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不需要理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

感覺起來,家貓的存在超越了實用價值。馴化貓的理性動機實在太過薄弱,我們大概根本不曾嘗試用這種角度去思考。自從貓完成自我馴化後,就很少提供什麼實質上的服務,非但沒能拯救人類免於饑荒,也沒能拖慢歐陸上黑死病的腳步。然而,石器時代的村民縱容它、埃及人尊崇它、千禧世代將它數位化--家貓通過了時間的考驗,現今許多人承認極度享受有它們為伴。從某方面來看,它們確實蠱惑了我們。

養貓不需要理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

家貓之所以能大獲全勝,關鍵在於人類的心血來潮與惺惺相惜。

我們做事凡事都要有目的,除了養貓。一般人常以為人類總是目標導向,做什麼事都有意為之。研究動物馴化的學者葛雷格.拉爾森告訴我,未必每件事都有經濟上的目的或合邏輯的典故。迷思、疑心、不落人後的比較心態,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的事,都可以是驅動我們的理由。這跟文化、審美觀和巧合有關。

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巧合,就是儘管家貓與人類擁有共同始祖的年代,最晚也得追溯至九千兩百萬年以前,但它們卻長得和人類異常相似。更妙的是,它們長得像人類嬰孩。人們開口閉口總說貓有多可愛,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出自一套極為特定且強烈的生理特徵,讓科學家不惜花費心力去梳理並研究。

養貓不需要理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

家貓得天獨厚地擁有奧地利民族學家康拉德.勞倫茲所謂的“嬰兒釋出器”,意思是它們的生理特徵會讓我們聯想年幼的人類,並啟動一連串荷爾蒙噴發。上述生理特徵包括渾圓的臉形、肉嘟嘟的雙頰、飽滿的額頭、大眼睛和小鼻子。我在腦中清點自家的寵物,發現我對於這種長相似乎也特別把持不住。

為什麼我們對可愛的貓咪如此沒有抵抗力?事實上,嬰兒釋出器帶來的催產素效應,在生育年齡的女性身上似乎特別顯著。波斯貓貓迷和救援團體等貓界的核心均以女性為主,儘管這已經算是基本常識,我卻對那種斬釘截鐵的母性氛圍毫無心理準備。像是在最高檔的貓展會場中,名字和血統可以寫滿一整頁的冠軍貓仍舊被單純稱作小少爺或小公主。人們會情緒激昂地說,你能相信嗎?

養貓不需要理由:我們為何成為貓奴?

倒不是說石器時代的太太小姐們,會把貓放在膝頭上逗弄。這種媽咪型衝動,是從漫長、緩慢、複雜且經常令人費解的歷史累積而來的奇怪產物。但是它們實實在在的可愛外貌,加上天生過人的膽識,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當有那麼多其他物種待在寒冷的門外時,家貓可以將爪子伸進我們的門內。

就目前而言,應該可以這麼說:家貓結合了演化後的行為與天生美貌,對我們發揮了某種輕度控制力。我們以豢養它們的同等程度成為它們的禁臠。它們吃我們的食物,卻沒有太多可以回報。它們正醞釀著更偉大的征服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