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影響中國未來科技產業三年的2017五大領域十大產業政策

2017年中國在未來科技話語權上的佈局加速,人工智能,5G,車聯網,IoT等重量級的產業政策陸續出臺,為中國難過未來三年的科技脈絡走向確立了方向。

盤點影響中國未來科技產業三年的2017五大領域十大產業政策

本文將分領域盤點在2017年發佈的足夠影響未來三年的ICT產業政策。

人工智能,中美角逐未來話語權

人工智能領域的主要玩家非中國和美國莫屬,中國和美國比各有千秋,但是美國整體略勝一籌,而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經毫無疑問,因此在這個領域產業政策在2017年密集出臺。

2017年3月人工智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從同步世界,到關鍵領域突破,再到領先世界,目標清晰明確,隨後在2017年12月14日行業主管部門印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在智能產品/智能製造/核心基礎和支撐體系的四大重點任務。

貳:5G,中國的通信基礎設施領先世界

5G之於中國,已經不只是技術驅動發展的狀態,更是政策驅動的狀態,一是通信領域的政策本身驅動5G的發展,二是其他產業的政策規劃也需要5G支撐,比如車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製造。

2017年1月17日,工信部《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按照規劃,在5G上,啟動5G商用,突破5G關鍵技術和產品,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全球引領者之一。

2017年11月16日,工信部正式宣佈規劃3300-3600MHz、4800-5000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為中國5G的產業及早啟動系統設備/測試系統/芯片/終端和網絡部署掃除了不確定性,啟動了萬億級的5G市場。

叄:工業互聯網,中國正在加速追趕全球同行

工業互聯網領域,國務院和多個部委密集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促使中國產業追趕全球的同行。

前文提及的工信部《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對工業互聯網總體方案/工業雲平臺/標示體系/軟硬件設備以及網絡做出了明確的規劃;

5月3日,科技部發布了《“十三五”先進製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從“系統集成、智能裝備、製造基礎和先進製造科技創新示範工程”四個層面,明確了13個主要方向,對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平臺/智能硬件/智能工廠/機器人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到了11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要求打造平臺體系,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提升平臺運營能力,到2025年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並對建設工業互聯網生態也提出了規劃性意見。

在10月份的時候,工信部曾經透露為促進工業大數據發展,正加快編制《工業技術軟件化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業大數據的市場即將啟動。

肆:智聯網汽車,製造業與科技融合的制高點

汽車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新能源車,智聯網汽車,無人駕駛汽車已經成為承載製造業轉型/交通擁堵/環境汙染和新的ICT技術集成應用的,多領域的,綜合的產業載體。

12月29日,工信部在網站上發佈了由工信部,國家標準委共同制定《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系列文件,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與服務四大方面的標準規範。此文件在9月份曾經公開徵求意見。

在9月7日,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這個委員會由20個部門組成,主要負責車聯網發展規劃、政策和措施,協調解決車聯網發展重大問題。

9月29日,中國智慧交通車聯網產業創新聯盟在重慶成立,

伍:中國啟動全球最大規模的窄帶IoT市場

中國對物聯網的熱衷從來毫不掩飾,從2008年開始出臺了多項產業政策,不過2017年略有不同,因為通信產業已經開始All-In物聯網了。

2017年5月16日,工信部和國資委兩部門發佈了《關於實施深入推進提速降費、促進實體經濟發展2017專項行動的意見》,首次提出“加快窄帶物聯網(NB-IoT)商用進程。拓展蜂窩物聯網在工業互聯網、城市公共服務及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支持智能工廠、智能網聯汽車等創新業態發展”。

到了6月19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為中國移動建設NB-IoT網絡掃清了政策障礙。到2020年,基站規模將達到159萬,並在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

其實早在1月17日,工信部還發布了一個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其重要內容是要在感知製造、網絡傳輸、智能信息服務在內的總體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到2020年M2M連接突破17億。

無論是基站數量還是產業規模,或者連接數,中國的IoT市場爆發的前夜都已經來臨。

在未來的三年,中國的主要的科技領域的政策和規劃已經非常清晰,與製造業和實體經濟融合的思路也已經明朗,所以201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預期下一步各個部門和的確將陸續出臺本地本部門的細則。

新的ICT科技大戲正在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