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或不景氣,是這次疫情造成的嗎?為什麼?

暢享大別山


全球經濟不景氣,歸根到底是經濟規律決定的,從股市上反應美國股市牛氣10多年,中國股市指數雖沒漲多少,但個股漲多倍的也不少,疫情只是導火索,加速加巨了經濟表現,沒有疫情也會有別的引子。全球疫情的出現以及國外疫情控制措施不得力,也更加重創了經濟,但總會走出來,這需要時間。


風月時空


從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發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匯市的動盪,而近期公佈的全球經濟數據包括美國的非農就業人數及市場對於全球經濟的前瞻均認為經濟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機處於危險的邊緣。那麼,是否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個人認為:疫情是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核心根本。

首先,全球經濟長時間處於“恢復”階段,“底子”並不好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病因”!

我們以“G2”中國和美國作為觀察點,從2018年三季度之後,國內經濟保持調結構狀態,通過擴大內需和投資新科技並以對中小企業定向貨幣與財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維持經濟的整體平穩增長。但無論GDP增速,還是製造業PMI數據均保持“L”型的底部盤整狀態。總結一句話就是:國內經濟轉型進行中。

另一方面,美國方面雖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業在長期低利率環境中通過大量舉債維持增長和公司股票回購成為常態,我們看到的是——美國企業槓桿水平的不斷上升和投資增速的下降,所以,企業債務上升且有泡沫化跡象以及投資意願不強是其特點。總結一句話就是:“表象”穩定,實則或為“內虛”。

其次,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出現,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是經濟不景氣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機至今,全球基本處於低利率環境中,整體需求不足是長期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隨著發達經濟體將產業鏈中下游等利潤較薄的領域遷往發展中國家,這也造成了主要發達經濟體產業鏈結構矛盾顯現,其表現就在於——製造業發展萎縮,服務業獨大,就業壓力增強,民粹主義上升。

與此同時,以新能源車、5G、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還處於初始階段,因此,全球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規模,而產業鏈結構矛盾突出以及引發的社會潛在問題也在削弱原本並未恢復的經濟本身。

綜上所述,本次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確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也大概率將影響二、三季度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度,但它並不是核心根本。全球主要經濟體處於經濟轉型階段;全球化下產業鏈結構性矛盾;長時間低利率環境所帶來的遺害才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主要內因。




王晨投研社


全球經濟不景氣,根本原因肯定不是疫情,疫情只是讓其雪上加霜,讓這個速度從每小時60公里變成了100公里。

那麼全球經濟不景氣,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從而轉化為需求和消費放緩,甚至停滯。

幾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就不贅述。

目前來說,

一方面,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其生產力轉化為需求或者消費,基本已經飽和。簡單說就是同樣的東西在重複不斷的生產。沒有新的增長點。因此這些國家顯示出來經濟不景氣比較嚴重。

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要麼人多,要麼地廣,一個事物要普及飽和也是需要較長時間,雖最後也會遇到同樣問題,但是從表面上,經濟還處於增長相對景氣期。說白了就是一個在終點,一個在路上。

還有像非洲等一些地方,雖需求大,但是基本上就是已經被平均了。

那麼接下來開啟經濟快速增長的可能就是人工智能,仿生技術等等引發的新一輪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