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二手車從業人員總會被問到的兩個問題:

A,二手車到低何時爆發?B,沒爆發時你的價值在哪?資本市場和行業的火爆,並沒有帶來市場爆發,這個市場好像一個高冷的姑娘,任我們怎麼撩,他都不溫不火的回應著。在汽車之家的前三年,深有體會。

2,汽車之家對二手車期望:

14年汽車之家的領導在一次會議上說二手車的利潤是新車的兩倍多,從業人員不如新車, 成本花費也不如新車,市場有不可限量的機會,未來二手車的營業規模一定會趕上新車,變成汽車之家新的引擎。直到了16年,汽車之家二手車業務還是在虧損。

隨著時間發展,但大家似乎都沒看到轉變。於是二手車業務變成了一個,所有人都知道你有用,對你寄予期望,但卻帶不來更多的價值。

3,平安入駐,盈利,新的戰略方向:

隨著平安集團入主調整了戰略方向,二手車終於在去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於是發現,腰桿子硬了,說話的分量足了,大家又對二手車重燃期望,重新開始相信你的營業規模一定會趕超新車。這倒是給了從業二手車的同行一個好的引導。當然這裡多說一句,這裡並非評價功過,商業社會,利益為王。

4,需要對變化採取行動:

來到杭州,突然想起馬雲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會有很多變化,我們不採取一點小小行動,這個變化跟我們沒關係,我們有可能會被淘汰掉。如果採取一點點行動,我們可能就是這個變化的受益者。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美國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美國是一個成熟的汽車大國,他們的汽車乘用歷史接近百年,已經度過多個完整的汽車生命週期,再加上成熟的商業模式,有些經驗值得我們參考。

2,NADA的財報:

這是我們最近獲得的一份NADA在2017年的經銷商財報,它覆蓋了美國接近17000家的經銷商,我們提取了一些有意思的觀點。

首先我們看到,在美國,經銷商的營業收入大頭還是新車,佔比達到了一半多,達到56%,二手車緊隨其後,達到三分之一。

我們再看中間這幅圖,通過毛利貢獻,我們發現,二手車雖然在營業收入上落後於新車,但在店面的毛利貢獻上已經與新車持平,其他的50%基本上是金融和後市場的收入

第三幅圖:我們來看看第三個數據,單車毛利的數據顯示,美國二手車的單車毛利是領先於新車的,接近20%,也就是說在美國經銷商中賣一輛二手車,要比賣新車多賺20個點。此外我們發現,就單車毛利而言,新車的毛利不到6%,而二手車的毛利卻達到了12%,成熟值得借鑑。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這張圖大家很熟悉

中國二手車2017年交易量達到1200萬,差不多是新車的一半,同比增長了19%,算是這些年裡增長最多的一年;再看右邊的圖,我們發現17年交易額有大幅度的提高,增長到了8000個億,比16年提高了34%,交易車輛的單價越來越高,帶來的利潤越來越大。

2,粗算500億的市場利潤

但是我們還是從中間發現了一些特別之處。17年得交易額達到了8000個億,我們按照二手車毛利6%來說,整個行業將會獲得500億的毛利,這個數字,我相信投資人一定很敏感,要不幹嘛瘋狂的砸錢,都想去瓜分這500個億啊。但這500個億的鑰匙在哪呢?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怎麼瓜分這500億?

所以,問題來了,怎麼去瓜分這500億。先來做個定義,這500個億一定是由交易為起點去釋放的,距離交易越近,獲得價值越高,而傳統的中國二手車交易過於分散,我們怎麼才能讓分散的零售和我們產生關係呢?

2,二手車有三個特點。

車輛的交易比較傳統零售,存在三個特殊性,一是決策週期長,交易週期長,超低頻;二是單筆交易金額高;三是必須依託線下交易。這就意味著,影響交易的因素很很多,交易風險大,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2,新零售最符合二手車行業。

回到彙報的主題,新零售,來到杭州,不得不提及阿里巴巴,正是阿里首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雖然我們是競爭對手,但不得不說新零售的是最符合二手車行業的。

4,互聯網的優勢。

互聯網的價值在於,他極大的通過集中化和邊際效益,降低渠道和成本,最大程度優化實現服務。說俗點,就是解決用戶最簡便的看到你的產品,然後通過最節省成本的方式來實現服務。

5,二手車現狀,廣告線索業務:

二手車行業已經實現了互聯網化,但沒有線下店,盈利就只能靠線索廣告業務,這一點還是離交易比較遠。越接近交易,其實你的收益就越大,當然,你的風險也越大。多說一嘴,汽車金融就是一個新的觸手,及幫助互聯網接觸交易,又幫助用戶分攤決策和使用風險。新零售是集合線上集客,數據支持和線下體驗,正好解決了互聯網服務於車輛交易的需求。

6,新零售,三個要點

流量(獲客成本是關鍵),數據服務(資訊,用戶行為,大數據產品等實現流量轉化的),線下體驗(主導交易)。

7,市場新格局,未來天下三分。

再說個預測,目前市場上有三個最靠近新零售的主體,未來在佈局中將實現競爭。我們客觀的看三家類型的公司,騰訊投的,瓜子人人優信,擁有線下體驗,缺少的是線上流量和數據服務,所以他們拼命地在做廣告獲得流量,並且努力的在建數據服務;阿里汽車(+大搜車),擁有線上流量,但缺乏的是數據服務和線下體驗,當然大搜車的大風車是能實現一部分線下觸手的功能。平安+汽車之家即擁有線上流量還擁有數據服務,目前也具有自己核心的線下觸手產品。這裡是不是有天下三分的意思?所以我們這次彙報,就來憧憬一下,誰,才是線下體驗的關鍵點,誰才是天下三分的荊州之地?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交易結構。

我們講到了交易釋放了利潤,只有交易賺錢了,才能滿足你的中介費,線索費,廣告費,服務費等。所以我們看看在中國交易結構是怎麼樣的,各交易端,都有什麼特點。

3,二手車渠道和傳統渠道的不同:

好,我們繼續,研究發現兩個特點跟大家分享,A,二手車行業也遵循著傳統行業的渠道結構,只是傳統行產品起始點是固定的大型OEM,而二手車的確是極為分散的個人用戶;B,二手車是非標品,也就意味著,沒有標準(新車是標準,且供貨無限,二手車卻是隨機的),產品類別和產品狀態,我們是沒法定製的。這兩個特點意味著,這個行業需要極大的流量和數據服務能力,才能實現控制對產品源頭的控制,流通,都是以控制產品起始點,來控制整個渠道的資源,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二手車也是這樣。所以整個行業都在爭搶個人車源,車源變成了關鍵點。這是典型的賣方市場,瓜子和人人,正是看中了這點,來放大個人車主的收益。瓜子和人人,一定是放大了個人車主的收益嗎?我們來分析分析。

4,介紹賣車渠道。

C2端在二手車行業相對穩定,我們不過多,且所有的價值鏈,基本都是靠越接近產業源頭,資源分配權力越大,且獲得收益越高,所以我們重點關注C1的渠道分配。

作為個人車主擁有大概5個賣車渠道,這五個賣車渠道的特點不一樣,我們來逐個分析它的特點,所以這裡引用經濟學一段話,所有市場的活動最終都能反應在價格上,市場上沒有便宜買賣,賣高價,那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回到主題,我們發現4s店擁有50%的車源流通(甚至有說超過70%賣車用戶,第一接觸都是4S店),我們按照之前的邏輯算下,控制了大概250億,是不是應該得到更多的利益呢?我們繼續。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研究30w價格數據。

我們對去年30w的價格數據做了整理,把數據都標準化後,按照月份來觀測他們之間的規律,背景散點圖是價格點集合,四條線是根據散點圖迴歸出來的走勢線。

2,C2B介紹。

下面的兩條線是C2B的價格走勢,上面兩條是B2C的走勢。我們從下往上看,4s置換的價格低於C2B的價格,常識,因為市場上小一半的車輛流通是4s店流通到C2B的(這個價格是不算廠商補貼的),有成本,加點錢,價格低自然。

3,B2C的發現。

B2C的兩條線,竟然發現有和我們之前認知不一樣的事情:經濟學的理解是,具有一定品牌,保障或者信用性質的商品,一定要比普通的商品,標價更高,因為你付出更多的成本嗎,同一輛車,你總不能讓車王的標價和普通販子的一樣吧。但我們發現,有意思的事,普遍上4s店品牌二手車的B2C價格,居然低於市場商戶的B2C價格,這是為什麼?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市場經濟,存在即合理。我們來看看各渠道的價格和利潤情況。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1,市場的行為最終反映在價格上。

通過多年的數據研究發現,一輛車的流通會存在多個價格,這些價格覆蓋了我們之前的結構圖,價格由低到高排序如圖所示。

2,價格介紹。

大致分為四類,C2B價格,B2B價格,C2C價格,B2C價格,此外,由於C端交易服務屬性,C2B和B2C又細分成兩個價格。4S店的進銷差,可以多出2%。

3,C2C問題。

這裡多說一嘴,C2C的業務,那句廣告怎麼講,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家多賺錢,買家少花錢。正常邏輯來說,C2C的價格預期,應該是在C2B和B2C的價格中點附近,買賣雙方跳過中間商用一個誰也不吃虧的價格實現成交,這件事才成立,但我們研究發現這件事不成立啊。汽車之家也做過C2C業務,通過交易數據研究,我們發現這些價格,偏向B2C,並不是我們預期的中間價。還是賣方市場,賣家能預期的價格還是汽車之家,淘車,58這樣的B2C發佈價,因為別的價格他接觸不到,也不相信。他們提高收車價,讓賣家賺更多的錢,4S店和商家,收不到車,於是這個行業在不斷地壓縮利潤,最後你發現,這是典型的價格戰,如果一個行業一直再打價格戰,最後,大家都傷。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我們拿個真實案例來看一下,一輛車賣車價是33萬。

我們再來看看4s店,能在裡面獲得什麼樣的優勢,首先他可以用低於市場的價格實現置換車輛回收,4S店的置換實際上是對用戶最有優勢的方式,原因有兩個,其一,節省時間成本,其二,有置換補貼,其三,不容易被宰。有人說價格便宜,但其實,我們之前說,價格是市場活動的反應,人人瓜子賣價高,但那個交易週期長,而且,看車砍價的確特別費腦子,最後說不定花了這些經歷,聊出來的價格,還不如置換貼息的價。

另外4S店可以將車進行整備後,用高於市場的價格去出售,因為你有質量保證,所以你的價格自然比商家賣的高。

再有,4s店獲取置換車輛,不用付出收車中介費,並且4s店可以攤銷部分新車的成本。

這麼算,一輛33w的車,4s店可以比普通商家獲得多1.5w元的淨利。

但是需要標準權威的定價系統,幫助實現利潤測算。這就是我們之前講的,互聯網線下觸手,幫助經銷商解決的問題之一。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有兩個關鍵點:1,二手車市場,4s店控制50%的流通資源;2,4S店做車源交易,要比市場商家獲得多6%利潤。如何藉助新零售的三個要點,流量,數據服務和線下體驗。

誰才能集合各方面的資源實現新零售,讓我們拭目以待。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上述文章原作者,拍磚請找他,別找我!

誰搶走了二手車500億奶酪?

小胖觀點:本文數據詳實,分析靠譜,尤其是4S店作為二手車來源的主要源頭,其掌握了先天的優勢,只可惜各種問題導致目前4S店二手車業務依舊是邊緣和非主流,而瘋狂的電商平臺還尚未從根本上解決二手車的痛點問題,傳統二手車經營者在各種夾縫中求生存,中國二手車進入到了群雄割據各有隱憂的“南北朝+十六國”時代,去年誰搶走了500億的利潤?

4S店?電商?車商?肯定的是廣告商賺了不少,而真正從業者確實更難了!

歡迎給我留言,分享您對二手車的理解!

關於二手車不明白咋整?

搜索沒有咋辦?

騰訊微博:二手車小胖王萌

新浪微博:二手車小胖

悟空問答:二手車小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