟墓迁过后查家风水不太好,因为男丁越来越少,而生女孩的人家越来越多。

走进海宁江南重镇,寻找大文豪金庸早年生活的踪迹

在返途中我坐中车上沉思:个人命运的盛衰受社会环境影响,从命运来看,同族的叔伯兄弟的查良铮一生过得更艰辛,身边的财富远不如金庸,也没有享受到一生多位美女相伴游四方的潇洒和受官方礼遇宠爱的荣耀。查良铮于1953年初,抱着一颗强烈的报效祖国的心愿回到祖国大陆。但是与金庸不同的命运的是他因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而被打成右派,接着“文革”爆发,他又被抄家,批斗,关入“牛棚”劳改。 1977年2月,饱受政治运动摧残的查良铮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着的祖国和文学事业。1981年,他的冤案终于彻底平反昭雪。不知长眠地下的查良铮该当何想?

人啊人,各人各命 ,命啊命!世事无常,命无定数,谁人解的了生命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