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人王錦璇:留住歌聲中的鄉愁!

中國有個人王錦璇:留住歌聲中的鄉愁!

一個玲瓏的音樂盒,可以在生命的奏鳴曲中放聲多久,一雙淡紅色的芭蕾舞鞋,能夠在人生的舞臺上鮮豔多久,一個音符的墨痕可以在記憶中濃郁多久,有些事情就像過眼的雨霧般消逝,但那個站在舞臺上激昂指揮的背影,卻可以永久屹立於人心。——題記

王錦璇:留住歌聲中的鄉愁

文/徐洪濤

60多年前,他高二時參加打夯勞動,被現場邊幹活邊喊歌農民的激情影響,寫了首《打夯歌》,很快在《浙江音樂》雜誌發表,收穫了學生時代第一筆創作稿費!

他在農村小學當音樂老師時,他成為永康首屆音協主席!

他寫了100多首歌曲,70多篇音樂教育教學論文,那個年代的中國音樂教師都知道這個樂壇傳奇人物!

他是永康象珠人,今年80歲,他叫王錦璇!

昨天上午,在永康安居苑一套房裡傳出了高亢的歌聲,王老師唱起他的處女作品《打夯歌》,那種飽含著濃濃鄉情、散發著淡淡鄉愁的鄉村音樂一下子把人帶入到那個年代。


因為家中地主成份在當時不能繼續唸書,他就到衢州市歌舞團工作,任樂團指揮和專業作曲老師!一年間,《青春》、《水》、《土地大合唱》等作品轟動一時。後來國家叫停省級以下歌舞團,他不願被安排到6元一個月的藥廠工作,回老家當民辦教師,1961年到九里口當民辦教師,直到1979年才轉正。

後來,文化大革命、四清運動,不讓創作歌曲。王老師就改為寫音樂教育較學論文,十多年間,70多篇高質量論文在《人民音樂》、《中國音樂教育》等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他的貢獻也給了他莫大的榮譽:他當選為永康第一屆音協主席!他是金華市音樂教學研究會會長!他成為永康首箇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90年代初,王老師出席全國音樂教育會議,被推薦為小學音樂教師聯誼會籌備組組長,落實起草章程等籌備工作,後來擔任聯誼會第一副主任。

一個村,一首歌,一隻笛子,一把二胡,一支嗩吶,低吟淺唱,鼓樂齊鳴……讓傳統與現代碰撞,讓鄉愁在希望的田野上飛翔。2000年,王老師退休後,到鄉下義務教村民唱歌,組建合唱團,寫村歌,忙得不亦樂乎。

王老師都一路走來,不是創作歌曲,就是寫教育教學論文,在音樂道路上從未想過一絲的放棄,濤哥問,是什麼讓他如此孜孜不倦,他笑笑,臉上的皺紋變得愈加慈祥、堅定,“因為我很喜歡它啊”從王老師的眼神中,彷彿可以看到炫彩的聚光燈下,王老師在激情指揮著……。

談及幸福,王老師仔細回憶後,娓娓道來:“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候,就是聽到臺下如雷的掌聲,看到合唱團員們開心的笑臉,那才是我心中最幸福的時候。直到現在,我還清清楚楚記得那次,我們在鄉下演出,村民們都很高興,覺得新鮮,還有些人爬到樹上去看我們演出,我們就唱的更賣力了……對於最幸福的事情,那莫過於寫歌,現在80歲了,我還會陪老伴到鄉村走走看看,靈感一來,一首村歌就出爐了。對我來說,創作譜曲就很讓我陶醉。”說到這,大家都笑了,或許是為王老師對音樂的那份固執和痴迷,或許是為王老師的那份容易滿足的幸福。

採訪結束,望著王老師稍稍弓起的背影,心中有無限的感慨,或許是對音樂太過痴迷,使得他毅然決然地奏響了屬於自己音樂之路的永恆的無盡的回想曲。

王老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真的值得尊敬,他是一位樂對人生的快樂樂痴,我們始終相信他的快樂會永遠伴隨著他豐富多彩的人生……

濤哥說

王老師是我的老鄉,也是我小學的音樂老師,王老師的愛人還是我小學一年級的班主任。在我印象中,王老師除了上課時的嚴厲,平時都是笑臉相迎,那種隨和的笑很感染人。

如今,面對身邊這位意氣風發的老人,我們心中感慨無限,或許就是音樂帶給了他如此的一身正氣。如王老師所說,音樂可以淨化人的心靈,可以使人擁有渾然一身的正能量。說他是“老頑童”?似乎有些太過活潑,說他是“老專家”又太過嚴肅,王老師就是這樣,即追隨潮流,又不忘初心。真的可以說是神仙似的存在!於是就有這個不老男神的稱謂!

王老師說,要讓中國鄉村音樂成為人們安放鄉愁的寄託,就要讓創作的鄉村音樂具有更多泥土的氣息。只有這樣才能在精神上與現代人發生共鳴,讓人傳唱起來,而只有歌曲傳唱下去,歌聲中的鄉愁才能留得住。

不老男神,我們永康父老鄉親挺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