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作为“死对头”的美国,到底用了什么招?

20世纪70年代,由于粮食歉收,苏联人民陷入了可能全民饿肚子的困局,急需向他国购买粮食。

而它的“死对头”美国也并不好过,陷入了“停滞性通货膨胀”,只见物价飞速上涨的同时失业率也拼命往上冲,为了脱困!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消费市场。

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作为“死对头”的美国,到底用了什么招?

一个想买东西,一个想卖东西,两个曾经为了世界霸权争的你死我活的超级大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在70年代决定“合作共赢”。

美国给予苏联“最惠国待遇”和“低息贷款”帮其解决粮食危机,而作为交换,苏联需要将自己亿级人口的市场开放给美国。

然而虽然两国开始了握手言和,但是背后的“战斗”并没有结束。美国对苏联的贸易中满满的都是私货。

譬如当苏联形成对美国产品的依赖之后,美国开始提出各种限制条件。美国国会议员杰克逊就提出“真正的缓和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至于这个“道德”是什么?他说叫“人权”。

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作为“死对头”的美国,到底用了什么招?

1974年《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正式出炉,美国举起了它的经济大锤,要求苏联 “为不幸的移民打开大门,以每年至少准许6万名犹太人移居国外作为取得最惠国待遇地位的交换条件。”

但美国人过于高估了苏联对自己产品的渴望,苏联担心大规模的移民会动摇苏联各族人民的团结,进而让整个苏联陷入“内乱”之中。

于是明确反对美国这个“不合理要求”,并指出这是对苏联内政的粗暴干涉。同时作为反制手段,苏联开始收缩对美国开放的国内市场。美苏原本缓和的局势再次燃起了“熊熊烈火”。

但是美国的“人权”之锤并没有放下,1975年当苏联“渴望”通过和西欧各国进一步交流,进而使自己摆脱经济困境以及政治孤立之时。

美国送上了一颗毒苹果“赫尔辛基宣言”,该宣言以承认苏联二战后的领土边界以及同意苏联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为诱饵。

1991年苏联突然解体,作为“死对头”的美国,到底用了什么招?

使苏联同意在人员、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自由交流。而当苏联将国门完全敞开给西方之时,美国以美国的人权规范为武器长驱直入,即所谓的“和平演变”。

而碍于“赫尔辛基宣言”的约束,苏联面对“和平演变”的抵抗一直很乏力。且因苏联在80年代并未因“赫尔辛基宣言”的帮助走出经济困境。

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越来越差,人民开始对苏联政府失去了信心,而失去信心的直接结果是,人民开始接受美国的人权规范,并以其为武器反抗曾经深信的苏联理想。

再后来苏联走进了死亡漩涡,越开放经济越差,而经济越差,人民越对苏联政府不满意,因为对政府不满,人民开始抛弃苏联理想,拥抱美国规范的民主,当拥抱的人多了,苏联就在1991年解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