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生平何如?

蔣鐸

刀叔導讀:13歲成為明憲宗的寵臣,15歲當西廠廠公,16歲在戰場上砍殺了蒙古偉奇女英雄滿都海。20歲被貶退出歷史。明朝的汪直,絕對是個天才。

宦官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最初宦官只是作為一個服侍皇上和後宮妃嬪的角色,但由於他們長期生活在宮圍中,能第一時間瞭解到皇上的想法,能夠把握皇上的心思,所以到最後他們成了皇上和後宮妃嬪們最為倚重和信任的人,這個群體通過發展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政權和組織。

東廠和西廠就是我歷史上最出名的兩大宦官組織,其中有汪直統領的西廠規模之廣,勢力範圍之廣今人咋舌。

在深深的宮圍中,汪直作為一個太監是不被人看起和認可的,可他知道,做太監就要有做太監的樣子,他會察言觀色揣摩聖意,所以作為太監他做的很好,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了當時最有權勢的太監。

也許汪直是被迫做了太監,從幼童時就被帶進宮當太監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定的陰影,他開始渴望權力。汪直是個聰穎的人所以他很受賞識和重用,他把握住每一次機會一步步建立自己的權利,他雖然是個太監可他的勢力和權利比很多大臣更大。

汪直是廣西瑤族人。明憲宗成化(公元1465-1487)初年,明廷派兵到廣西“徵蠻”,汪直作為被鎮壓者子女遣送宮中,自幼當了太監。

《明史·宦官列傳》載,小太監汪直最初“給事萬貴妃於昭德宮”。隨著萬氏在後宮鬥爭中節節勝出,汪直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尚未成年便已遷為御馬監掌印太監。成化十二年,北京城爆出所謂“妖狐夜出”的離奇傳聞,隨後皇宮中也有宮女、太監聲稱看到神秘黑影出沒,又有一個叫李子龍的妖道混入宮中興風作浪,事發伏誅。這一切,都使自幼在萬貴妃照料下長於深宮的成化帝朱見深很受觸動,急欲探知宮城外面的世界。見汪直“為人便黠”,靈活機警,便令他易服出宮,率一兩名錦衣衛化裝成老百姓“密出伺察”。

另據《明實錄·憲宗實錄》描述:汪直“初出布衣小帽,時乘驢或騾往來京城內”,樣子十分詭異。

汪直蒐集情報真是不遺餘力,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其刺探的對象,上自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其打探的內容,大到妄議朝政,小到雞犬爭鬥,都一一記錄下來,彙報給明憲宗。明憲宗對汪直的本事與忠心十分佩服,索性單獨設置了一個專門刺探情報的特務機構“西廠”,讓汪直掌管。從那時起,汪直便開始在朝廷內外興風作浪。

汪直的西廠初建時的確很不靠譜,極度高調,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清楚汪直其人的會感到很難理解,然後解釋為小人一朝得志,但這樣的人會死的極快,哪還有後面的事情?如果知道西廠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一手建立的機構,所有事情就不難理解了。

汪直是從小被皇帝寵大的,天不怕地不怕,行事沒有什麼框框限制,也不懂成年人的那些人情世故。這還真不是我在辯護,而是內閣大臣們說的:“今汪直年幼,未諳世事,止憑韋瑛等主使。”

汪直當上西廠的一把手之後,其行為一發不可收拾,可以說是一手遮天,為所欲為。他做的壞事不用一一列舉,只從側面就可知其大概。史載,“時汪直開西廠,羅織數起大獄,臣民悚怵”,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一聽到汪直的名字,無不談虎色變,惶恐有加。

然而,令所有人驚訝的是汪直在後世的評價中,其實是譭譽參半。

汪直並沒有什麼罪行,他的西廠沒有濫殺百姓,最多抓了幾個有罪官員。刺探情報也是汪直微服和幾個隨從。汪直也有大才,曾經在女真地區作戰,他還攻入蒙古地區,殺了達延汗的養母等等。


刀墓手札

明代權閹極多,但在各類凶神惡煞的“權閹”裡,西廠創始人汪直,卻是“畫風”非常清奇的一位。

首先是他的身份極特殊,明代但凡名號響亮的太監,出身各種各樣,窮苦人罪犯流氓無賴都有,卻沒有一個比他特殊:大藤峽戰役裡的戰俘。而且他作為戰俘入宮時,還只是個幼童。結果不到九年的時間,就平步青雲,成為皇宮裡的重量級太監。雖然他的出生年不詳,但以明代官員的奏摺看,汪直入宮時只有六七歲,提督西廠時也不過十五六歲。如此“奮鬥速度”,整個明代簡直獨一號!

其次就是他的能力性格,堪稱非常奇葩。汪直能夠以這麼快的速度提升,公認的原因是因為得到了萬貴妃的寵信。但明憲宗朱見深雖說懶,卻也是一位極有用人眼光的帝王。以他選拔文官的水準就知道,這位皇帝用人,不會只用馬屁精。而汪直的幹練能力,卻是一出場就亮眼,先作為心腹宦官,偵查京城的動向,情報工作抓的十分精準。雖然禍害百姓的事沒有少幹,卻把明憲宗哄的心花怒放,這才有了西廠的壯大。、

而且單以業務範圍說,作為新興情報機構的西廠,能夠迅速壓倒老牌的東廠,這就不止靠了皇帝的信任,更重要的是遠遠壓倒西廠的情報成就。僅以此事說,十五六歲的汪直,堪稱權力天才。

更叫其他宦官服氣的,卻還是汪直卓越的軍事能力。抓西廠抓的天怒人怨後,汪直一度到邊境去帶兵,結果出手就又驚了四方,著名的威寧海子大捷,一戰打的韃靼騎兵嗷嗷北逃,昔日狼煙四起的明朝邊境,一度被他打的太太平平。只此一條說,他的得寵,確實是硬本事。

尤其叫好些文官都自嘆不如的,卻還有汪直的真性情,汪直為人殘暴不假,壞事也做了一籮筐,但也有時候,他也敬重有本事的人。他能夠打出威寧海子大捷,就是靠了與名將王越的通力合作。他外出作威作福時,直臣秦竑憤然彈劾他,但回京後的汪直,哪怕知道秦竑向他開火,卻依然嚮明憲宗極力推薦秦竑,稱讚秦竑的忠勇風骨。這個做事狠辣的太監,確實也有可愛的一面。

當然,也因為他的有權任性,汪直最終還是得罪一大片,成化十三年得寵,成化二十年就貶到南京,之後就淡出權力中心。可以說起的快落的也快。不過參考一下,明代宦官界你死我活的鬥爭,曾呼風喚雨的汪直,卻能全身而退,也算結局不易。

我們愛歷史

汪直其人生卒年不詳,僅知其活躍於成化朝後期。按照晚明一些史書如鄧元錫《皇明書》、雷禮《皇明大政紀》等書的記載,汪直是廣西大藤峽一帶的瑤人,年幼時被朝廷鎮壓“瑤亂”的軍隊俘虜,送入宮中閹割。案成化元年(1465)十二月,明徵夷將軍都督同知趙輔、贊理軍務左僉都御史韓雍等人率軍攻陷大藤峽瑤寨,俘虜數千人。明朝有將俘虜來的幼童閹割作為宦官的慣例。汪直或許就是此時被俘而進宮的。


此後,汪直成為昭德宮內使。昭德宮就是明憲宗寵愛的萬貴妃的寢宮。汪直或許因為萬貴妃的關係,也獲得了憲宗的恩寵。


成化十二年,京師接連發生了兩件怪事——“黑眚”與李子龍事件。“黑眚”是一種黑色的怪獸,在城中到處咬人,而又無法追蹤。李子龍則是江湖中的一個神棍,結交宦官,經常進入皇城,被人檢舉欲謀反。憲宗因此認為現有的情報偵查工作力度不夠,便派汪直出外偵查。次年,憲宗在皇城西面、現在的靈境衚衕一帶建立了一個新的秘密警察機構,為與皇城東面的東廠相區別,被稱為西廠。西廠從錦衣衛抽調官、旗、校尉作為辦案人手,由汪直領導。


汪直上任後,對文武官員及宦官的罪行都有偵辦,得到憲宗寵信。但西廠手段毒辣超出常規,且連民間小矛盾都不放過,“凡街市鬥毆、罵詈、爭雞、縱犬及一時躲避不及者,或加捶楚,或煩瀆聖聽,置於重法”(《明憲宗實錄》卷166成化十三年五月丙子條)經閣臣商輅等人勸諫,憲宗一度同意撤除西廠,不久又恢復。汪直深得帝心,先後將兵部尚書項忠、侍郎馬文升、興寧伯李震等文武大臣打倒。


汪直對軍事頗感興趣。成化十四年他奉命到遼東處置邊務,十五年擔任監軍與保國公朱永、遼東巡撫陳鉞一起“進剿”建州部,十六年又作為監軍與朱永和兵部尚書王越一起出邊打擊蒙古,立有邊功,王越因此被封為威寧伯,但也招來了報復,並未解決問題。此後汪直、王越又曾奉命帶兵到宣府等地守備。


但是,汪直平日的所作所為,已經為他的失敗埋下伏筆。他和王越關係密切,曾向王越“忘懷洩禁中語”,所謂禁中語,很可能是涉及憲宗的個人隱私,這就留下了一個可能得罪皇帝的把柄。此外,他曾推薦太監尚銘提督東廠,但東廠在一次緝拿皇城盜賊的案件中沒有通知汪直,獨自報功,導致了汪直對尚銘不滿。尚銘為求自保,先下手為強,從王越的朋友處得知了汪直洩密之事,向皇帝報告。


成化十八年二月,憲宗命汪直鎮守大同,這意味著汪直正式被留在了外地。朝中言官察覺到其可能已經失寵,紛紛上言要求廢除西廠。閣臣萬安、劉吉也提出此議,得到憲宗批准。不久,汪直的黨羽兵部尚書陳鉞遭到武將都督馬儀的彈劾,被勒令致仕。


此後,汪直與大同總兵許寧發生矛盾。許寧是永新伯許泰的孫子,到任後不能忍受汪直的欺凌。成化十九年六月,大同巡撫郭鏜上奏此事,憲宗將汪直調任南京御馬監。於是言官紛紛起而彈劾,憲宗決定將汪直降為有品級宦官中最低級的從六品奉御,其黨羽威寧伯王越、錦衣衛帶俸指揮吳綬、南京工部尚書戴縉、工部左侍郎張順等人也被懲處。汪直從此不見活動的記載,僅知其弘治元年時仍被朝臣提議治罪,未果,應還在世。


總的來看,汪直其人頗具執行力,又能不畏艱險,遠征塞外,確實是對皇帝個人忠心的表現,故能在六、七年中得到憲宗的信任,打倒眾多敵人。但在皇帝心中有價值者,又非汪直一人。東廠提督太監尚銘能與皇帝直接秘密聯絡,他的攻擊令汪直難以防備。大同總兵許寧是勳臣之後、三代將門,其在軍界的威信、與皇家的關係也非一般,故能令皇帝作出取捨。(不過,這兩人數年後也都獲罪免職)追根溯源,則汪直自身不能三緘其口,洩露宮廷機密,已是取敗之道。而初步失去恩寵之際,仍不能收斂高傲性情,與許寧發生衝突,又是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從制度的角度看,西廠的橫空出世,可以視為憲宗對現有體制缺乏活力的不滿,但並無長久存在價值。對皇帝而言,錦衣衛可獨立於州縣、三法司行事,而東廠又有宦官領導,較錦衣衛更為親近,制度上均有獨特價值,而在東廠之外再設一同樣模式的西廠,無疑是疊床架屋之舉,因此成化、正德兩朝三度設置西廠,都是不過數年即廢,東廠卻常設不廢,甚至嘉靖初年世宗皇帝不信任東廠,諮詢兵部是否應將其廢除時,兵部都不同意。


溫長卿

汪直擅政,又稱汪直用事,是指在成化十三年到十九年間,太監汪直通過控制西廠壯大自己的勢力,從而擾亂朝政的一段時期。

汪直畫像

汪直是廣西大藤峽的瑤族人,小時候以被選入宮中當太監,成為昭德宮內使,年少的時候就詭計多端,從而深得皇上寵愛。成化十二年,一名叫做李子龍的道士以旁門左道迷惑了很多群眾,內使鮑石、鄭忠敬也十分相信這為道士,在他們的幫助下,李子龍得以到萬歲山觀望,密謀不軌之事。然而卻被錦衣衛發現,將其誅殺。這件事情後來驚動了明憲宗朱見深,他私認為朝內到處佈滿危機,疑神疑鬼。此後憲宗十分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又擔心安全問題,故而在錦衣衛中挑選了數百餘人組成西廠,負責刺探朝廷內外事務和保護皇上的安全,這也就是西廠的起源。成化十三年正月,憲宗正式設立了西廠,由汪直負責西廠的內外事務,實際上西廠逐漸成為汪直利用肅清政敵的工具。

成化十三年二月,錦衣衛百戶韋瑛聲稱福建都指揮楊業家產數萬,常常無故殺人,而韋瑛又十分招惹汪直的喜歡,故而下令籍沒楊業家產。在審問楊業的時候,兵部主事楊仕偉、中書舍人董璵也被牽連,於是韋瑛下令一併籍沒其家產。此後西廠又接連逮捕重臣,越來越肆無忌憚,朝廷上下無不為之色變。這些案件多出於私心,所以不無冤案,但在西廠的淫威之下,多數人只得忍氣吞聲。在這種背景下,大學士商輅上疏稱近來“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網太密,人情疑畏”,而這很大程度上都是西廠所致,所以請革去西廠,並且罷免汪直誅殺韋瑛。憲宗聽後勃然大怒,與之力爭,但是在群臣的建議下,不得不做出讓步,撤銷了西廠,汪直也受到責罵,韋瑛則被貶謫到戍宣府。

明憲宗畫像

西廠的撤銷並沒有太大動搖汪直的地位,此後不久又恢復了御馬監一職。同年六月,御史戴縉、王億因為久久不能遷升而有所不甘,於是逐漸依附汪直,向皇上進言太監汪直的行為是“釐奸剔弊,允合公論”、“不獨可為今日法,且可為萬世法”,在皇上面前大加讚賞汪直,並希望能恢復西廠。皇上聽後十分高興,便恢復了西廠的建制,此後汪直利用權術大肆殘害忠臣,朝政逐漸被他掌控。

成化十四年,在散出哈的帶領下遼東發生事變,震驚朝野。汪直的心腹王英則建議汪直趁此機會鎮壓遼東叛亂,便可以更加鞏固在朝廷中的地位。汪直聽後向皇上進言,憲宗本想批准汪直前往,但是司禮監懷恩認為汪直太過年輕,毫無作戰經驗,舉薦馬文升等人前往,考量之下,決定由馬文升、汪直等人一同前往遼東。汪直本想帶王英前去但遭到了馬文升的反對,由此懷恨在心,而馬文升也一直對汪直有所不滿。在遼東戰場上,汪直向憲宗挑撥離間,最後馬文升被貶謫重慶,汪直成為遼東戰場的實際統帥。

成化十七年,亦思馬因進犯大同,憲宗任命汪直為監軍,巡撫都御史秦紘秘密上疏彈劾汪直縱容軍隊襲擾百姓,但是憲宗竟然未對汪直有所處罰。當時,有盜賊偷偷潛入皇宮,東廠較尉緝捕逮獲,太監尚銘將其上報給憲宗,憲宗十分高興,大加封賞。與此同時,尚銘暗中向憲宗講述汪直的過失,加之萬安勾結昭德宮獨攬權政,所以憲宗對汪直漸漸疏遠,以至於成化十八年三月,憲宗罷免了西廠。同年八月,汪直被調往延綏,成化十九年,因與總兵官許寧不合,憲宗又將其調往南京擔任御馬監。同年八月,御史徐鏞上疏彈劾汪直欺君罔上,憲宗深表讚許,於是罷免了汪直,馬文升等人得以平反,汪直擅政到此也就正式被終結了。

馬文升像


回答者:首都師範大學世界史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賀清令


季我努學社

汪直的生平我看其他答友也回答了,我也不具體說了。只從說兩個問題。

(1)汪直還真沒做過什麼大壞事兒,年紀輕輕就做了權宦,主要是太招人恨

有人說汪直是王振、劉瑾、魏忠賢之後第四大宦官,這句話言過其實!汪直據年齡判斷掌管西廠時應該在18歲左右!在其離開政治舞臺時應該不到30歲。弘治十一年時被召回北京時,應該四十多歲而已。然而,汪直最終如何沒有介紹,可見他應該是終老離世了。可以說,在所謂的“四大權監”中是命運最好的一位。

在我回答的“有了東廠,明憲宗為何還要建立西廠”這一問題時,我提到了成化十二年三大怪事兒,引起成化對東廠工作能力的不滿。正是這時,年紀輕輕的汪直受到了重用。

汪直還真沒幹過多大亂政的事兒。相反,對蒙古、遼東等方面的軍事能力反而很強。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傷害了東廠和文官勢力。因其年齡太輕傷害了東廠和內宮各衙門的宦官利益,自然誰都不待見他,在宦官群中的根基也淺,純粹是靠皇帝的寵信。

最終,憲宗也只好就坡下驢換掉他。

(2)許多人對其痛恨,只能從他的民族身份和宦官的雙重歧視角度去思考

作為明朝四大宦官中唯一一位非漢族宦官,我覺得他個人比另外三位受了更多的“歧視”。

王振和魏忠賢都是為了榮華富貴“自閹進宮”,其人品如何由此可見。汪直作為“大藤峽起義”的受害者,從小和鄭和類似,都是作為戰敗者,與眾多同齡人一起被閹。

自小就身處皇宮(成化十三年入宮)、受到“忠於皇帝”的教育,脫離本土環境,他們其實很少會關心他們的身份。然而,作為宦官本身就是受正統人歧視的他,他的身份他都忘了,別人卻不會忘記。因此,他受到了雙重歧視。


坐古談今

汪直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是太醜,而且他做的其實也沒什麼。在那個時代在正常不過。而且成化年間是中國近代思想與經濟發展起源。史稱“成化新風”憲宗皇帝也是個好皇帝。

ーーー

明朝的宦官與歷朝不同,他的生死以及權利來於皇帝,立廢也就散散水(比如武宗一張字條就可以讓權勢滔天的劉瑾去死)。宦官不過是皇帝對付大臣的棋子罷了。PS.因為土木堡之變,明朝武勳階級損傷殆盡,文官集團沒有束縛,所以需要皇權的代表ー宦官來制衡,防止文官架空皇帝。而且輿論掌握在文人手中,風平自然不佳,但宦官也通常立身不正所導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