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靠放屁活下去的動物?!

動物王國中的“屁事兒”可謂多種多樣,精彩紛呈。

人和大象會放屁,樹懶不會。有的魚通過放屁來彼此交流。

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會放屁,但樹懶不會。聽了這個,你做何感想?

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靠放屁活下去的動物?!

我之所以知道這些,是因為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它會放屁嗎?動物腸胃脹氣權威實地指南》(Does it Fart? A Definitive Field Guide to Animal Flatulence)。這本帶有插畫的書剛出版不久,它不算厚,只有133頁,不過,它為我們盤點了動物王國的那些“屁事兒”。

此書每頁講一種動物,而且只討論一個問題:它會放屁嗎?

猩猩?會

蠑螈?也許會。

樹懶?不會。

倫敦動物學會的動物學博士生達妮·拉巴奧提(Dani Rabaiotti)是該書的聯名作者,專門研究氣候變化對非洲野犬的影響。但2017年初,她的弟弟提了一個問題:“蛇會放屁嗎?”她竟不知道答案。於是,她到Twitter上向一名專家求教。(劇透:蛇是會放屁的。)

在這條推文的啟發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生態學家尼克·卡魯索(Nick Caruso)發起了#DoesItFart(它會放屁嗎?)的話題標籤,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卡魯索和拉巴奧提一個在美國,一個在英國,從未謀面,但在Twitter討論的啟發下,他們合著了這樣一本書,並納入了伊桑·可卡克(Ethan Kocak)的俏皮插畫(見下文圖片)。“我們恰好‘臭味’相投。”談到為何兩人能夠協作出書,卡魯索這樣說道。

總的來說,卡魯索希望,這本書能幫讀者認識到“我們未知的事物還有很多,不論是關於屁,還是生物學的其他方面。”他說。

不過,人類已知的放屁小知識卻出人意料地奇妙,以下就列出了一些有趣的知識。

1)在動物王國中,屁的形式紛繁多樣

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靠放屁活下去的動物?!

犀牛真的會放屁,有意思吧!

首先,“放屁”並非科學術語,因此,卡魯索和拉巴奧提需要從科學角度,對“放屁”下定義。

他們敲定了一個簡單的定義:屁就是從不是嘴的那一端排出的氣體,拉巴奧提說。該定義涵蓋了一系列生物學過程。

對人類和哺乳動物來說,屁主要是消化作用的產物。微生物將腸道中的食物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在人體內,這些微生物幫助分解豆類、穀物和蔬菜中的植物纖維。類似的道理,馬之所以如此能放屁,就是因為馬的食物主要由植物組成,而且,這些高纖維食物要在馬的消化道後半段中發酵,才能得到消化。(大象和犀牛也是同理。)但以肉為主的飲食也會產生大量的氣體(因為紅肉中含有的硫等元素會產生各種難聞的化合物)。作者們還向我們傳達了一個知識點:海豹的屁泛著魚腥味。

但也有的物種會在吸入空氣後,從肛門將其排出。這也算放屁的一種。

索諾蘭珊瑚蛇身上有一個肛門狀的孔洞,名為洩殖腔,可以吸入空氣,必要時將其排出,發出響亮的聲音,以此驅避掠食者。沒錯,這種也算。

斑馬受驚時會放屁。牛也放屁,另外,一頭牛每年光是打嗝,就會排放出100-200公斤的甲烷,這也是引發全球變暖的一大因素。

章魚不放屁,但可以噴射水柱,藉此在海洋中徜徉(作者們稱之為“偽屁”)。鸚鵡不放屁,但有的能模仿出人類放屁的聲音。沒人知道蜘蛛放屁與否,因為沒人研究過。而被攝像機捕捉到的鯨魚放屁景象“用一個手都數得過來”。卡魯索和拉巴奧提寫道。

書中有關樹懶的那一頁告訴我們:雖然樹懶攝入很多植物,但因為消化異常緩慢,倒是免去了排氣的尷尬。“它們大約三週才排一次大便。”拉巴奧提說。

要是氣體在腸道中積聚三週,樹懶非撐病不可,撐爆也不無可能。因此,這樣的氣體即便存在,也是被腸道重新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繼而經肺部呼出體外。

不過,對於某些動物的放屁問題,研究人員也一無所知。比如蠑螈等兩棲動物,它們“也許沒有足夠強的括約肌,無法產生排氣所需的氣壓。”作者們寫道。氣體也許會從它們的肛門持續滲出。這樣算放屁嗎?有些科學問題還是留給哲學來解答吧。

看了這本書,我還意外地得知,蝙蝠放屁一事從未被科學文獻記載過。可能蝙蝠根本就不放屁。蝙蝠進食幾分鐘後,就能消化完畢。可能氣體來不及形成,食物殘渣就被排洩掉了。

2)很多動物靠放屁活下去

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靠放屁活下去的動物?!

灰鱂要是不放屁,就可能一命嗚呼!

讀罷此書,我感嘆於動物界中屁的紛繁用途。誠然,很多動物的屁都只是消化作用的副產物,氣味難聞,而且沒有實際用途。但也有很多動物,它們的屁不僅有實際用途,而且具有適應性作用。

鯡魚是一種小型鹹水魚類,常被製成罐頭。它們用屁來相互溝通,以便凝聚成群,哪怕在黑暗之中。

海牛會將屁憋著不放,為的是能夠浮在水面上,而放了屁就可以下潛。克魯索說,你常常可以看到一隻便秘的海牛:因為排氣困難,它們被腸道氣體的浮力託著,屁股翹出水面,無奈地遊著泳。

鱗蛉(頗像是蛾和蜻蜓的雜交產物)幼蟲的屁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可以將白蟻燻暈。這樣,它就可以就著自己的屁,拿白蟻飽餐一頓了。美食啊。

對某個種類的鯉齒鱂來說,放屁可謂事關生死。這種小型淡水魚類生活在南美的河流中,以藻類為食。藻類產生氣體,充溢腸道,使魚浮上水面,增加它被捕食的風險。因此,它們不得不排出氣體,沉潛到安全地帶。“這太好笑了。”拉巴奧提說,“試想這樣一幅場景:它們在水面上奮力翻騰,只為放屁。”

書中並沒有指出所有這些屁的氣味。我們得知,大象的屁“異常刺鼻”。但跟斑馬比又如何呢?跟海牛比呢?這些屁具體又是些什麼味道:是麝香味、臭雞蛋味,還是腥味?讀者若是好奇,或許只能去自然界尋找答案了。

3)最後一問(也是隨便一問):恐龍放屁嗎?

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多靠放屁活下去的動物?!

既然沒人見證,恐龍放屁的問題究竟有沒有解呢?

恐龍主宰了地球一億多年。地球可曾因它們變得臭哄哄的?

首先是支持恐龍不放屁的證據:現代鳥類據信由恐龍進化而來。一般而言,鳥類並不放屁;它們缺乏可以產氣的腸道細菌。

“但話又說回來,恐龍種類繁多。”拉巴奧提說。有肉食恐龍,比如可怕的暴龍,還有隻吃植物的蜥腳類恐龍等。素食恐龍也許具備相應的腸道細菌,用於分解植物纖維,從而會產生氣體。

“這類動物也許會放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現在絕對不會再放屁了。”拉巴奧提說。

翻譯:雁行

校對:其奇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