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航母编队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非凡的对海对陆打击能力,它的攻击力远超海军任何一种其他舰型,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舰有70%都是被航母舰载机所击沉的,所以航母编队也被称为对海打击之王。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对海打击与对陆打击的区别

同为打击作战,编队指挥官不要将二者混为一谈。除了使用的武器种类的区别,以及我们后面会提到的在情报准备上的区别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

典型的陆上目标一般都在完善的防空体系保护之下,在高价值目标的周围,分布着由远程对空警戒雷达、低空补盲雷达、中高空防空导弹阵地、低空导弹阵地、高炮阵地、机动防空火力、防空指挥所、通信网络构成的完善防空体系,备弹量充足,发射装置多,火力通道多,正常情况下能持续对抗不同高度不同方向的大批目标。缺点就是一般分散在较为广阔的区域,传感器与武器分散,不同类型武器也分散,分散就带来了漏洞和机会,加上还有地形的影响,通过精心的组织就能被找到弱点,层层击破,打击要点,造成体系瘫痪。

而典型的海上目标,如敌方大型舰艇编队,就是防空资源高度集中,每艘舰艇就是一个集成了各类对空传感器、各类对空武器的高度综合体,防空队形时编队舰艇分布也相对集中。面对这样的目标,难以找到缺陷和漏洞,但受限于舰艇有限的发射装置、火力通道资源,其能同时抗击的打击是有上限的。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所以,形象的说,对陆打击是寻找漏洞,抽丝剥茧,抓住要害,瘫痪体系,智取核心的技术活儿,才会被称作“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而对海打击则是靠蛮力彻底压垮对方的防空力量,是暴力破解方式的体力活儿,才被称为“饱和攻击”。

或者换而言之,不会有人对陆打击采取“饱和攻击”,也不会有人对敌海上编队搞“外科手术式”打击。

跟对陆打击一样,对海打击行动也是航母编队的舰载机、水面舰艇、潜艇的综合运用。根据战场情况,指挥官要灵活配置。

对海打击战的指挥控制

航母编队的对海打击作战一般由编队水面战军官统一指挥和控制。当对海打击任务优先级很高,比如类似大洋舰队决战这种的,就会由编队指挥官亲自担任。如果是小规模的对海打击任务,一般会委托部分舰艇和飞机兵力组成水面打击大队单独行动,由其中的资深舰长或护航的驱逐舰中队指挥官负责。水面打击大队需要及时向编队对海打击战军官上报任务进展情况和武器弹药消耗情况。

对海打击战军官一般还兼任编队内的水面航迹协调官,负责对航母编队所辖兵力探测到的所有水面目标进行统一的编号和识别。而航母编队行动区域内还会有其他友邻兵力探测到的水面目标情报,就由编队指挥机构的超视距航迹协调官来通报给对海打击战军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航母编队行动范围内完整的水面目标态势图。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情报侦察很关键

航母编队的任何作战任务中,情报都很关键。但对海打击和对陆打击的情报要求还是有所区别。

对陆打击的目标是相对固定的,目标坐标位置不是重点,情报准备的重点是目标的类型、坚固程度,周围的设防情况,以便找到其弱点或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兵力、航线、战术、挂载武器,来以最小的代价摧毁之,并评估打击效果。

而对陆打击的目标是海上高速机动的敌方舰船,此时的情报准备的首要任务是敌方舰艇编队的位置、动向、组成。回忆一下太平洋战争中,美日双方航母编队指挥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在试图弄清楚这些个问题,而后面的打击就是一个短促的暴力过程而已。而且这些信息要及时。可能半个小时的功夫,敌方编队就能跑出十几海里,队形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对海打击的目标个个都是能跑能反击的“时间敏感目标”,所以情报的时效性非常重要。

所以归纳起来,对陆打击的情报力求“丰富具体”,而对海打击的情报要求“及时准确”。

典型对海打击的情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目标方位,目标的坐标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编队规模,舰艇类型、上述情报获得时间等。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这几个要素是按照优先等级排序的,每缺乏一个,情报的价值等级就会下降一档。比如,当仅仅知道目标大概方位时,就无法发动攻击,需要排除侦察机去复查核实。如果知道了目标的坐标、航速航向,就可以派侦察机去核查,甚至派一个小规模的具有对海打击能力的小飞机编队去进行战斗侦察。

侦察兵力与侦察行动

对海打击是,战略情报只能起到一个预警参考作用,为了获得敌方舰艇及时准确的信息,主要依靠战术侦察力量。

编队指挥官不要习惯性总是考虑编队自身的战术侦察力量。跟别的作战任务一样,要习惯性借助“外力”。岸基的P-3C和P-8A这样的远程巡逻机是比较理想的首选战术侦察兵力,以后还有海军型“全球鹰”无人机。直接支援航母编队作战的P-3C、P-8A反潜巡逻机、EP-3E电子侦察机均有责任承担水面监视任务,利用起对海搜索雷达、红外光电设备、电子侦察设备,为航母编队通报300海里以外的水面情况。

然后是编队内担任侦察任务的飞机。这些飞机包括E-2C预警机、S-3B反潜巡逻机,也包括空中巡逻的战斗机,以及执行海上监视任务的舰载直升机。正常情况下,舰载机按波次出动巡逻时,每个起飞波次中会派出1~2架飞机负责对海警戒侦察,主要在有敌方舰艇活动的海域和方向上实施警戒和搜索。得益于机载雷达对海搜索范围远大于二战时期舰载侦察机的目视距离,每架机正常搜索扇面可达30度,必要时可以扩展到60度,搜索距离为编队ZZ点以外50~350海里。根据威胁情况,典型的对海搜索扇区部署是2个30度扇区,必要情况下增加到每波次6架飞机,每架机搜索60度,总共360度全方位搜索。而舰载SH-60直升机受限于速度和航程,一般负责昼间查证其他单位发现的不明水上目标,以及例行的黎明和黄昏水面搜索任务,搜索距离不超过120海里。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无论是岸基巡逻机,还是舰载机,对海搜索的手段包括各种主被动传感器,如对海雷达、电子侦察设备、红外光电设备、以及目视。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侦察警戒兵力一般不会只干一件事情,如反潜巡逻机、直升机往往同时肩负着反潜警戒任务,预警机同时肩负对空警戒任务等。此时,对这些兵力的指挥首先还是归对应的编队反潜战指挥官、防空战指挥指挥官、电子战军官负责,毕竟防御是全时且第一位的,编队对海战军官就需要跟他们协调资源。

再往里是编队内的舰艇。有时候会在对方水面舰艇来袭方向派出部分护航舰艇承担预警监视任务,也被称为水面打击大队或局部反舰编队,为了保证航母本队的安全纵深,水面打击大队一般会在威胁方向上适当前出,阻止对方将航母本队纳入到反舰导弹射程。或者在不符合开火条件时,对敌方舰艇进行监视、反监视,阻止敌方舰艇靠近和监视航母本队。

航母编队实施攻击,侦察的作用非常关键

舰艇的对海搜索手段,除了对海搜索雷达、电子侦察设备,还包括拖曳声纳。得益于SQS-19声纳系统为代表高性能的装备,在水声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往往能在100海里之外发现和定位对方战斗舰艇的声学信号,并能进行可靠声纹特征识别,在作用距离和准确性上往往会超过传统的雷达。

最后,别忘了编队所辖的攻击型核潜艇也有对海监视职能,虽然其隐蔽性是第一位的,但当其在200海里巡逻线上发现危险或重要水面目标后,也应当及时向编队反潜战指挥官报告,由其转告编队对海打击战军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