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萬能嗎?“幣改”或比區塊鏈早十年席捲全球

我的偶像Winston Churchill曾經說過,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Token萬能嗎?“幣改”或比區塊鏈早十年席捲全球

在觀察區塊鏈的未來時,我總是想著從歷史的智慧中去尋找參照系。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股改,曾經是一個很有魔力的詞彙。無論是什麼企業,姓資還是姓社,每年虧損還是盈利,只要沾上“股改”這個詞,立刻就雞犬升天。在那個淘金歲月裡,每個股改的公司門口,都有排著長龍的黃牛,去收購股改公司的原始股。

如果在股改之後還能股權上市,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鯉魚躍龍門。

很多現在的知名財富大佬,

Token萬能嗎?“幣改”或比區塊鏈早十年席捲全球

當年都是靠騎著毛驢(是真的毛驢)、扛著麻袋現金去收購股改公司的原始股,然後上市拋出後到人生第一桶金的。當年意氣風發的他們,和現在擁擠在幣安門口、手裡攥著一堆堆被汗水浸溼的毛票、眼巴巴看著ICO兩眼冒火地等待搶購的VC大佬們,何其相似。

股改的魔力來自哪兒?它來自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大改變,意味著公司利益分配機制的變化,也意味著財富流動的重新匹配。

現如今,股改早已是尋常巷陌,風光不再。然而,進入2018年的中國,一個叫“幣改”的新詞,正在以新的魔力黑洞的姿態,重新展現當年股改的無限風光。有識之士(不是我)嚴重表示,它或許將深刻變革現有的公司運營模式。

何謂“幣改”?簡而言之,它是針對ICO來說的,和ICO類似,它也發行Token,但不同的是,它是現有傳統經濟體系中的傳統公司作為發幣主體,發幣的意義是旨在以新的權益體系,改變現有公司的運行效率和財富分配模式。舉個栗子,Ethereum此前發個幣,叫做ICO,就是大名鼎鼎的以太幣。阿里巴巴如果當前也發個幣,就可以叫做幣改。

幣改何德何能,通過發幣,或者幣改,一個普通的企業就能改變自己的運營基因,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樣脫胎換骨?

答案是,肯定不必然是,但有很大概率是。

我們知道,儘管區塊鏈應用還不完善,也無法讓人一夜暴富,但它通過解決信任機制,能夠為眾多行業帶來跨時代的改變。比如房地產權益的轉移、物流運輸的管理、礦物食品的來源等各方面,都將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和這一特徵類似,幣改因為改變了傳統企業權益分配方式,也能讓企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限於篇幅,幣改的具體設計細節和技術方案我們暫且略過。我們只要瞥一眼這股浩蕩大風的方向:通過幣改,企業可以將代表收益權的股權甚至是外來債權,都化整為零,讓所有有能力的員工,或者有資源的投資者,或者看好公司的債權人,都以持幣的方式成為公司股東,這樣一個所有員工都拼盡全力的公眾公司,會是一個什麼奮鬥結果?

一個給我提供靈感的專家是這樣描述幣改目前的實際運用的,我在這裡做一個抄書君,把他的觀點和論據照抄如下:他說,近年來中國首富的變化,從黃光裕到王健林,再到馬雲和任正非,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變化,就是其公司股權分配格局的變化,正在日益呈現碎片化(股權發行越碎片,就在事實上越近似於發行人人持有的token)。從黃光裕家族持有主要股權(CEO只是高級打工仔),到王健林家族和高管一起持有股權,再到阿里巴巴優秀員工可以持股。到了最後登峰造極的華為,其股權之分散,已經類似於發token了:任正非自己只有一點幾的股權,大量員工甚至包括剛入職的,都可以拿到股權。

這就是成熟企業token化的實質,或者,幣改的實質。

Token萬能嗎?“幣改”或比區塊鏈早十年席捲全球

好的中國企業(其實美國硅谷也在風行這個遊戲規則),其實已經開始了實質意義上的幣改。

通過發幣來提升效率,是區塊鏈項目的創舉。在濫觴於比特幣的這一token機制裡,規則制定者,通過讓項目圈裡的所有用戶持有不同程度的token來共同為項目做貢獻,同時也享受項目帶來的回饋,這種去中心化的思想是區塊鏈目前最為成熟的價值觀。

現在,這種價值觀是到了可以直接向現有經濟體系轉移的時候了。我們知道,人類的大量產業,包含有諸多繁冗的體系,諸多效率低下的利益既得者,諸多八二現象(八成懶員工在享受兩成勤快員工的辛勤成果)。如果通過企業token化,通過幣改,來降低中心化,提升員工、管理層和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效率,這個企業的未來也許會呈現嶄新前景。

所以,我的結論是,區塊鏈技術改變我們的經濟生活,也許還需要很久;但作為區塊鏈精髓的幣改,也許已經開始席捲整個經濟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